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5566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本论解读(七):平均利润率与生产价格 关键概念:成本即成本价格,指补偿商品生产所消耗的生产资料价格和所使用的劳动力价格的部分,这部分只是补偿商品使资本家自身耗费的东西,所以对资本家来说,这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成本价格等于商品生产中消耗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利润剩余价值被认为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即成为利润。利润率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一般利润率某一个生产部门内部的各个企业之间形成的相同的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社会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利润率的平均化之后,形成的在一切生产部门都相同的平均的利润率。生产价格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称为生产价格。 一、预付资本转化为成本,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前边

2、说过,劳动价值论并不是马克思提出来的,劳动价值论一直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正统。但是因为古典政治经济学混同了剩余价值和利润,所以劳动价值论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难以回答的挑战:如果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那么,如果使用同样多的劳动,就应该生产出同样多的新增价值;如果同时支付同样多的报酬,就应该会产生同样多的剩余价值或者利润。比如,分别投入300单位和600单位资本,如果都使用10个工人每天劳动8小时,那么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应该是一样多的;如果支付给工人的工资都是150单位资本,那么工资也是一样多的,虽然300单位资本和600单位资本的数额不等,但是获得的剩余价值应该还是一样多的,也就是利润量相同

3、。如果劳动数量不同或者劳动报酬不同,那么剩余价值或者利润就是不一样的。比如,同样分别投入300单位资本,一个资本使用100单位资本雇佣5个工人,另一个资本使用200单位资本雇佣10个工人,那么按照劳动价值论,这两个资本虽然等额,可是获得的剩余价值也就是利润量应该是不同的。但是经验告诉我们,等额的资本,不论使用多少劳动,在相同的时间里总会生产平均的利润。在同样的时间里,不论它们使用多少劳动,600单位的资本获得的利润总是300单位资本的2倍,300单位资本获得的利润总是一样多。在一个竞争的市场上,不同行业的利润率大体上是一致的。如果有某一个行业的利润率特别高,那么,只要不存在资本进入的壁垒,竞争

4、总能使利润率下降到一个社会平均的水平。相反,如果一个行业的利润率特别低,资本就会离开,最后使利润率上升到一个社会平均的水平。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用劳动价值论解释这个现象,基本上是用诡辩的方法来回避这个问题。马克思正视了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他证明了平均的利润率不但不违背劳动价值规律,而且必须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在数量上包括了三部分,转移到商品中的不变资本的价值,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价值,以及剩余价值。尽管在价值生产的过程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作用是不同的,只有可变资本会增殖,但是在资本家看来,它们都是预付资本。在资本家看来,它们没有区别。它们都是资本家支付的生产商品的费

5、用。对于资本家来说,只有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同时投入生产经营才能带来收益。所以在资本家看来,剩余价值是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共同带来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只在于它们购买不同的生产要素。另外,虽然不变资本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但是由于不变资本的价值会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所以不变资本确实会影响商品的价值,所以资本主义就更加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值中的作用混同起来了。剩余价值虽然是可变资本的增殖,但是对于不变资本来说,它同样是增殖。剩余价值虽然也是商品价值中的一部分,但是这部分是资本家无偿得到的,因此不被看作是商品生产的费用。所以,资本家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统统看作是成本。如同马克思所说的,“商

6、品的资本主义费用是用资本的耗费来计量的,而商品的实际费用则是用劳动的耗费来计量的。”这样,商品的价值就等于成本价值加上剩余价值,成本的价值是小于商品价值的。因此,资本家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看作生产真正的耗费,看作是成本,而把无偿获得的剩余价值看作是赢利,也就是利润。把剩余价值和全部成本相比较,剩余价值就成了利润。所以,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商品的价值等于成本加上利润。在这里,利润和剩余价值还是一回事,在数量上也还是相等的。利润和全部预付资本相比较,利润除以成本,就得到了利润率。前边我们讲到过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得到的比率(m/v)。利润率是利润(就是剩余价值)除以总成本,总成本等于不

7、变资本加上可变资本(m/c+v或者m/C,C代表预付资本,等于c+v),所以,与剩余价值率相比,利润率的数值是不一样的,而且要比剩余价值率小(除非只有可变资本没有不变资本)。资本家事实上关心的是利润和利润率,而不是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率。这是因为资本家把无偿获得的剩余价值看作是赢利,所以尽管事实上剩余价值也是生产商品的耗费,但是资本家却只在意成本得到补偿,而不在意剩余价值得到补偿。为了竞争,资本家可以把商品卖得比实际价值更低一些,只要不低于成本,资本家就还有利润。因此生产者的竞争对消费者是有好处的,它会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让渡给消费者。 二、利润形式造成的新现象由于利润是在资本家把商品在市场上卖出去

8、之后才变成货币的,所以就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就是利润是在买卖中得到的。这当然是一种假象,利润是剩余价值的变形。资本家在从事生产经营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的是可以接受的利润率。所以,在谈到利润的时候,利润率是真正的出发点。利润率决定了利润的多少,而不是利润决定了利润率的高低。所以,首先在生产中出现的是剩余价值,但是剩余价值是以利润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而利润又是由利润率决定的。这样,利润的来源就完全看不清楚了,似乎利润只是从市场上的交易中获得的,成了和生产无关的东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差别也就不存在了。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利润甚至在数量上都不等于剩余价值了。实际上不论每一个资本家如何确定自己期待的利润率,

9、不论每一个资本家是否能够实现自己期待的利润率,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利润率是已经客观的确定好了的,就是剩余价值除以预付资本。因为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表现,所以所有影响剩余价值量的因素都会影响到利润量。但是因为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法和利润率的计算方法不一样,所以有一些因素,比如不变资本的增加或者减少,不会影响到剩余价值率,但是却会影响到利润率。我们前边提到的资本的有机构成会不断提高,也就是不变资本在总资本中的比重的不断增加,就会很深刻的影响到利润率。利润和利润率的观念一旦形成,首先导致了两个后果:第一个,工资被看作是成本。在第四章我们已经说过,生产一种商品时,新创造的价值是由生产中使用的活劳动创造出来

10、的,这部分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分割成了两块,一块用来支付劳动力的价值,另一块是剩余价值。所以,如果工资高一些,剩余价值就少一些;如果工资低一些,剩余价值就多一些。生产结束之后,工资和剩余价值的总和是固定的。而且,工资的高低变化是不会影响到商品的价值的,因此也就不应该影响到商品的价格。但是,从利润的角度来看,事情就发生了变化。工资提高之后,资本家的预付资本增加了,也就是成本增加了。因为利润量是由利润率决定的,如果资本家不肯降低利润率,那么商品的价格就会上升。也就是说,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工资的上涨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上涨。西方经济学把这称为是“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并因此非常好心地反对工人增加工资的

11、要求,声称工资增加的结果是商品价格也上涨了,这样工资增加的好处就被抵消了。但是工人总是不接受这样好心的劝解。事实上,这样的通货膨胀不应该说是“成本推动型”的,而应该说是“利润推动型”的是资本家不能接受利润的减少导致的通货膨胀。第二个,因为利润率受到不变资本的影响,同时资本的有机构成又在不断提高,所以不变资本的节约对提高利润率有着重大的意义。因此,资本主义特别注意生产资料和资金的节约。这是技术进步和管理科学进步的极大推动力。新的技术和发明往往能迅速广泛地得到应用,只要能提高利润率。经济学家们指出过,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提高了利润率,而新兴的高利润率行业和相关产业带动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相反,如果不

12、能提高利润率,那么资本家连最起码的支出都非常吝啬。我们都听说过许多血汗工厂把大量工人集中在一个狭小的工作场所劳动,由此给工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的危害。前些年煤矿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都已经听得麻木了。其实要解决矿难在技术上是很容易做到的,只要不违反安全操作流程,给矿井添置起码的安全设备就可以了。相比之下,所谓的白领也好不到哪里去。39健康网2009年6月的调查显示,八成白领对目前的办公室环境表示厌恶,认为不够健康,98%的上班族都不同程度地感觉不适。其中约五成人深受颈肩酸痛困扰,两成人经常感觉眼睛酸胀。不变资本的节约还扩大了废物利用的可能。如马克思所说,“生产排泄物和消费排泄物的利用,随着资

13、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扩大。所谓的废料,几乎在每一种产业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和生活的废物都得到了广泛利用。很多行业生产的废物成为另一个行业生产的原料,这些废物的利用使双方都得到了好处。这些年,我国企业和政府一直在寻求工业废物的再利用,这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环境保护也很有好处。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速度很快,在2007年达到了62.1%,还有很大上升空间。生活废物也有很大的利用价值,事实上我国的生活垃圾利用率是相当高的,围绕着废品回收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产业。而且我国也在试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利润率。不过,废物的利用也导致了搀假的盛行和商品质量的

14、下降。连三聚氰胺废料都可以当作蛋白精使用了。重复使用的啤酒瓶也被多次报道发生安全事故。有报道称,中国大约65%的纸张原料来自废纸,过半废纸靠进口。2017年上半年中国废纸进口数量达到1487万吨。2017年7月中国政府表示从今年年底开始,我国将禁止24类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包括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钒渣等。消息一出,工业原料价格大涨。原材料的价格和使用效率等等也会大大影响利润率。特别是,生产规模越扩大,原料的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就越大,价格和使用效率对利润率的影响就越大。 三、一般利润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也有着不同的剩余价值率,所以不同行业的利润率也应

15、该各不相同。但是,我们前边已经说过,在资本家看来,所有的预付资本都同样的获得利润,从而更进一步,在资本家看来,在不同的行业中,相同的资本数量也应该获得相同的利润。只要资本市场是竞争性的,资本是可以自由流入流出的,在竞争的作用下,就会形成平均的利润率。首先是在一个部门平均的一般利润率,这个行业内的所有企业按照这个一般的利润率获得利润。然后是不同部门行业之间的全社会范围内的平均利润率。显然,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要比一般利润率的形成困难得多。这个不同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是通过竞争形成的,实际上是社会总资本在不同行业里分配的结果。竞争体现了资本之间按照数量大小分配利润,用马克思的说法,“表现了资本家之间的兄

16、弟情谊”。社会平均利润率,等于社会上总的剩余价值除以总的资本,由社会平均的剩余价值率和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决定。由此,各个行业的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平均利润。成本加上平均利润,叫作商品的生产价格。因为各个行业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是不一样的,所以只要一个行业的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与社会平均的剩余价值率和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不同时保持一致,这个行业的商品的生产价格就不等于商品的价值。资本有机构成高或者剩余价值率低的行业,商品的生产价格高于商品的价值;资本有机构成低或者剩余价值率高的行业,商品的生产价格低于商品的价值。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这些偏差互相抵消,总的商品的生产价格等于总的商品的价值。我们看到,这个时候,单个厂商的利润和剩余价值已经不一致了。利润和剩余价值、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之间的距离已经越来越远了。但是,利润仍然是剩余价值的表现,平均利润率的规律仍然是建立在商品的价值规律基础之上的,并不与价值规律矛盾。而且正是资本的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共同决定了利润率。资本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