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会稳定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6150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村社会稳定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关于农村社会稳定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关于农村社会稳定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关于农村社会稳定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关于农村社会稳定情况的调查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农村社会稳定情况的调查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社会稳定情况的调查报告.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社会稳定情况的调查报告篇一:关于农村干部现状的调查报告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本科)专业社会调查方案表光泽电大 20XX春 级行管(本) 学 生:指导教师:填表日期: 20XX-9-8调查题目:关于农村干部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目标:通过此次调查活动,能够更清楚的了解农村干部现状,并且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为党委政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依据,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更好的发展。调查对象: 全县各乡镇群众、村干部、乡镇工作人员50人调查内容: 1、村干部工作现状;2、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3、村干部工作思路。调查方法: 座谈、个别访谈。调查步骤:第一周(8月9日8月15日):教师指

2、导社会调查报告写作知识,确定调查题目,做好调查准备。第二周(8月16日8月22日):进行实地调查,收集整理材料,完成社会调查报告初稿,交指导老师审阅。第三周(8月23日8月29日):进行实地调查,并修改调查报告,交指导老师审阅,再次修改。第四周(8月30日9月5日):到实地调查,并按指导老师审阅意见对调查报告再作修改、打印,连同社会实践考核表上交电大工作站。指导教师意见(含是否同意实施调查):该调查题目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调查时间安排科学合理,调查提纲思路清晰, 层次分明。 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同意按该提纲进行调查。关于农村干部现状的调查报告学生姓名:学 号:113500120

3、9155专 业:行政管理本科年 级: 20XX春级指导教师:教师职称:中学高级教师关于农村干部现状的调查报告前言在中国现有体制下,农村最基层有着一批区别于国家公务员的特殊群体,他们是游离于国家行政干部体制之外、不在编、不脱产的边缘化干部,他们就是村干部。村干部虽然职位低,但他们也是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和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最终贯彻者和执行者,他们的工作和环境如何,不仅关系到上级各项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而且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可以说他们是党在农村的旗帜,是群众的领航船。正是由于他们地位的特殊性,所以探讨他们现阶段各方面的现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一)调

4、查对象全县各乡镇群众、村干部、乡镇工作人员50人(二)调查方法座谈、个别访谈。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村干部工作现状1、投入工作与兼顾家庭的问题。村干部一头挑起工作的重担,另一头它得承担家庭的重负。村里无论大事小事,都得找到村干部来解决处理,许多情况下,他们面临着工作与家庭劳动,无私奉献与家庭经济损失的两难选择,他们选择了前者,就不得不放弃后者。2、高付出与低待遇的问题,由于村干部身份的特殊性,工作的繁杂性、艰巨性以及农村地域的分散性等特点,决定了村干部的工作是一种高付出的劳动。与此不相称的是低待遇。首先是经济待遇低,其次是政治待遇低,如果工作出色乡镇就发给一张什么“优秀”奖状之类的,最多就是

5、到县、市参加个表彰大会,有些辛苦工作了十几年退下来的老村干部,逢年过节却没有上级领导来看望一下,因而,倍感“人老茶凉”。3、较真工作与遭受反对攻击的问题。村级工作不像上级那样进行宏观指导或者发号施令,督促检查就行,而是些具体的,实际的直接的工作,必须认真去落实,否则,不但完不成工作任务,而且对不起党和广大群众的信任。一些啃硬骨头的工作,如计生工作、综治工作必须来硬的,必须较真。这样就必须会因触及一些人的利益而得罪人,甚至遭到报复。虽然现在是法制社会,诸如毁坏村干部的庄稼、山林,毒死村干部的牲畜或对村干部实施暴力的现象不再时常发生,但恶语中伤,故意诽谤,让村干部很难正常开展工作。加上村干部工作不

6、是一辈子的事,几年或十几年后退下来,还得在村上生活,这些让村干部感到有后顾之忧。4、群众求富心理与村干部领导能力的问题。随着群众求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他们对村干部工作多年却“山河依旧”,群众还几乎处于原地踏步的现状十分不满。他们埋怨村干部,有的甚至对村干部讽刺、挖苦、谩骂。其实,村干部们怎么不想为群众多办些实事,怎么不想改变山村的面貌呢?一来村干部手长衣袖短,二来部分村干部由于受思想观念、知识水平、开拓创新能力、地域的局限,村干部们面对群众急切求富的心理,也深感无奈。5、兴办公益事业与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这也是让村干部们感到最头疼的事。诸如群众强烈要求兴建水利、修桥铺路等公益事业,一方面,由于

7、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甚至空白,许多事情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现如今是经济时代,年轻力壮、有知识、技术的人都外出务工,剩下的是老弱病残,谁愿意来为兴办公益事业尽义务劳动呢?必须发展集体经济,有钱才能好办事。(二)目前基层干部主要存在的问题1、思想言行脱离群众,干部之间明显存在“两个距离”一是感情距离,部分村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宗旨意识淡薄,一身老爷习气,无群众感情,工作作风浮躁,工作方法简单,遇事缺乏周全考虑,遇急就用“蛮办法”,结果把小事弄大,大事弄砸,尤其是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上访问题等矛盾时,把群众视为刁民、无赖,作为水火不容的对立面来对待,另有一些干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基层工作当提拔

8、的中转站,在工作中蒙瞒上级,糊弄群众,隐瞒实情,一味应付了事。二是认识距离,部分干部只对上级负责,不对群众负责,在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上,干部和群众的出发和共同点越来越少。干部抓的“大事”主要绕着上级下达的责任指标,而群众并不认可,群众关心的事,现实中存在的焦点,热点问题,有干部认为是“小事”,不屑一顾,有干部热心立项目,出政绩,群众关心的是村里电视信号不清,道路不畅,水渠失修等涉及切身利益的事,对干部们喊破嗓子也解决不了,一肚子怨气,有的人甚至说:干部让往东,咱们偏向西。2、对新形势认识把握不够,存在“三个不适”,一是对当前变化的农村情况不适应,思维工作方法明显滞后。随着时代的民展,社会各个层

9、面都发生了变化,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也作了很大调整,同时人的意识出现多元化,农民的素质不断提高,而许多基层干部用老一套的框框和方法用简单处理复杂问题,缺乏创新,缺乏思考孰不知以前的办法行不通,也有干部觉得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甚至流露出怨群众难管的情绪;二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市场的方法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不适应。群众要科技、要信息、要服务,许多干部不知道怎么办,自身不具备带领群众依靠科技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能力,没有带领群众致富的门路,不受群众欢迎。三是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对群众日益提高的民主意识不适应,随着各项法律的宣传普及,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权利的农民越来越多,一

10、些干部对这种新情况不适应,认为现在“刁民”增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到群众的对立面上和群众的冲突屡有发生。3、自身素质不高,缺乏“四种精神”。一是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部分村干部科学技术不懂,农业结构调整不敢,带头创业无方,富裕农民无路,抱定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放,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落后,缺乏与时俱进思想和创新意识,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束缚了农村经济和农民迈向共同富裕的步伐。二是缺乏深入调查研究的精神。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听汇报,看材料,即使深入农村也心在外,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地转转看看,对群众所反映的焦点、难点、热点问题,要么淡然视之,漠然处之,要么拍拍胸脯,拍拍脑袋,一副

11、大包大揽的样子,最后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不仅伤害了群众感情,也有损干部形象,更是失掉了民心,三是缺乏深入学习的精神。有些村干部学习不深入,政策法制不懂,业务知识不会,整天不读书,不看报,不学文件,学习了也不深入,执行起来又是另一套,甚至大搞上有政策下在对策,打擦边球钻政策子绕过国家政策办事。四是缺乏长期发展精神。因体制改革上的一些原因,许多村干部存在短期思想,存在短期工作行为,只看当前,比较浮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缺少远见卓识,缺乏长远规划,加上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常常在解决问题或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埋下隐患,留下包袱,为下任工作开展带来阴碍和困难。三、探索村干部自身发展、应对新形势的对策如何当

12、好村干部,如何做好联系政府和群众的纽带,是每个村干部应该考虑的问题,大家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加强理论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村级工作看似简单,但实际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大到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小到村民的生活安排,都是村干部的“分内之事”。每一名村干部从当选的那天开始,就肩负着服务农村、服务农业、服务群众的重担,上级关心,百姓关注,任务重大,绝对不能有丝毫的懈怠。要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加强政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素养,则是新形势下村干部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广大村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理论学习对指导工

13、作实践的重要意义,带头学习党的基本路线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高度统一思想,不断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篇二:农村社会治安现状调查报告今年以来,我县引深“三打三防三创”活动,在农村组织开展了“百村综治示范,百村治安攻坚”活动,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攻克了一批远近闻名的治安混乱村。比如,涌泉乡的寨上村12年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农业税未曾上交过,连农村最基本的家庭承包责任制都未落实。在这次“双百”活动中,通过以“一村一组”为主力,“一队”为基础,“一乡一庭”为阵地,开展了重点整治。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该村健全了班子,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地进行。结

14、合多年农村工作经历及“双百”工程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对影响农村稳定的因素,谈一个自己的看法。一、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因素较多,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反差,导致农民心理失衡中国农民在长期的反封建斗争中,形成了反封建特权,主张“等贵贱,均贫富”的文化意识。中国农民对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是深恶痛绝的,他们不仅把“等贵贱,均贫富”看做是自己的社会理想,而且还作为自己的根本道德原则。这种文化意识,使大量农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期阶段,不能适应这种实际存在而。线作用。农村治安管理薄弱,侦查打击不力由于我国大多农村地区整体经济水平不高,政府财力不足,警力有限,致使治安管理的真空地带和

15、薄弱环节较多。目前尽管基本实现了“一乡一镇一所”,但40%的派出所警员不到5人,根本无力承担繁重的管理和对案件的查处任务。一些民警基本素质不过硬,习惯于冲冲杀杀,不会做深人细致的群众工作。派出所条件差,工作艰苦,装备落后,经费奇缺,职能外的工作繁多,民警不安心基层。农村治保会、联防队建设不适应现实斗争的需要。在不少地方,预防和遏制违法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受到削弱,治安管理的失控状态相当突出,经常发生案件无人查处,有了纠纷无人调解,抓获犯罪嫌疑人也不能及时审理的情况。当前农村违法犯罪持续上升与公安司法机关的打击不力有很大关系,客观上助长了违法犯罪活动的恶性循环。二、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农村治安状况,怎样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确保农村长治久安。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呢?根据我在基层工作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我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基层班子建设是农村长治久安的基础纵观影响农村稳定的诸多不安定因素,不难看出,问题的症结还是基层问题。班子软弱、涣散势必影响农村各项工作的开展,进而引发各种矛盾的激化,因此,要想求稳定、求发展,首先必须搞好农村的班子建设,解决有人管事、有人办事的问题。只有班子建设好,才能实实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