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知识简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6159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6.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知识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土壤知识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土壤知识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土壤知识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土壤知识简介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知识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知识简介(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土壤知识简介,,,LOGO,提纲,土壤概念以及土壤形成因素,1,土壤形成过程,2,中国土壤分类方法,3,中国主要土壤类型,4,,LOGO,一、土壤概念以及土壤形成因素,1.土壤概念 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 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 为固结层。,,LOGO,2.土壤形成五大因素,气候,时间,母质,生物,地形,,LOGO,二、土壤形成过程,1.土壤形成过程中的大小循环,,LOGO,2.土壤发生中的基本成土作用,(1)原生矿物的 风化 物理风化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2)粘粒矿物的形成,(3)物质迁移 向下 向上,,LOGO,3.主要的成土过程,(8)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

2、,LOGO,4.土壤发育,土体构型,土壤发育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再积体,接受其所 处的环境因素的作用,而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性土壤的过程。,土壤发生层,土壤剖面,各土壤发生层在垂直方向有规律的组合和有序的排列状况。,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LOGO,土壤发生层三个基本组成,淋溶层(A),处于土体最上部,故又称为表土层,它包括有机质的积聚层和物质的淋溶层。,淀积层 (B),处于A层的下面,是物质淀积作用造成的。,母质层 (C),处于土体最下部,没有产生明显的成土作用的土层。,以国际代号为例,土壤层次总体可分为以下

3、层次,土壤剖面发生层与层次字母注记,,LOGO,三、中国土壤分类方法,显域土 隐域土 泛域土,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从上至下共设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亚种等七级分类单元。,区域地带性,水平地带性,垂直地带性,按照经度、纬 度呈有规律分 布,按照海拔高度 有规律的分布 特征。,中国湿润海洋性地带谱,,LOGO,四、中国主要土壤类型,根据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国主要土壤 发生类型可概括为: 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 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 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 土等12系列。,砖红壤:热带湿润雨林或季雨林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富铁铝化过程和生物

4、富集作用最强的铁铝土。土壤砖红色,强酸性,有机质含量高,但缺乏速效养分。,上图为砖红壤景观,上图为砖红壤剖面,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常绿热带雨林、季雨林,常见黄枝木、荔枝、桉树、黄桐、木麻黄、橡胶等。农业利用为橡胶园、荔枝、香蕉、木薯等,粮食作物一年两熟或两年五熟。,赤红壤:南亚热带湿热季雨林条件下,富铁铝化与生物积累交互作用形成的强度介于红壤和赤红壤之间的土壤。土壤酸性到强酸性。,上图为赤红壤景观,上图为赤红壤剖面,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南亚热带常绿季雨林,主要有荷木、榕树、杜英等。农业利用可种植龙眼、荔枝、甘蔗、洋桃、香蕉、芒果等,还可以种植药材,首乌、杜仲、灵芝、三七等。,红壤:中亚热带湿润

5、季风气候,生物富集和脱硅富铁铝化作用下形成的地带性铁铝土 。土壤红色或棕红色,酸性,有机质含量较高,核块状结构。,上图为红壤景观,上图为红壤剖面,土地利用:代表性天然植被是常绿阔叶林;农业利用以稻麦棉为主,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并广泛栽培有毛竹、油茶、油桐、柑桔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柑枯和蚕丝的生产基地。,燥红土:热带与南亚热带干旱稀树草原景观下,淋溶过程和铁质(红化)作用下形成的半淋溶土。土壤红褐色,酸性到弱酸性,块状结构。,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干旱稀树草原,刺篱木、仙人掌,扭黄茅; 农业利用除了水稻、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外,可以种植腰果、剑麻、番麻等,是我国粮、经、林、果、糖与药

6、材的重要基地。,上图为燥红土剖面,上图为燥红土景观,黄壤:暖热阴湿气候下,氧化铁高度水化形成针铁矿,使土壤产生“黄化过程”,同时生物积累过程和富铁铝化过程明显。土壤鲜黄色,强酸性,有机质含量高,开垦后迅速下降。,上图为黄壤剖面,上图为黄壤景观,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与湿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内苔藓类和和水竹类生长繁茂;次生植被为马尾松、杉木、栓皮栎和麻栎等;农业利用以旱作粮食作物为主,以及茶叶和蚕桑。,黄棕壤: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下的淋溶型地带性土壤 。土壤黄棕色,弱酸性。,上图为黄棕壤剖面,上图为黄棕壤景观,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落叶阔叶林为主,

7、混生有常绿阔叶树种;农业利用以旱作与水稻为主,并广泛栽培有杉木、毛竹、油茶、油桐等人工林,是重要的粮、棉、油、茶和蚕丝的生产基地。,黄褐土 :是在北亚热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落叶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粘化过程和铁锰的淋淀过程的地带性淋溶土壤 。土壤暗黄棕或暗黄橙色,弱酸到弱碱性,。,上图为黄褐土剖面,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间有常绿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农业利用主要是种植小麦、玉米、烟草、甘薯、棉花等,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棕壤 :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明显的淋溶、粘化和较强烈的生物积累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土壤亮棕色或暗棕色,弱酸到中性,土壤自然肥力较高。,上图为棕壤剖面,上图

8、为棕壤景观,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中生型落叶阔叶林,间有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是辽东栎;人工林则以油松为主;低山丘陵地区多已开垦为农田,栽培果树,种植小麦、玉米等。,褐土 :发育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在碳酸钙的淋溶淀积作用、粘化作用和腐殖质化作用下形成的土壤。土壤暗棕或棕褐色,弱碱性,养分含量较高。,上图为褐土剖面,上图为褐土景观,土地利用:天然植被是以辽东栎为代表的干旱明亮林以及以酸枣、荆条、菅草为代表的灌木草原;人工林则以油松洋槐为主;低山丘陵地区多已开垦为农田,栽培果树,种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暗棕壤: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下,发生腐殖质积累过程和盐基与粘

9、粒的淋溶过程的淋溶土壤。 土壤中性到微酸性,终年处于湿润状态,表层有机质很高。,上图为暗棕壤剖面,上图为暗棕壤景观,土地利用:天然植被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低山丘陵向阳温度条件好的地区有开垦农田者,栽培人参、灵芝,种植小麦、白菜等。,棕色针叶林土 :寒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针叶林下,腐殖质积累过程和有机酸络合淋溶过程形成的土壤。土壤强酸性,表层有机质含量很高,往下锐减。,上图为棕色针叶林土剖面,上图为棕色针叶林土景观,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主要为明亮针叶林,以兴安落叶松、樟子松为代表树种,混有少量的桦和山杨阔叶树,林下灌草有兴安杜鹃、杜香、越桔和各种藓类;局部有暗针叶林,主要树种是云杉和冷杉;目前

10、是国家主要林区。,龟裂土因表面象龟背的裂纹而得名。龟裂土主要分布在西北的干旱地区,如新疆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北沿,准噶尔盆地古尔班沙漠的西沿河南沿,甘肃河西走廊的疏勒河两岸,宁夏银川平原的西北角。 龟裂土大多数由河流冲积母质形成,上部的主要土层为比较粘重的细土。这种颗粒的组成状况,通常只有在比较缓慢的静水沉积条件下才能形成。土壤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北岸,玛斯河右岸,黄河左岸。由于河水断流或改道,水位下降,土体变干才逐渐向荒漠土壤发展。土壤的形成完全与地下水失去联系,仅与短暂的地表水流相关。地衣、藻类在地表短暂湿润时出现,水分干后很快死亡,在地面形成极薄卷皮,表土逐渐收缩裂开形成网格状裂片。

11、 龟裂土记录了自然的变迁、生命的消长。,地面特征,白浆土 :在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发生白浆化过程,形成的微酸性淋溶土。土体中有白浆层,微酸性,自然肥力较高。,上图为白浆土剖面,土地利用:原始植被针阔混交林(岗地)已为次生杂木林、草甸及沼泽化草甸所代替;现除部分低洼地外都已开垦为农田,种植小麦、玉米、大豆和水稻等。,黑垆土:温带和暖温带半干旱与半湿润草原植被下,地面较稳定,腐殖化作用与降尘作用同步进行。 土壤灰棕色,土层深厚。,土地利用:自然植被为灌木草原褐蒿属的半灌木草原。生态条件脆弱,但垦殖率高,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方建设口粮田和人工草场育肥基地,也可利用日温差大特点,发展优质水果,其余退

12、耕还牧,保持水土。,上图为黑垆土剖面,黑土: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形成的淋溶土壤。 微酸性土壤,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有机质含量很高,土壤肥沃。,上图为黑土剖面,上图为黑土景观,土地利用:自然植被为森林草甸或草原化草甸。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种植大豆、高粮、玉米、小麦。易发展畜牧,进行大农业生产。,黑钙土: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草甸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具有较深厚腐殖质表层,下部有钙积层或石灰反应的土壤。,上图为黑钙土剖面,上图为黑钙土景观,土地利用:草甸草原植被,针茅、兔毛蒿;农业利用主要种植大豆、高粱、玉米、小麦、甜菜、向日葵等。,栗钙土 :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干草原植被下发育

13、而成的土壤,具有较薄(2030cm)腐殖质层,1m内有钙积层。,土地利用:植被干草原;属于农牧兼宜型土壤。建设口粮田和人工草场育肥基地;主要发展畜牧业,防超载过牧,草场退化;秸杆还田,少耕免耕,等高耕作,保持水土;防风蚀,防护林体系。,上图为栗钙土剖面,上图为栗钙土景观,棕钙土 :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荒漠草原与草原化荒漠下,弱腐殖质积累过程与与弱粘化和铁质(红化)过程形成的干旱土壤。土壤呈碱性,有机质积累很少。,土地利用:植被为临近干草原的荒漠草原和向荒漠过渡的草原化荒漠两个亚地带;农业利用方向以牧为主,有少量灌溉农业。,上图为棕钙土剖面,灰钙土 :暖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荒漠草原下,弱

14、腐殖质积累,但颜色较深,土壤剖面分化不明显,但有弱结皮层的干旱土。,土地利用:天然植被为荒漠草原。土地利用有3种方式,作为天然放牧场;开垦为旱作农田;在有水源条件地区开辟为灌溉农田。,上图为灰钙土剖面,灰漠土:成土母质多为黄土状冲积物,地表有孔状结皮,土壤质地粉砂壤土的干旱土。,土地利用:发展畜牧业为主,但要防止超载过牧、风蚀沙化与草场退化;引水(雪山融水与地下水)灌溉,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发展绿州农业,种植经济作物,但要防止次生盐渍化。,上图为灰漠土剖面,上图为灰漠土景观,灰棕漠土:降水极少(100mm)条件下,母质多为山前砾质洪积物,地表有砾幂,土壤砾石含量多的干旱土。,上图为灰棕漠土景观,

15、土地利用:同上,灰漠土,棕漠土:极端干旱(降水量50mm)的暖温带,母质多是戈壁滩,地表砾幂覆盖,多为砾质的土壤。,上图为棕漠土景观,上图为棕漠土剖面,土地利用:同上,灰漠土。,黄绵土:半干旱与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发育于黄土或次生黄土母质上,地面缺少植被覆盖,土壤侵蚀强烈,剖面层次分化不明显的旱作土壤。,上图为黄绵土剖面,上图为黄绵土景观,开发利用:自然植被为草本和灌木疏林。生态条件脆弱,但垦殖率高,应该坚持退耕还牧;发展节水农业,培肥地力,保持水土。,冲积土:发育在河漫滩上,沉积层理明显,土体存在干湿交替特征,腐殖质层不明显的一种非地带性泛域土。,上图为冲积土剖面,上图为冲积土景观,土地利用:在保证汛期行洪的前提下,主要发展畜牧业,修滩造地。,风沙土:是干旱与半干旱地区砂性母质上形成的幼年土。地表植被稀疏,处于土壤发育初级阶段,成土过程微弱。,上图为风沙土剖面,上图为风沙土景观,土地利用:保护现有植被,大力开展植树种草。因地制宜,发展灌溉农业,生产优质瓜果,开发沙生植物资源。,紫色土:亚热带湿润气候下,发育于紫色沙页岩母岩上的岩成初育土。岩石(易)风化与土壤侵蚀交迭进行,养分含量较高。,上图为紫色土剖面,上图为紫色土景观,土地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