内螺纹铜管.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6650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螺纹铜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内螺纹铜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内螺纹铜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内螺纹铜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内螺纹铜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螺纹铜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螺纹铜管.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管,配管类标准内螺纹铜管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1:内螺纹铜管管材内表面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螺旋角度的金属肋。2:圆度管材任一端面上测量的最大与最小直径之差。3: 平均壁厚指内螺纹铜管按称重法算出相应公称外径的无缝光管的壁厚值。4:分类与命名产品分类:热交换器用铜管的种类及牌号见表供应形式铜管种类铜材名称GB/T 8895JISH 3300牌号ISO 1190-1牌号状 态牌 号状 态LWC(卷料)内螺纹铜管纯铜或无氧铜T2硬(Y)半硬(Y2)软(M)C1100T软质(O)轻软质(OL)Cu-ETP磷脱氧铜TP2C1220TCu-DHP5: 型号命名:产品型号命名如下:示例1:内螺纹铜管,外经

2、9.52mm、底壁厚0.27mm、齿高0.16mm、齿数6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TP2,铜管供应状态M,执行标准GB20928。标记为:内螺纹铜管 9.520.27LWC 0.166018 TP2M GB20928。示例2:内螺纹铜管,外经9.52mm、底壁厚0.27mm、齿高0.16mm、齿数60、螺旋角18度、供应形式(LWC),牌号C1100T,铜管供应状态OL,执行标准JISH 3300。标记为:内螺纹铜管 9.520.27LWC 0.166018 C1100T OL JISH 3300。技术要求1:外观质量:内外表面质量管材的内外表面无针孔、裂缝、起皮、气泡、粗拉

3、道、夹杂、海绵、铜粉、积碳层、绿锈、脏污和严重的氧化膜(内螺纹铜管内表面齿型均匀、正常)。内外表面颜色要求不得呈(灰)黑色、蓝色,呈轻微灰黑色时不能被擦除,不能有油污流出。用气吹内外表面不得有粉沫,且吹后表面不得变成白色。不允许存在明显的划伤、凹坑和斑点等缺陷。2:管材质量管材不应有分层和明显呈暗裂状粗燥感。3:结构尺寸:内螺纹铜管尺寸、规格热交换器用内螺纹铜管的尺寸、规格应符合表的规定: 规格外径OD内径d总壁厚T底壁厚TW齿顶高度HF齿顶角螺纹条数N螺旋角米克重g/m7.000.250.187.00+0.036.14+0.030.43+0.030.25+0.030.18+0.0240+55

4、018+257+1 -29.520.270.169.52+0.038.66+0.030.43+0.030.27+0.030.16+0.0230+57018+282+1 -25.000.200.155.00.034.30.030.35+0.030.200.030.150.024053018+2347.000.250.107.00+0.036.30+0.030.35+0.030.25+0.030.10+0.0240+56518+252+1 -29.520.280.129.52+0.038.72+0.030.40+0.030.28+0.030.12+0.0250+56518+280+1 -27.00

5、0.220.107.00+0.036.36+0.030.32+0.030.22+0.020.10+0.0237+56516+246.6+1 -29.520.240.129.52+0.038.80+0.030.36+0.030.24+0.020.12+0.0250+56518+272.4+1 -2注:外径允许误差计算公式:+(Dmax+Dmin)2 -DnomDmax:同一截面上最大直径;Dmin:同一截面上最小直径;Dnom:名义直径。4:圆度圆度允许误差见表:名义外径579.52不圆度3%3%3% 注: 计算公式:不圆度=(最大外径-最小外径)/标称外径*100%5:性能要求压扁试验观察压扁

6、后的试样,试样不应有肉眼可见的微小裂纹。管内清洁度铜管两端应采用胶塞或其他方式封堵,以防止水汽和灰尘进入,管内应充满保护性气体氮气。清洁度参照表冷媒含杂量含水量矿物油氯化物R22、R407C、R410A30mg/m240mg/m210mg/m20.2mg/m2力学性能与晶粒度:铜管力学性能与晶粒度应符合表用途GB/T 8895JIS H3300抗拉强度MPa延伸率平均晶粒度mm牌号材料状态牌号材料状态长U管T2MC110TOL230250450.0150.04TP2C1220T23025045扩口试验:铜管进行扩口试验时,从铜管的端部切取适当的长度作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表扩口率冲头锥度效果35

7、90不应产生肉眼可见裂口弯曲试验试验铜管在弯心直径为铜管公称外径1.5倍的条件下,弯曲180不应产生皱折和裂纹。涡流探伤所有铜管都必须经过涡流探伤检测。喷墨标记必须清晰可见。喷墨的长度为500mm左右。喷墨沿铜管圆周分布,且不少于2/3圆周。涡流探伤伤点不多于5个/1000m。注:涡流探伤检验喷墨长度与喷墨标记,涡流探伤按0.3mm标准孔进行。化学成份铜管的化学成分应符合表7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可以只测量Cu+Ag保证铜管材质。牌号主要成份杂质成份(重量)(最大值)杂质总和%Cu+AgPBiSbAsFeNiPbSnSZnOT299.9/0.0010.0020.0020.0050.0050.005

8、0.0020.0050.0050.060.1TP299.850.0130.0500.0020.0020.0050.050.010.0050.010.0050.0050.010.156:包装铜管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包装。其中半圆管材料,内层起头铜管能从木盘侧面腰形孔处拉出。铜管盘管标识上增加铜管长度和净重量的标示,具体做法是在每卷材料木盘的标识牌上增加本卷材料的总长度和净重量。铜管呈螺旋状多层缠绕,应排列整齐,缠绕力均匀适中,每卷管材的始末端应严密封口。盘管用塑料薄膜气相防潮纸和麻布由内向外包扎,或用纸质或木质包装, 铜管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松卷或乱卷, 应有一定强度的外包装。其包装轮盘尺寸和卷重按

9、表规定。序号名称(外抽)尺寸(内抽)尺寸备注9.527 5铜管净重应占每卷总重量的80%以上(含80)1轮盘直径D11130mm9001050mm2线芯直径D2550mm600+10mm3内孔直径D3130mm-4轮盘内宽W 250400mm250320mm5每盘铜管总重量 100180kg160220kg100140kg包装箱上应有: 生产厂家, 产品名称、规格、状态、批次、重量, 生产日期等标志,7:试验方法外观质量:以目视进行检验。结构尺寸:结构尺寸用相应精度的工具进行检验。性能:压扁试验:截取试样或在管上直接进行将铜管夹在两平板之间,并连续施加压力,直至两平板间距为管壁厚的3倍。铜管的

10、压扁试验按GB/T 246的规定。清洁度试验米克重:截取1.0米左右铜管两端面用细砂纸磨平,用0.5mm刻度尺测量长度,用精度千分之一克以上的天平称重.铜配管、分流管及其焊接件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TCL空调器所用铜配管、分流管及其焊接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验收条件以及检验、包装、标识、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TCL家用房间空调器制冷系统用铜配管(工艺管、半圆管、U形管、大半圆管、桥接管、单冷机压缩机排气管及回气管、散件状态的压缩机排气管及回气管、散件状态的低压阀接管、散件状态的冷凝器进口管等)、分流管(包括T型三通管、Y型三通管、四通管、五通管等)及焊接件(带焊接的管路组件如:四通阀部件、冷凝器

11、输入输出管组件、冷凝器连接管组件、蒸发器输入、输出管组件等),2:外观质量 分流管及铜配管内外表面应光滑清洁干燥,不应有针孔、起皮、裂缝、分层、气泡、夹杂、油污、粗拉道、毛刺、绿锈和严重氧化膜、粗拉道和长度超过5mm、深度超过0.2mm的凹坑等严重缺陷。允许轻微压痕,凹坑等缺陷不超过3个。分流管及铜配管的过渡圆弧处应圆滑、线型流畅,无褶皱、明显压痕、明显拉痕等缺陷。分流管及铜配管端口应平整、光滑、无毛刺、开裂等缺陷,不圆度E不大于10%。计算方法如下:不圆度 E=(同一截面处的最大外径-最小外径)/铜管名义外径100%。 铜配管裂口及压扁处,不应有肉眼可见裂纹及裂口。 弯曲部分应无明显皱折、裂

12、纹、裂缝、裂口、结疤、分层等缺陷。弯曲处压扁率10% 被弯制部位管子压扁率应满足表1要求。弯曲半径R压扁率允许极限(%)冷弯热弯R2D102DR3D1083DR4D1084DR105 表中压扁率可用下式计算:=(D1-D2)/D100% 式中:D1管子弯曲处截面最大外圆直径(mm); D2管子弯曲处截面最小外圆直径(mm); D 管子名义外圆直径(mm)。 手感弯道弯位截面应圆滑,如图1。 若手感管道弯位有明显的棱线,如图2,则非常容易在棱线上发生裂纹,在长期振动状态下,裂纹会逐步加深、变长,甚至引起泄露,此点应引起注意。如管道弯位有明显的棱线,则加做4倍工作压力(如下表)的耐压试验检验(适用于所有管径规格的铜管)。制冷剂R22R407CR410A压力(MPa)12(设计压力4)12(设计压力4)12(设计压力4) 本公司常用铜管规格:6、6.35、7.94、9.52、12(及12.7)、15.88(及16)、19等。被弯制部位管子壁厚减薄率应满足表2要求。表2 管子壁厚减薄率偏差表弯曲半径R壁厚减薄率允许极限F(%)冷弯热弯R2D202DR3D30153DR4D25104DR2010 表中管子壁厚减薄率F可用下式进行计算:F=(1)/100% 式中:F管壁厚度减薄率(%); 原有管壁厚度(mm); 1弯曲后的最小管壁厚度(mm); D 管子外圆直径(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