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在身边_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6456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3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在身边_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法在身边_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法在身边_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法在身边_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法在身边_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在身边_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在身边_课件(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 制 教 育 讲 座,法在身边 主讲:,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是社会进步对个人的外在要求。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是每个人在社会从事各种活动的行为准则 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内在素质的内涵正在逐渐丰富。以前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具有人文和法律精神。,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有利武器。作为职业中学的学生,一只脚已经踏入

2、社会,一旦真正步入社会,就要和形形色色的人、事打交道,期间必定纠缠着各种利益关系,而法律将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最有利的武器。因此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将使自身受益。,尊法守纪是每个社会公民的义务,是保护每个人个人利益的保障,以案说法,个案一 个案二 个案三,近几年,小强家所在的寨子成了旅游胜地,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工艺竹编成了抢手货。暑假,小强勤工俭学,跟着师傅学竹编。小强的师傅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又从另一寨子里雇了一名三十几岁的青年做帮工。谁知,这个帮工是个好吃懒做的家伙。, 有一次,师傅去镇子上催要货款,家里只剩下小强和帮工。一看师傅走了,帮工放下手中的活计,躺在竹皮上抽起了香烟。一阵小风将帮工扔在地

3、上的烟头吹到了一堆干燥的竹皮下,引起了一场不大的火灾。幸好小强和帮工扑救及时,火势没有扩大,但还是烧毁了一批竹皮和竹编成品,损失近千元。,师傅回来后,从小强那里得知了失火原因,决定辞退那名惹是生非的帮工,并从帮工工资里扣除1000元,赔偿火灾损失。 帮工一看师傅扣他的工资,从怀里抽出一个布包在师傅眼前晃了晃。布包里是师傅的传家之宝家传竹编图谱。老师傅一看传家宝书落在了这个小毛贼手里,气得不知如何是好。 “拜拜了,这本破书我明天就扔进火炉。”帮工一看老师傅气得快要说不出话来了,扭头就走。 “也没看见,我什么也不会说。”,你你”老师傅一看帮工要拿走家传宝书,情急之下顺手抓起一把砍刀朝帮工扔了过去。

4、说也巧,帮工的一只脚还没迈出大门,脑袋上重重挨了一刀,应声倒地。这一刀的力量太大了,帮工的脑袋被砍出一个大洞,血浆、脑浆顺着伤口流了一地,当即身亡。 见帮工死了,师傅一下子慌了神,不知所措。这时恰好小强推门而进,发现了院子里帮工的尸体,吓坏了。师傅终于平静下来,他将帮工的尸体埋在后院,然后对小强说了刚才发生的一切,并恳求小强为他保密。小强说:“师傅,您放心吧,我什么,帮工死后十几天,公安人员前来师傅家调查。按照师傅事先约定好的,小强向公安人员编造了帮工领到2500元工资后去贵阳市做生意的谎言。公安部门立刻派警力到贵阳市调查,结果一无所获。此时,小强也从师傅那里得到5000元的工资回了家。 在第

5、二次调查时,一条警犬立了功,帮工的尸体被发现,师傅作为重大犯罪嫌疑人被捕,很快被提起公诉。在法庭上,小强作为证人被请来。小强在法庭上编造了帮工先持刀抢师傅的家传竹编图谱,师傅为防卫砍伤帮工致死的谎言。由于证人提供了新的证言,法庭不得不暂时休庭。 正当小强暗自庆幸自己救了师傅一命之际,在强大的政策攻心教育面前,师傅供出了案情事实真相。师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小强也因涉嫌伪证罪被刑事拘留。 我国刑法第305条规定:“在刑事诉讼中,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意图陷害他人或者隐匿罪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

6、下有期徒刑。”,个案一,南方一座有近600万人口的城市,1991年分4批判处了172名罪犯死刑,其中18-25岁的年轻罪犯115名,占被处死人数的66.9%。为什么这么多的年轻人走上了断头台?调查研究说明,他们违法犯罪均起于少年时期,30.5%曾是少年犯,61.5%少年时犯有前科,基本都有劣迹,从小就有不好表现。这些孩子走上犯罪道路,有多方面原因,家庭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分析,这些孩子的不良家庭影响是:一、不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管教无方,法制教育更谈不上;二、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在115名孩子中,独生子和老小占77.4%,家长溺爱至极,使孩子从小为所欲为;三、父母思想意识不健康,自身就缺

7、乏法制意识,甚至家人中就有违法乱纪现象;四、家庭感情不和,父母离异,孩子缺少家庭温暖。,个案二,珠三角某校一男生,18岁,平日经常出入酒吧,接触到一些不良习气,久之,竟也学会泡小姐。一日,偷出校门,与一三陪女郎发生关系,事后当该小姐问他要钱时,该生不但不给钱,还竟然将其杀害并碎尸。而后两天,还若无其事的回校上课,两天后才被公安从学校带走。,个 案 三,初中生张林和几个同学在公园里打球,碰上了几个熟悉的学生,两拨人在一起玩球的过程中,张林与谭华发生了口角,谭华骂了张林,张就与他打了起来。第二天,谭华为了报仇就找了不少“哥们儿”,把张林劫到了公园里,他们把张林双手捆住后,就轮番殴打他,并用刀子划张

8、林的脸,无论张林怎样求饶都不行,只打得他满脸是血、浑身是伤、已奄奄一息了,这帮人才离开公园。张林在被别人送往医院的途中不治身亡了。 当张林的父母听说自己的儿子被人打死后,父亲的高血压病复发而引起了半身瘫痪,母亲则当场就晕了过去,从此,其母就整日疯疯癫癫,直至卧床不起。,案例分析,从这三个典型案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事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深思。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归咎起来不外乎有: 家庭原因 社会原因 学校原因 个人原因 下面重点就个人原因展开分析,犯罪心理分析,违法犯罪问题在一些地方仍然很突出,并且呈现出“四高一低”的趋势,即:青少年暴力犯罪比例偏高;14至18周岁年龄段

9、强奸、抢劫犯罪比例偏高;18周岁至25周岁年龄段盗窃、抢劫犯罪比例偏高;农村青少年犯罪比例偏高及青少年违法犯罪年龄偏低,潜伏着巨大的社会危害性。 从某市1999年以来办理的56起青少年犯罪案件看,青少年犯罪的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好奇 青少年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这是他们的天性。但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浅,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时对好坏良莠缺乏全面正确的判断,在缺乏良性诱导的情况下,就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随心所欲,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如少女禾某,本是一位品学兼优、多才多艺的中学生,因看到一些大龄青年吸食毒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也试了试,结果一发而不可收,最后发展到以卖淫换取毒资的地步。,盲从 在一些

10、共同犯罪中,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并没有完全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只是随其他成员盲目干事,人云亦云,没有明确的犯罪动机。如一个少年抢劫、盗窃团伙,6人中有3人不满12周岁,这3人跟随一个16岁的“头目”在两年内作案数十起。当问到他们为什么犯罪时,他们都说:“他(指头目)让我们干的。”像这样的作案人占总数的20还多。,攀比虚荣 近年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幼小的心灵里种上了贪慕虚荣的种子,讲排场、讲穿戴、讲吃喝,好逸恶劳,梦想一夜暴富,导致他们不择手段地侵犯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利。 一个年仅18岁的姑娘杨某,只是为了把自己和男友打扮得漂亮潇洒,就在四年中侵吞公款60余万元。

11、因贪慕虚荣而走向犯罪是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特点,在56起案件中有17起,占3035,特别值得警惕和关注。,逆反 从生理角度讲,青少年正当逆反心理强烈的时期,对一些家长的“棍棒教育”和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歧视差生的做法,一些青少年“不堪忍受”,产生了强烈的对立情绪,严重时他们甚至会采取暴力手段进行反抗。如16岁的少年刘某,因偷家里的钱玩电子游戏,受到母亲的打骂批评,心生不满,竟然活活勒死了亲娘;一个12岁的初中生,因违反学校纪律,被老师罚站,竟将老师打成重伤。青少年本是天真无邪的,如此骇人听闻、丧失人性的案例,也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当敲响了警钟。,报复 蓄意报复是青少年故意伤害、故意杀人

12、的主要动机之一。由于青少年心理状态不稳定,控制力不强,容易冲动,当遇到别人的挑衅时,往往表现得格外烦躁,缺乏理性思考。如18岁的刘某,因为谁先上楼的问题和邻居发生口角,竟然丧失理性举刀将邻居砍成重伤。,寻求刺激 由于一些腐朽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腐蚀和诱导,一部分青少年对物质和精神生活有着畸形的追求,喜欢寻求一些所谓的刺激,甚至超越了法律和道德的范畴。如一名16岁的初中生,因受黄色书刊、录像的影响,采用暴力手段将一个7岁的幼女奸淫后又将其杀死灭口,犯罪手段特别残忍,令人吃惊,发人深省。 从上述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来看,社会、家庭、学校等各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在他们心灵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一方面是要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还要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和策略,把青少年的思想引导到健康向上的轨道上来;另一方面,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以进一步净化社会风气,创造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彻底根除滋生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土壤。,实 话 实 说 同学谈看法 (自由发言) 主持:区结文,结 论,有一个幸福的家庭 学校、教师加强法制教育和宣传 加强个人修养,认真学法、知法,法就在我们身边,思 考 题,写一篇法制教育后的感想,结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