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5558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主人公高加林的形象分析1120100229 文学院 8班 对外汉语 陈静路遥在长篇小说人生中,成功塑造了一个农村知识青年高加林的形象。高加林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乡村青年,在改革开放初期所经历的沉浮起落,集中体现在了事业和爱情两个方面。他的形象普遍存在,内涵却十分丰富,性格的矛盾和统一使人物更加鲜活、立体。笔者试对高加林进行人物形象分析,并谈谈笔者对高加林的看法。一、高加林的生活背景人生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政策的变化,个体经济有了大发展,赶集上会,买卖生意,已经重新成了庄稼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小说中巧珍的父亲刘立本就是在这几年做生意,进而成为高家村首富的。高加林生长在高家村,学习在省

2、城,是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的同学不一样,高中毕业后,没有考上大学的他是不能留在城市的。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给高加林所带来的影响,不仅是距离上的,还有心理上的。“生活的变化使他们很快就隔开很远了,尽管他们相距只有十来里路,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已经是在两个世界了。”(第三章)原本同窗多年的同学,城里的找到了工作,而他却被同村大队书记高民楼的儿子挤掉了民办教师工作。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那样:“如果社会各方面的肌体是健康的,无疑会正确地引导这样的青年认识整个国家利益和个人前途的关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我国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期对于类似社会问题的解决。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当今的现实生活中有马占胜和高明楼这

3、样的人。他们为了个人的利益,有时毫不顾忌地给这些徘徊在生活十字路口的人当头一棒,使他们对生活更加悲观;有时,还是出于个人目的,他们又一下子把这些人推到生活的顺风船上。转眼时来运转,使得这些人在高兴的同时,也感到自己顺利得有点茫然。”二、高加林的心理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中,高加林的心理难免产生变化。去省城卖蒸馍却被同学看到时,由于内心的虚荣,他撒谎自己是去城南走亲戚。高加林是好胜的。面对走后门的高明楼一家时,他不甘于被“潜规则”压倒,他想要比高明楼他们活的更好:“一种强烈的心理上的报复情绪使他忍不住咬牙切齿。他突然产生了这样的思想:假若没有高明楼,命运如果让他当农民,他也许会死心塌地在土地上生活一辈

4、子!可是现在,只要高家村有高明楼,他就非要比他更有出息不可!要比高明楼他们强,非得离开高家村不行!这里很难比过他们!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他还有着小小的报复心态,当遇到与高明楼合伙“潜规则”掉自己民办教师工作的马占胜时,连虚荣心都显得无关紧要:“当他们城关公社文教专干马占胜有点尴尬地过来和他握手时,他这一刻不觉得胳膊上挽的蒸馍篮子丢人了哼!让他看看吧,正是他们把他逼到了这个地步!当专干问他干啥时,他很干脆地告诉他:卖蒸馍!他并且从篮子里取出一个来。硬往马占胜手里塞;他感到他拿的是一颗冒烟的、带有强烈报复性的手榴弹! ”但是这些心理的负面变化,并没有让他的

5、优点消失。他有知识、有文化,能活用学校里学到的化学知识,用漂白粉收拾水井,清洁井水。他怀抱理想,关心时事,从高中起就开始做时事简报,每天读报的习惯更是从未改变。他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高中时就经常和黄亚平一起热情地讨论国际大事。他容貌俊美,擅长运动,原来就是中学篮球队的主力队员,当上记者后又成了县委机关队的主力,有着本城第一流的篮球技术。他积极工作,热情待人。为了不让重感冒的同事老景病情加重,他顶风冒雨地摸黑前往南马河公社采访洪水受灾现场。他在游刃有余地完成了写报道的工作后,还熬夜连续写了三篇短通讯和一篇综合报道。他的工作能力也是有目共睹的,文章才气横溢。他有善恶观念:他喜爱刘玉海这样心系人

6、民的好干部,厌恶高明楼、马占胜这样的奸猾干部。无论是当教师、种地还是做记者,他都认同自己的劳动,并努力使劳动有价值。可见,高加林的心中固然有阴暗之处,更多的还是优点。他并不是一个让人厌恶的人,相反,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的、充满朝气的青年。三、高加林的选择悲剧没有考上大学和被挤掉民办教师工作,是高加林所经历的两大挫折。一个让他对自己失去信心,格外的自尊之下隐藏着他的自卑;一个让他对他人的正直与社会的公正失去信心,不齿他人利用权势关系的同时,自己也利用关系实现自我价值。这两点影响了他的选择,也让他步入了悲剧之中,伤害了两个年轻姑娘的感情,也伤害了自己。笔者对高加林气愤之余,更多的是同情。城乡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让高加林不能尽情施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抱负;社会上只重个人利益的歪风又左右了他,最后这股不正之风甚至传染了他,使他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当今社会中,固然没有了如此严重的城乡二元对立现象,只重个人利益的风气却是愈演愈烈。希望这样的风气能够得到有效遏制,高加林这样的悲剧能够更少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