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5678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木兰从军》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木兰从军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家喻户晓、传诵不衰的动人故事。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木兰从军的生动事迹,塑造了光彩照人的英雄形象,使读者受到强烈感染,钦佩之情油然而生,禁不住心驰神往了。 那么,作者是怎样塑造木兰的英雄形象的呢?打开课文便可发现,作者落笔交代花木兰是我国古代的一位女英雄,这就为下面的具体描写定下基调,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感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的英雄形象: 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英雄形象 我国古代的北方,烽火连天,战事不断,处身于如此年代的木兰,面临着尖锐的矛盾冲突 一是朝廷紧急征兵与父老弟幼的矛盾。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通过对语言文字

2、的朗读、感悟,体会花木兰爱国爱家的英雄品质。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学法1故事导入,运用多媒体与音乐陪衬、自读与品读等方法。2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使学生运用并掌握“读一读、划一划、问一问、说一说、写一写”的学习方法。3为学生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小朋友们,老师很想知道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能告诉我吗?指名说。有没有想过成为一名英雄?什么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英雄呢?指名说。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中国古代的英雄。她的名字叫板书:木兰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二、检查预习1、

3、课前,大家更具老师的预习提示进行了预习,不知道同学们预习的如何?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预习要求:(1)自学生字词。(2)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3)会用课文中的词语写话。(4)读了课文你想知道什么?把问题写到本子上。 三、检查生字词(1)课件出示:征 兵 父 病 弟 男 胜 利 将先请学生读一读,然后请学生带读。(2)怎样更好的记住生字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说出记生字的方法(3)你能找出多少个形近字。学生上黑板写,师生共同交流。(4)课件出示:征兵 将士 文书 从军 胜利 父亲 学生齐读,在抽读。 四、检查读课文。1、首先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一节。指名读。你读懂什么了?指名说。(木兰是一位女英雄

4、)2、开小火车读。3全班齐读。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会背诵。 2、抄写生字、词语。第二课时一、提出问题1、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了木兰从军这篇课文,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你们认识这些词语吗?朝廷征兵父亲年龄年老多病将士将军燕山胜利替父从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木兰从军齐读课题。2、齐读课文两边。你想提什么问题?预设:木兰是什么样的人?花木兰是怎样成为女英雄的呢?“忧”是什么意思?“为国分忧”当时国家的忧愁是什么?说说经常发生战争国家会怎么样?“为家分忧”家里的忧愁又是什么呢? “年老多病”是什么意思?“难以出征”是什么意思?既然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就别去了,行不行?二、探

5、究学习让我们随着课文感受这动人的传说故事吧!请大家自由读课文,试着完成填空。1、出示:花木兰是一位()的女英雄。2、汇报交流。 习第二自然段:一位(热爱祖国)的女英雄,你从哪一句知道的?分析: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你来读一下。“理应”是什么意思?师: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在危急关头,花木兰能以国家利益为重,多爱国呀!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她。(齐读)。从大家的声音中,老师只能感受到她一点点的爱国,再读一遍。还觉得花木兰是一位(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女英雄,你是怎样知道的呢?出示: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字,焦急万分。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指导读(带着担忧焦急的语气。)

6、A、自由读。B、指名读。师:是啊!朝廷下达了紧急文书,父亲年纪大了,又有病,不能打仗;弟弟年幼,还不够当兵的年龄,真是火烧眉毛,着急万分,于是,木兰依然决定替父从军。其中又经过不少的曲折,她是怎样一一说服家人呢?请大家展开想象,说一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替父从军的?(评: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拓宽学生思维,锻炼思维能力)A、小组交流B、指名说学习第三自然段;花木兰是一位(英勇、了不起、勇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随机出示: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A、请大家自由读这一段,你从中会发现什么?。(动词很多。)B、老师认为这个“渡”

7、字用得非常好,谁来说“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C、生:过。D、师:哦,那么过马路能不能说渡马路呢?E、生|:不能渡是用船渡过水。F、师:是吗?假如我们这样(作泅水的姿势)G、生:噢,我懂了,从里过叫渡,像,渡水。解放军横渡长江。还有什“渡”生:渡船、渡口、摆渡、过渡、飞渡。H、师:(微笑着点头)还真不少呢!因为是水里过。所以“渡”是左边是三点水,知道了吗?师:从军很辛苦,路途艰难,但木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勇往直前。太值得大家学习了。请大家来夸夸她。(自由读)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段音乐,你听,万马奔腾,你看,硝烟滚滚。瞧,她跃马提枪,驰骋沙场,英姿飒爽,奋勇杀敌,为过立下了汗马功劳,那是因为热爱祖

8、国,让我们跟随音乐,再次感受这位英勇的女英雄吧!C、配乐诵读。(评:从感觉形象入手,通过观看录像着重感受花木兰跃马横枪、英勇善战的威武形象。再通过引导学生想象花木兰身穿戎装的英武形象及日夜行军的艰辛,感悟花木兰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秀品质。)学习第四段花木兰是一位(文静、俊美)的女英雄。说出你的理由来。学生读第四段师:指导读(太让人惊讶了!用惊讶的语气读一读)A、自由读B、男女生分读(评:让学生大胆放手,自学自悟,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来设计教学思路,进行教学活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三、运用拓展(1)老师有一个问题感到很奇怪:花木兰的家人怎么会同意让一个女孩子去当兵呢?他们为什么不同意呢?(1担心

9、花木兰2当时社会对女子的偏见)她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呢?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想像一下,练习说一说。(a)先讨论一下,花木兰可以说哪些话说服家人?1为什么要从军?2让家里人不要担忧(b)自由练习说说现在我是花木兰的父亲,谁来演一演花木兰?(敢于走上讲台的人是最勇敢的。)父亲看着文书唉声叹气,花木兰上说:父亲,您不用着急,就让女儿替您去当兵吧!父亲惊讶的看着她,摇摇头说:那怎么行?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能去当兵呢?花木兰拉着父亲的手说:父亲,父亲觉得她说的字字在理,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同意了。(7)说的真精彩啊!这么精彩的话书上竟然没有,多可惜呀!请小朋友们拿起笔,把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写下来。写得好的我们就寄给出版社,把它加进书里去。(8)交流展示两篇听了你们写的话,我觉得花木兰真是好不容易说服家里人的。练习朗读好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突出“说服”)(9)学到这儿,你觉得花木兰是个怎样的人?(爱国的人、爱家人的人、勇敢的人四、作业设计1、抄写多音字,近义词反义词。教学反思: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