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管廊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6254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管廊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化工管廊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化工管廊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化工管廊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化工管廊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管廊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管廊设计规范.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管廊设计规范篇一:化工工艺装置及管廊的布置要求1 装置设备布置设计的一般要求是什么?答:(1)满足工艺流程要求,按物流顺序布置设备;(2)工艺装置的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平面布置的防火间距应满足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符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要求;(3)应考虑管道安装经济合理和整齐美观,节省用地和减少能耗,便于施工、操作和维修;(4)应满足全厂总体规划的要求;装置主管廊和设备的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图上的位置以及有关装置、罐区、系统管廊、道路等的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5)根据全年最小频率风向条件确定设备、设施与建筑物的相对位置;(6)设备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

2、当集中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布置。在管廊两侧按流程顺序布置设备、减少占地面积、节省投资。处理腐蚀性、有毒、粘稠物料的设备宜按物性分别紧凑布置;(7)设备、建筑物、构筑物应按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类别分区布置。为防止结焦、堵塞、控制温降、压降,避免发生副反应等有工艺要求的相关设备,可靠近布置;(8)设备基础标高和地下受液容器的位置及标高,应结合装置的坚向布置设计确定;(9)在确定设备和构筑物的位置时,应使其地下部分的基础不超出装置边界线;(10)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布置,应在设备布置设计时统筹规划。2 装置中主管廊宽度、跨度和高度的确定应考虑哪些因素?答:(l)管廊的宽度:

3、l)管廊的宽度主要由管道的数量和管径的大小确定。并考虑一定的预留的宽度,一般主管廊管架应留有1020的余量,并考虑其荷重。同时要考虑管廊下设备和通道以及管廊上空冷设备等结构的影响。如果要求敷设仪表电缆槽架和电力电缆槽架,还应考虑其所需的宽度。管廊上管道可以布置成单层或双层,必要时也可布置三层。管廊的宽度一般不宜大于10m;2)管廊上布置空冷器时,支柱跨距宜与空冷器的间距尺寸相同,以使管廊立柱与空冷器支柱中心线对齐;3)管廊下布置泵时,应考虑泵的布置及其所需操作和检修通道的宽度。如果泵的驱动机用电缆为地下敷设时,还应考虑电缆沟所需宽度。此外,还要考虑泵用冷却水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干管所需宽度;4)由

4、于整个管廊的管道布置密度并不相同,通常在首尾段管廊的管道数量较少。因此,在必要时可以减小首尾段管廊的宽度或将双层管廊变单层管廊。(2)管廊的跨度:管廊的柱距和省廊的跨距是由敷设遮其上的管道因垂直荷载所产生的允许弯曲挠度决定的,通常为69m。如中小型装置中,小直径的管道较多时,可在两根支柱之间设置副梁使管道的跨距缩小。另外,管廊立柱的间距,宜与设备构架支柱的间距取得一致,以便管道通过。如果是混凝土管架,横梁顶宜埋放一根20圆钢或钢板,以减少管道与横梁间的摩擦力。(3)管廊的高度可根据下面条件确定:l)横穿道路的空间。管廊在道路上空横穿时,其净空高度为:装置内的检修道不应小于;工厂道路不应小于;铁

5、路不应小于;管廊下检修通道不应小于3m。当管廊有桁架时要按桁架底高计算。2)管廊下管道的最小高度。为有效地利用管廊空间,多在管底下布置泵。考虑到泵的操作和维护,至少需要;管廊上管道与分区设备相接时,一般应比管廊的底层管道标高低或高6001000mm。所以管廊底层管底标局最小为。管廊下布置管壳式冷换设备时,由于设备高度增加,需要增加管廊下的净空。3)垂直相交的管廊高差。若省廊改变方向或两管廊直角相交,其高差取决于管道相互连接的最小尺寸,一般以500750mm为宜。对于大型装置也可采用1000mm高差。管廊的结构尺寸。在确定省廊高度时,要考虑到管廊横梁和纵梁的结构断面和型式,务必使梁底和 架底的高

6、度,满足上述确定管廊高度的要求。对于双层管廊,上下层间距一般为,主要决定于管廊上最大管道的直径。至于装置之间的管廊的高度取决于管架经过地区的具体情况。如沿工厂边缘成罐区,不会影响厂区交通和扩建的地段,从经济性和检修方便考虑,可用管墩敷设,离地面高300500mm即可满足要求。篇二:管廊上管道布置的原则31管廊上管道布置的原则是什么?答:一、(1)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2)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直布置在省廊中间;(3)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省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连接的设备管口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4)需设置“”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且”型补

7、偿器宜集中设置;(5)低温介质管道和液化烃管道,不应靠近热管道布置;也不要布置在热管道的正上方;(6)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糟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低温管道等直布置在下层;(7)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留1020裕量。二、大口径管道应尽量靠近管廊柱子布置或布置在管廊柱子上方,以使管架的横梁承受较小的弯矩。比较经济合理的设备平面布置都是在管廊两侧按工艺流程顺序布置设备,因而顺理成章地与管廊左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左侧而与右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右侧。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管廊中间,易于向两侧引出。对于双层管廊,通

8、常气体管道、热的管道宜布置在上层;液体的、冷的、液化烃、化学药剂及其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宜布置在下层。因此,公用工程管道中的蒸汽、压缩空气、氮气、氧气及其他工艺气体管道宜布置在上层;新鲜水、循环水等液体公用工程管道布置在下层或上层。工艺管道视其两端所联系的设备嘴子的标高可以布置在上层或下层以便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管廊在进出装置处通常有较多的阀门,应设置操作平台,平台宜位于管道上方。对于双层管廊,在装置边界处应尽可能将双层合并成单层以便布置平台。必要时沿管廊走向也应设操作检修通道。有孔板的管道宜布置在管廊上方靠近走台处或靠近管廊的柱、架以便设平台和梯子。敷设在管廊上的电缆槽架不允许布置在热管道附

9、近或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一般仪表管缆槽架敷设在管廊柱子的外侧。甲类气体、高温气体、氧气、低闪点介质管道应尽可能远离电缆仪表管缆的槽架。为防止电磁感应。电缆、仪表管缆的槽架不宜相邻布置,必要时两槽架的净距不应小于1m。需要热补偿的管道不能局限于在管廊范围内考虑其补偿方式,应当从管道的起点至终点对整个管系进行分析以便确定合理的补偿方案。补偿器应高出管廊上其他管道500-700mm。把高温、口径大的管道布置在管廊外侧。当管廊宽度较大时,这些需要补偿的管道位置需适中,以免弯管伸出的臂长过长。因为弯管的臂通常是支承在管廊的侧梁上的。个别大直径管道进入管廊改变标高有困难时可以平拐进入管廊的边缘或沿管廊柱

10、外侧布置。管廊上的管道改变管径时应采用偏心大小头以保持管低标高不变。篇三:管廊的配管设计规定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标准SLDI 333C06-20XX管廊的配管设计规定20XX-01-08 发布20XX-01-15实施中国石化集团兰州设计院目 录第一章 总 则第二章 管廊的配管设计附图 管廊的管道布置装置边界处的管廊第一章 总 则第条 本规定适用于石油化工厂新建或扩建装置内的管廊的配管设计。第条 管廊的配管设计除执行本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的要求。 第条 管廊的布置参见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的有关章节。第二章 管廊的配管设计 第一节 管廊的宽度和高度第条 管廊的宽度由下

11、列因素决定一、管廊上面和下面不布置设备时,其宽度由管道的多少来决定。二、管廊下面布置泵、换热器类或上面布置空冷器时,其宽度不但要满足管道布置要求,而且还要满足设备布置和安装的要求。第条 装置内的管廊宽度一般在69m之间,如果宽度大于9m时,应采用二层管廊。不宜采用三层或三层以上的管廊。 第条 管廊宽度的估算式中:W管廊的近似宽度(m);N设计初期阶段估算的管道数量(根); T预计的管廊层数(层); 系数。当管廊上的管道直径平均为DN=150时,上式考虑了下列情况: 平均管间距为300mm;管道数量和尺寸调整后会增加25的宽度; 预留25的宽度作扩建用;也考虑了仪表和电气的汇线槽位置。由公式确定

12、的宽度只是估算,管廊的最终宽度应通过配管研究来确定。 二、当管廊上面布置空冷器时,管廊的宽度按下式估算WL空(1) 或W空 (2) 式中:W管廊的近似宽度(m); L空空冷器的长度(m); 、系数。三、当在廊下面布置一排泵时,管廊的宽度为泵长加上3m通道,则管廊宽为7m;若布置二排泵,管廊宽约9m。第条 装置内的管廊宽度应留有1030的预留位置,以备扩建使用。 第条 双层管廊的层间距应根据管径的大小来确定,一般不宜小于。第条 对于L型管廊,在拐弯处如果管道排列顺序不变时,拐弯处的管廊标高不需改变。若管道排列顺序改变时,拐弯处的管廊标高应根据最大管径的大小而相应改变,如下图所示。1图 L型管廊的

13、拐弯第条 管廊的净空高度应根据管廊下面布置的泵类、换热器类设备安装和检修所需空间高度来确定,也要考虑与管廊两侧设备的接管高度。当管廊横跨道路时,还须满足车辆通过所需的安全高度。一般管廊的最小净空高度如下:管廊横跨装置内主干道最小净空高度6m管廊横跨装置内一般道路 最小净空高度管廊下布置泵类时 最小净空高度 第条 东西向和南北向相交的管廊的各层高差应为750mm以上。第二节 管道布置第条 管廊上的管道布置可按下述原则考虑。 一、大直径、重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二、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宜布置在管廊中间。 三、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管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四、需设置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

14、近柱子侧,且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置。 五、低温管道和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应靠近热管道布置。六、双层管廊,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宜布置在下层;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及仪表和电气电缆汇线槽宜布置在上层。七、当管道出装置管廊与其它装置相接时,向右拐的宜布置在右侧,向左拐的的宜布置在左侧。 八、对有坡度要求的管道,宜布置在柱子顶端,另设调节支架来满足坡度要求。九、氧气管道应布置在一侧,不宜与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管道正上正下敷设。当平行敷设时,氧气管道宜用不燃物料管道将其与可燃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管道隔开,或其净间距不小于250mm。 第条 高温管道的型补偿器应设在两个固定架的中间。当有两根

15、以上高温管道时,补偿器宜尽可能套着布置,且补偿量大的管道布置在外侧。为不影响其它管道的布置,补偿器应高出700900mm。在补偿器的两侧应设导向架,如下图所示。图 补偿器的集中布置2图 导向架的布置第条 采用型补偿器的液相、气液相、蒸汽管道应设置放净管。第条 当管道直径改变时,为保持管底标高一致,应采用底平偏心大小头。 第条 支管的引出一、气相介质管道宜从总管上部引出。 二、液相介质管道宜从总管下部引出。三、支管直径DN250时宜采用45水平夹角斜向上引出,见图(a)。四、泄压总管或火炬总管上的支管应顺介质流向与总管成45斜接。见图(b)。 五、向上或向下引出支管的高度在750mm左右为宜。六、支管上若安装切断阀时,阀门应安装在靠近主管的水平段上,见图(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