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心中永远的痛——可可西里读后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6629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心中永远的痛——可可西里读后感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心中永远的痛——可可西里读后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心中永远的痛——可可西里读后感(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类心中永远的痛 可可西里观后感可可西里,这美丽的青山,这美丽的少女,曾几何时,她已不再纯洁如镜;曾几何时,她已布满血腥杀戮;曾几何时,她已从藏羚羊的家园变为地狱 震撼!这是可可西里给我的第一感受。电影一开始的画面就是剥藏羚羊皮。剥皮好手操着锋利的刀,神情麻木动作却娴熟地剥着。以前,我只知道在中国的西北高原上有一个美丽的可可西里,那里有着最蓝的天空,有着最纯洁的白云,有着最美丽的传说,还有一群珍贵的藏羚羊,那里是中国最后一片净土。然而,陆川导演的可可西里却让我深刻了解到,可可西里并不仅仅是美丽的代名词,她也有累累伤痕。 也许有人会说,高原条件恶劣,杀害藏羚羊来换取生活保障是迫不得已的。我却不这

2、样认为。他们可以从事其他工作,可以从其他途径来维持生计,为什么要杀害那些可爱的生灵呢?1985年以前,可可西里仍有一百万只藏羚羊存活,可是现在呢?藏羚羊只剩下几万只了。这锐减的数据难道还不可以引起我们的注意吗?高原人是善良的,巡山队员追捕马占林父子因缺氧而性命垂危时,马占林的儿子以自己的血液溶解结冻的药从而救了他;高原人是可悲的,如马占林,他们以区区五块钱来换取一只藏羚羊的宝贵生命;高原人同时又是可怜的,为了拯救藏羚羊,刘栋身陷流沙直至被淹没,日泰队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仍是逮捕盗猎人这是可可西里永远的痛,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痛:看着生命一个个离开,却视若无睹,或无计可施。以前,看到姜戎的狼图腾

3、时。哭得很伤心。为草原上的狼群而哭,为那一只高傲结束自己性命的狼而哭,为草原与狼而哭。可可西里与其时何其相似,都是一方净土的灵魂,都受到人类的迫害,我却不再痛哭流泪。我看到很多同学也跟我一样,我不知道这仅仅是我的悲哀,还是整个社会的悲哀。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了给人看。”我希望我们不是那悲剧的创造者,美好依旧美好,不要等到可可西里再也没有藏羚羊可追逐时,再用奥运五环上的那一抹黄色来缅怀曾经的美好。所幸的是,可可西里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家知道了保护藏羚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政府给可可西里拨款,设立派出所,出台保护藏羚羊的政策,青藏铁路也给藏羚羊留了安全通道。然而这些真的够了吗?刺耳

4、的猎枪声依旧响彻可可西里上空,大地上仍然躺着一具具白骨铮铮的藏羚羊骨头,可可西里依然有着藏羚羊的跪拜影片中有这样一句台词:“我们藏族人吃肉刀口是对着自己的。”我不知道这个习俗的含义是什么,但是我却知道当我们将刀子刺向藏羚羊时,当我们穿着那由藏羚羊毛做成的大衣时,当我们沾沾自喜于对大自然的征服时,我们也正把刀口对准自己,不知道哪一天,大自然会以百倍、千倍的伤害报复我们。影片里,一夜之间,四百多只被剥了皮的藏羚羊沉默地躺在一望无垠的沙漠上,是多么的讽刺。它们肯定想不到,曾经的天堂,却也是它们的炼狱。但是他们果真毫无怨言吗?不是的,它们也愤怒,它们也想质问人类为何如此残忍。可可西里,是来自大高原的藏羚羊对人类的拷问,是来自大自然对人类的拷问,也是来自人类心灵深处的自我拷问。不能再这样无所作为了,我们必须行动起来,为了藏羚羊,为了可可西里,为了大自然,也为了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