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益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5552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尚书益稷》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尚书益稷》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尚书益稷》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尚书益稷》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尚书益稷》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尚书益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尚书益稷》(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尚书·益稷 尚书益稷记录舜和禹、皋陶的讨论并相互告诫的场面,禹儆戒舜不要傲虐,不要荒淫,舜则告诫众臣不要面从,自己有错一定要指出。又记录了讨论之后奏乐和舞蹈的盛况,以及舜与皋陶吟诗唱和的欢情。益和稷都是舜的大臣,篇首禹提到了益和稷的功劳,因以益稷名篇。本篇与皋陶谟文势相接,原是一篇。晚出孔传分帝曰来禹,以下为益稷,破坏了原文的完整性,读者宜合观之。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皋陶曰:吁!如何?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2、。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禹曰:俞! 帝曰: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従,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

3、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无若丹朱傲,惟慢游是好,傲虐是作。罔昼夜頟頟,罔水行舟。朋淫于家,用殄厥世。予创若时,娶于涂山,辛壬癸甲。启呱呱而泣,予弗子,惟荒度土功。弼成五服,至于五千。州十有二师,外薄四海,咸建五长,各迪有功,苗顽弗即工,帝其念哉!帝曰:迪朕德,时乃功,惟叙。 皋陶方祗厥叙,方施象刑,惟明。 夔曰: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祖考来格,虞宾在位,群后德让。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夔曰:於!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 庶尹允谐,帝庸作歌。曰:敕天之命,惟时惟几。乃歌曰:股肱喜哉!元首

4、起哉!百工熙哉!皋陶拜手稽首飏言曰:念哉!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屡省乃成,钦哉!乃赓载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又歌曰:元首丛脞哉,股肱惰哉,万事堕哉!帝拜曰:俞,往钦哉! 注释 孔安国在古文尚书益稷篇名下说:禹称其人,因此名篇。孔颖达解释道:禹言暨益、暨稷,是禹称其二人。二人佐禹有功,因此二人名篇。既美大禹,亦所以彰此二人之功也。 益,也称伯益,又写作伯翳。舜帝时东夷部落的首领。相传益帮助禹治水有功,禹要把帝位禅让给益,益避居箕山之北。稷,也称后稷。相传他的母亲生下他后抛弃不养,因此又叫弃。舜帝时的农官,又帮助禹教民稼穑。 本篇主要是记录舜和禹的对话。一开始,禹陈述自己来领百姓治

5、水的功绩,同时强调要注意国计民生。接着,讨论君臣之道。最后,在一片歌舞升平的和乐气氛中,君臣相互勉力。文中,禹告诉舜,三苗不肯服役,应当留心,舜不是以武力征服,而是要用德感化。 孟子公孙丑上有禹闻善言则拜,就是根据本篇汝亦昌言而来的。因此,益稷的写成最迟也在孟子之前。 【后稷】 古代周族的始祖。传说有邰氏之女姜原踏巨人脚迹,怀孕而生,因一度被弃,故又名弃。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伯益】 伯益亦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鹥,又名大费。古代东夷族首领少昊之后,嬴姓诸国的受姓始祖。 伯益,尚书称益,史记称大费、柏翳,又称伯翳,世本、汉书称化益、伯

6、益。少昊之后伯益也国语.郑语。 史记秦本纪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赢。秦始皇本纪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 。 我国最早的唯一记述东方帝俊神系的山海经据传是伯益所作。西汉刘歆山海经表: 已定者,出于唐虞之际禹别九州,任上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禹主行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所不至,以所记闻作山海经 。东汉赵晔越王无余外传:(禹)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 伯益的势力范围位于山东省日照地区。春秋左传正义隐公二年下

7、注曰:谱云:莒嬴姓,少昊之后。周武王封兹於期于莒,初都计,后徙莒,今城阳莒县是也。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代,尧王城遗址前期有可能是少昊都城,后期有可能是伯益的都城。都城之南3公里处的日照汤谷太阳文化源旅游风景区内的天台山上有伯益挖的井,人称益井。 舜时伯益与大禹同朝为官,因善于狩猎与畜牧,被佥推为九官之一的虞官,负责治理山泽,管理上下草木鸟兽,并佐舜调驯鸟兽。由于他在长期狩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悉鸟兽语言和习性,鸟兽多被其驯服,因而在畜牧方面功绩卓著,又始食于嬴,被舜赐姓嬴氏,作为东夷少昊部落嬴姓的继承人,并赐给其封土。大禹继承舜的王位之后,伯益又辅佐大禹治理水土、开垦荒地、种植水稻、

8、凿挖水井。伯益在政治上也很有建树。他曾告诫大禹,凡事要有前瞻性,要虑事周全。不要违背法则、制度,不要过度游乐享受,不要违背规律去追求百姓的称誉,不要违反民意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治国不能懈怠,政事不能荒废,谦虚会受到益处,自满能导致失败,要选贤任能、除奸去邪。在处理民族矛盾方面,伯益亦表现出远见卓识。舜时,三苗族离心离德,舜便派大禹武力征服,三苗不服,伯益提议,要恩威并举,德武相济。大禹接受了伯益的建议,撤退军队,实行文教德治,三苗族受到感化,终于归顺。伯益还将跟随大禹治水时所经历的地理山川、草木鸟兽、奇风异俗、轶闻趣事记录下来,成为山海经的素材。 伯益是龙山文化后期一个中国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转

9、变时期的历史性人物。据史料记载,大禹有意禅位于伯益,但因禅让制度的社会背景发生变化而未能实现,大禹之子启夺取继承权。史记夏本纪:益让帝禹之子启,而辟居箕山之阳。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战国韩非子外储说右下:古者禹死,将传天下于益,启之人因相与攻益而立启。战国策燕策一: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晋书束哲传 引竹书纪年:益干启位,启杀之。 从此,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禅让制度亦被世袭制取代。 伯益是赵姓,秦姓,徐姓,马姓,梁姓、

10、黄姓等姓始祖。 到了现代白话文时代,益和稷联合在一起,益稷两字有益于国家江山社稷之意。有企业以此二字作为公司名称,体现了企业益稷、益农、益企、益己的核心价值观。 详解-段落一 帝曰:来,禹!汝亦昌言。 禹拜曰:都!帝,予何言?予思日孜孜。 皋陶曰:吁!如何? 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皋陶曰:俞!师汝昌言。 【注释】 昌言:美言。精当的言论。 都:表示赞美的叹词。 日:每日。 孜孜:勤勉,努力不懈怠。 浩浩:水势远大。 怀:包围。 襄:漫上。 昏垫:郑玄说:

11、昏,没也。垫,陷也。禹言洪水之时,民没有没陷之害。意思是沉没陷落。 四载:四种交通工具。史记夏本纪:予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檋,行山栞木。橇,如淳说以板置于泥上,以通行路。檋,史记河渠书作桥。阎百诗说就是轿。 随:沿着,顺着。 刊:砍削。史记夏本纪作栞。说文:栞,槎识也。用刀或斧头砍树木作为认路的记号。 暨:同,和。 奏:进。 庶:众。指众百姓。 鲜:新杀的鸟兽。 决:疏通。 九川:九州之川。按照尚书禹贡的说法,是指弱水、黑水、河、漾、江、沇、淮、渭、洛。 距:至,到达。 浚:深挖疏通。 畎浍:田间的水沟。 :播种。 艰食:马融说:根生之食,谓百谷。 懋:通贸。说文:贸,易财也。

12、贸迁有无,史记夏本纪作调有余补不足。 化居:史记夏本纪作徙居。迁移居积的货物。 粒:清代著名学者王引之读为立,意思是定。史记夏本纪作定。 作:开始。王引之说:作之言乍,乍者始也。作与乃相对成文。 乂:治理。 师:清代学者江声说应当作斯,代词。史记夏本纪作此而美也。 【译文】 舜帝说:来吧,禹。你也发表高见把。禹拜谢说:君王,我说什么呢?我只想每天努力工作罢了。皋陶说:嗯。究竟怎么样呢?禹说:大水弥漫天空,浩浩荡荡的包围山顶,漫上丘陵,百姓沉没陷落在洪水中。我乘坐四种交通工具,沿着山路砍削树木为路标,同伯益一起把新杀的鸟兽肉送给百姓。我疏通九条河流,使它们流到四海,挖深疏通田间水渠,让它们流进大

13、河。同后稷一起播种粮食,把百谷、肉食送给百姓,让他们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于是,百姓都安定下来,各个诸侯国也得到治理。皋陶说:好啊!这是你的高见啊。 (以上是第一段,禹陈述自己的功绩,提请舜注意安民。) 详解-段落二 大禹治水-禹,姓姒是黄帝的第四带子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距今5000多年前的部落联盟领袖,是上古治水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之一,大禹治水所衍生出的丰富意义,是中华悠久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为华彩的一章。 禹曰:都!帝,慎乃在位。 帝曰:俞! 禹曰:安汝止,惟几惟康。其弼直,惟动丕应。徯志以昭受上帝,天其申命用休。 帝曰:吁!臣哉邻哉!邻哉臣哉! 禹曰:俞! 帝曰:

14、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汝翼。予欲宣力四方,汝为。予欲观古人之象,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絺绣,以五采彰施于五色,作服,汝明。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予违,汝弼,汝无面从,退有后言。钦四邻!庶顽谗说,若不在时,侯以明之,挞以记之,书用识哉,欲并生哉!工以纳言,时而飏之,格则承之庸之,否则威之。 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禹曰:俞哉!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苍生,万邦黎献,共惟帝臣,惟帝时举。敷纳以言,明庶以功,车服以

15、庸。谁敢不让,敢不敬应?帝不时敷,同,日奏,罔功。注释】 在位:旧注指舜在帝位,联系下文看,应当指在位的大臣。 安汝止:郑玄说:安汝之所止,无妄动,动则扰民。止,职责。意思是安于职责,不要轻举妄动。 惟:思。 几:危险。 康:安康。 弼:辅佐。直:正直的人。 丕:大。 徯:尔雅释诂待也。 志:德。这里指有德的人。 昭:明白。 其:将。 申:重复,再三。 休:美。 邻:指下文中的四邻。最亲近的大臣。 股肱:大腿和手臂。意思是得利的帮手。有:名词词头。 翼:辅佐。 宣:用。 观:显示。周礼考工记:嘉量既成,以观四国。郑玄注:以观示四方。 象:衣服上的图象。华虫:礼记月令:虫是鸟兽之总名也。郑玄注周礼考工记时说:所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