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的视、触和叩诊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6628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3.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柱的视、触和叩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柱的视、触和叩诊(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脊椎的视、触和叩诊,广东省工伤康复中心从化院区运动治疗室 徐鸿辉,脊柱的视诊,脊柱的触诊,脊柱的叩诊,主要内容,脊柱的概述,脊柱的概述,脊柱亦称脊椎、脊梁骨,由形态特殊的椎骨和椎间盘连结而成,位于背部正中,上连颅骨,中部与肋骨相连,下端和髋骨组成骨盆。 自上而下有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由5块骶椎合成)和1块尾脊骨(由4块尾椎合成)共26块(成年人)独立的椎骨。 脊椎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脊柱为人体的中轴骨骼,是身体的支柱,有负重、减震、保护和运动等功能。 支持和保护功能:(负重、保护、减震) 人体直立时,重心在上部通过齿突,至骨盆则位于第2骶椎前左方约

2、7cm处,相当于髋关节额状轴平面的后方,膝、踝关节的前方;重力线经过颈椎体的后方第7颈椎和第1胸椎的椎体胸椎之前胸腰结合部的椎体腰椎后方第4腰椎至骶骨岬骶骨前方骶髂关节下肢。 脊柱上端承托头颅,中间、下端分别与肋、胸骨和髋骨分别组成胸廓和骨盆,对保护胸腔和盆腔脏器起到重要作用; 上肢借助肱骨、锁骨和胸骨以及肌肉与脊柱相连,下肢借骨盆与脊柱相连。上下肢的各种活动,均通过脊柱调节,保持身体平衡; 脊柱的四个生理弯曲,使脊柱如同一个弹簧,能增加缓冲震荡的能力,加强姿势的稳定性,椎间盘也可吸收震荡,在剧烈运动或跳跃时,可防止颅骨、大脑受损伤; 运动功能: 脊柱各段的运动度不同,这与椎间盘的厚度、椎间关

3、节的方向等制约因素有关。骶部完全不动,胸部运动很少,颈部和腰部则比较灵活。 脊柱的弯曲,特别是颈曲与腰曲,随重力的变化而改变其曲度。,脊椎的病变也不仅仅是引起颈腰部的疼痛和麻木; 它还可以引起心律失常、头痛眩晕、胃痛腹泻、血压增高、性功能障碍 目前发现,有超过百种的疾病与脊椎有关。,脊柱的视诊,视诊姿势: 治疗师站在评估对象的前面/后面/侧面; 评估对象坐位/站立位,双臂自然下垂。,视诊内容,核心内容,目的: 侧面观察脊柱有无过度的前凸与后凸; 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脊柱弯曲度,正常表现: 人直立时从脊柱背面观察无侧弯,从侧面观察可见“s”形弯曲(即颈椎段稍向前凸,胸椎段稍向后凸,腰椎段明显

4、前凸,骶椎段则明显后凸。),无前凸或后凸畸形。,异常表现,(1)脊柱后凸;俗称“驼背”,多发生于胸段脊柱。常见于佝偻病、胸椎椎体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老年退行性变或胸椎骨折。 (2)脊柱前凸:多发生在腰段脊柱,腹部明显向前突,臀部明显向后突 。见于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 (3)脊柱侧凸:(1)姿势性侧凸:无结构的异常,平卧或向前弯腰时可使侧凸消失。原因有:儿童发育期坐、立姿势不良,下肢长短不齐和肌力不平衡,如椎间盘突出症、脊髓灰质炎等。 (2)器质性侧凸:改变体位不能使侧凸得到纠正。 颈段脊柱侧凸:先天性斜颈、颈椎病或一侧颈肌麻痹等。 胸段脊柱侧凸:特发性脊柱侧凸症、

5、佝偻病、脊椎损伤、肺 纤维化、胸 膜肥厚等。 腰段脊柱侧凸:椎间盘突出、腰部外伤和一侧腰肌瘫痪等。,脊柱后凸,脊柱前凸,脊柱侧凸,脊柱活动度,正常脊柱有一定活动度,但各部位不同,颈、腰段活动度较大,胸段活动度小,而骶段几乎不活动。,颈椎活动度,腰椎前屈90,后伸30,左右侧屈20一35,旋转30。,脊柱活动度受限原因,脊柱活动度受限常见: 相应脊柱节段肌肉棚韧带劳损; 脊椎增生性关节炎; 结核或肿瘤所致脊椎骨质破坏; 脊椎外伤所致骨折或关节脱位。,脊柱畸形,脊柱的触诊,评估体位:治疗师一般取站立位;评估对象可站立位/端坐位(身体稍前倾)、俯卧位。,触诊内容:脊柱压痛、肌肉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

6、皮下结节、条索、硬块等。,正常人脊柱无压痛、皮下结节、条索及硬块等,肌肉松软、皮肤温度正常。,触诊的方法,治疗师用手触摸患处,体会手下的感觉。有时为了进行比较、鉴别,也要触摸周围的健康组织(包括对称的部位)。其触诊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手指触诊法 最常用的方法。由于指腹的感觉灵敏,因此可辨别或感觉组织的厚度、硬度、柔韧度及弹性等,还能准确地给患部适当的压力刺激,以诱发病变部位的疼痛。手指触诊法在触摸脊柱时,又分为三指、双拇指和单拇指触诊法: ()三指(食、中、无名三指)触诊脊柱法:中指驾在棘突顶上,食、无名二指分别放在棘突旁,迅速沿脊柱滑动,以觉察生理曲线是否存在,或消失、反张、成角、后凸、内

7、凹、畸形等。 ()双拇指触诊法(也称“八”字触诊法):双手四指微屈,拇指轻度背伸外展,呈外“八”字式,用双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走行方向,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顺序依次左右分拨,检查有无纤维断离、钝厚、变硬、挛缩、弹性变差等,同时查棘突位置和棘间隙大小的变化等。 ()单拇指触诊法:用一手拇指指腹桡侧在患处与纤维(肌肉、韧带等)走行方向一致,或与脊柱纵轴方向垂直,按次序依次左右分拨、按、摸,检查有无软组织损伤和解剖位置的异常。,手背触诊法 主要用于测定皮肤的温度。 双手触诊法 主要用于检查关节,一般寻找关节间隙或了解是否有错位。 肘压触诊法 对于深部的病变,例如,腰部深层和臀

8、部深层的病变。 探棒触诊法 对于肌肉丰厚,病变部位较深,面积不大的病变,手指的压力不够,而肘压的面积又太大,可以借助探棒(像探针一样,一般用优质木、牛角、塑料制成)来寻找敏感点。如遇到腰部或臀部深层的病变。 探针触诊法 对更细微而较表浅的病变部位,可改用探针或火柴头来按压,以寻找敏感点。如枕大神经病在枕部可用探针来寻找病变点。 组织分层触诊法 在组织丰厚,分层多的部位,触诊时可利用肌纤维的走向来区别。一般顺着肌纤维走向推动,肌肉一般不受较大的刺激;垂直于肌纤维走向推动,肌肉感觉到较大的刺激。例如在背部,表层是上肢肌,纤维基本上是横行走向;深层是竖脊肌,肌纤维是纵行走向。手指纵向推动时,被刺激部

9、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部位在上肢肌;反之,向横行方向推动时,被刺激部位出现敏感点,说明病变在竖脊肌。,触诊的要点,触诊的按压方向应当是与骨面或骨突面垂直,因垂直方向受力最大,刺激最敏感,易诱发疼痛反应,从而有利于找出病变部位。 查体时应以压痛部位为准,而不应以患者平时感觉到的疼痛部位为准。 3触诊时应注意对比检查,即注意对比肌肉紧张程度、皮肤的温度、皮下结节、条索、硬块等,应与相对称的健康组织对照以助确诊。 触诊时要根据手感和病人的反应悉心体会,即根据软组织异常改变的性状和特点,压痛的部位及性质,病人的反应,损伤点在浅层还是深层等进行定性定位。再根据自己对解剖的熟悉和丰富的经验,加以综合分析、

10、体会。,确定棘突有无偏歪时,应注意偏歪棘突的位置、方向和大小。一般需触摸、比较下述四条线才能判定(注意与先天畸形区别)。 ()中心轴线:又称后正中线,为通过脊柱中心的想象的一条直线。 ()棘突侧线:(棘突旁线)通过各棘突侧缘的连接线。 ()棘突顶线:即每个棘突上、下角的连线,各棘突顶线的连线重叠于或平行于中心轴线(在中心轴线的矢状面内)。 ()棘突尖线:是上位棘突下角尖与下位棘突上角尖间的连线。 正常人两棘突侧线均应与中心轴线平行,棘突顶线和尖线应与中心轴线重合(或平行)。,脊柱的叩诊,直接叩诊检直多用于胸椎和腰椎的检查。颈椎疾病,尤其是颈椎骨关节损伤时不宜使用此法检查。 临床意义: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若某一部位有叩击,提示该处有病变,如脊柱结核、脊椎骨折、脊椎肿瘤、椎间盘突出等。,小结,脊柱的视、触和叩诊是一种操作技能,而这种操作技能一般建立在治疗师对脊柱解剖及生物力学的熟悉了解上,再加上不断重复操作积累的经验; 在进行脊柱的视、触和叩诊之前,一定要跟评估对象做好解释说明,评估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评估对象的个人隐私,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 一般来说,脊柱的视、触和叩诊都会结合在一起检查,很少单独使用。,谢谢,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