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6150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篇一:冀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动与静教学设计动与静 教学设计高各庄小学赵凤山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入手,设计了两个活动:“荡秋千”、“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先让学生明确如何判断运动与静止,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他们充分分析、讨论有关“相对运动”的问题,从而对运动的认识进一步提升,明白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而言的,并能用这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或静止的现象。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 2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 三、科

2、学知识目标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物体的动与静。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设备。 材料与用具: 电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建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1.让两组同学来模拟运动和静止两种状态,并分析对两组学生来说,哪一种算运动?哪一种算静止?同学演示:第一组行走,第二组不动。提问:哪位同学愿意发表意见?(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如:“为什么你会这样想?你认为这两种状态最

3、大的区别是什么?是什么动了?什么没动?)引导学生归纳出:当物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时是运动,否则就是静止。 2.想象:夜晚,月亮走我也走的情景。 3.观看荡秋千的图片。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一定会见到很多运动和静止的物体!例如: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秋千上的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二)新课教学 1举例探讨教师:关于运动与静止,我曾经听到过一段有趣的对话。有一次,我坐火车,旁边有一对母子,小男孩大约34岁,可能第一次坐火车,什么都感到新鲜,火车开了以后,他还在东瞧瞧,西看看。突然,他注意到窗外的景物,然后就像发现什么新大陆似得叫了起来:“妈妈,房子

4、和树都在往后跑。”他妈妈就笑了:“傻孩子,不是房子和树在跑,而是火车在动。”教师:现在我要求四人一组,同学之间对此问题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你同意谁的话?为什么?归纳小组的意见,等会派代表来汇报。各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旁听。小组汇报与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和观点进行解释和交流。(其中,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小男孩的话,如:“你们坐火车或汽车时,有没有这种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假如小男孩站在路旁,他还会认为房屋和树木在动吗?”“为什么坐在车里会有这种感觉?他有把自己看成是动的吗?”“当他把自己看成是不动的,然后比较房屋、树木与自己的位置,他发现了什么?”等等)归纳

5、:科学上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会先假设一个不动的物体,我们称为参照物,然后会拿要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进行比较,看它们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有,则这个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2运用多媒体演示孩子“荡秋千”的片段。提问:请四人小组的同学一起分析,根据上面所学的知识,如果要研究秋千上男孩的运动情况,我们可以选择哪些物体做参照物?分别和这些参照物比较,秋千上的男孩的运动情况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各小组同学分析讨论,教师巡视旁听。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同学相互交流质疑。提问:为什么同一个人,既可以说他是运动的,又可以说他是静止的呢? 让学生交流得出: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很重要。

6、3引导学生用参照物、位置改变等科学用语,讨论课本插图中,不同情景下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拓展活动:分析电扇工作时各部分的运动情况。引导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判断例子中物体的运动情况,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堂练习师生共同完成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1.秋千上的人 静止地面上的人 运动.秋千上的人 运动地面上的人 静止2.研究的物体 乘客乘客 参照物 地面、树 司机、汽车 位置是否改变改变没改变 动或静动静小学科学说课稿:动与静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动与静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七课,该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运动,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一)设计理念科

7、学课主要是培养同学勤于钻研、锲而不舍、合作学习的情感态度和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教师要善于引导同学探究、理解运用科学知识,发明性地感受、鉴赏科学知识。(二)设计特色围绕“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的这一焦点,教师恰当运用多媒体VCD进行师生对话。(三)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同学能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同学愿意对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问题进行探究。(2)同学能意识到对一些物体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3、知识目标:同学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4、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同学能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判断实际生活环境中物体的运动情

8、况,解决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选择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的动与静。 二、说课稿1、创设情境,激趣入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呢?本课开始时,我就提出一个同学熟悉的问题,“我们坐在行驶的车上观察车外的景物,会有什么发现呢?”同学听到这个问题后,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课堂上,于是回忆起坐车时的体验,“坐在车里看见地面上原来不动的房屋和树木都往后走”,“实际上是车在地面上行驶”等。这时我又提问“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引起同学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兴趣。接着我又播放多媒体VCD汽车的运动(动画片)让同学观看,看完VCD,同学探究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9、兴趣更浓了。2、自主合作,讨论交流同学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只有充沛发挥同学的主观能动性,才干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在同学的兴趣被激发后,我让同学默看课文中“荡秋千”这一局部内容,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从秋千上女孩的角度来看,秋千上的男同学和她自身的位置关系没有改变,所以她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是静止的;而对于地面上的女同学来讲,秋千的男同学对于自身来讲位置在不时改变,所以认为秋千上的男同学是运动的。我进一步引导同学认识到课文中判断秋千上的男同学是否是静止的,是将秋千上的男同学和判断者自身作比较,看两者的位置发生变化没有。在此基础上让同学讨论作出判断一个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说一个人

10、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是相对于一个参照物来说的,人或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就说这个人或物体是运动的;反之,位置没有改变就是静止的。接着我又播放VCD汽车的运动,让同学再次熟悉判断物体动与静的方法。3、实践应用,巩固知识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同学发展为本”,让同学在知识、技能、态度、情感各个方面得到发展这才算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在同学掌握所学知识之后,我就让同学解决实际问题。这时我播放多媒体VCD奔跑中的狗,让同学判断VCD中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又让同学回到课文中,分析课文中自动扶梯上、公共汽车上、旋转餐厅里戴帽子同学的运动情况。最后让同学分析电风扇工作时各个局部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解决问题,

11、发展了同学的能力。三、教学体会在本课教学中,我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思想,运用多媒体VCD教学手段,充沛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深深地感到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调动同学的多种感官,能极大地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让同学学得轻松、愉快。同时我也感到,跟采用保守手段教学相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得轻松。篇二: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 1教学设计认识空 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不同的方法收集空气,证明空气的存在,并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2、能用感官从颜色、气味、味道等方面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归纳出空气的基本性质

12、;3、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并进行客观的评价。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找到空气,能用比较法归纳空气的性质。 难点:能独立探究空气的物理性质。教学准备塑料袋、吸管、粉笔、扇子、杯子、瓶子、土壤、烧杯、水、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形成问题师:上一单元中,我们认识了水,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同样还有一样东西,也是我们离不开的,我出个谜语大家一起猜猜它是什么。“奇妙奇妙真奇妙, 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生:空气。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空气吧。(板书课题)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活动1:找空气师:大家都知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那么用什么

13、样的方法来证明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呢?或者说你怎样能找到空气呢?生:回答。(1)用塑料袋兜气,塑料袋会鼓起来,说明里面有空气。(2)吹气球,鼓起来的气球里有空气。(3)往装水的烧杯里吹气,会有气泡,说明有空气。(4)用扇子扇风(使空气流动),会有凉丝丝的感觉,头发也会飘起来,说明空气流动。(5)把土块放进水里,也有气泡,说明土块里有空气。师:既然大家有这么多方法想证明空气的存在,那就利用你手中的材料来试一试吧!注意实验时,要求每人都体验一次,别人体验时,你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要充分调动眼、耳、鼻、手、皮肤等感官哟!也就是怎样用眼睛看到空气,用耳朵听到空气,用手摸到空气,用皮肤感觉到空气。1学生分组

14、活动,教师巡回指导。2组织汇报,交流:你们在哪里找到了空气?是怎样找到的?学生发言:把方法和结果汇报出来,教师评价总结。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活动2:比较空气和水师:前面我们认识了水,谁还记得水有什么特点呢?生1:水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生2:水是液体,水会流动。师:现在各组再装一袋空气,研究空气有什么特点。各组分组活动,仔细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组织汇报交流:空气有什么特点?生1: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生2:空气会流动,透明的,气体。教师组织学生口头描述空气的特点。组织学生比较水与空气的不同和相同。学生积极发言。小结: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无形

15、状、透明的气体。师:下面请大家把通过水和空气的比较,以及得出的结论,写在书本上。请大家打开书P45。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对比,认识到空气与水的相同与不同,记忆会更深刻。 三、 总结空气是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无形状、透明的气体。板书设计第十二课 认识空气水 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无形状、透明的液体 空气 无颜色、无味道、无气味、无形状、透明的气体篇三:冀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教案第一单元 动物的运动本单元以学生熟悉的动物基本运动方式为研究内容,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运动方式。了解动物运动时肌肉、骨骼的活动,激发学生研究生物和仿生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能够将观察结果以图和文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