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管的护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5522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t管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t管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t管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管的护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何为T管?行胆总管探查或切开取石术的病人,在手术结束时,均要在胆总管内放一根形似“T”型橡皮管,引流胆汁。T管一端通向肝管,一端通向十二指肠,由腹壁戳口穿出体外,接引流袋。二、T管引流的目的: 1.引流胆汁和减压:防止因胆汁排出受阻导致胆总管内压增高,胆汁外漏 而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2.引流残余结石 :使胆道内残余结石,尤其是泥沙样结石通过T管排出体外。 3.支撑胆道:防止胆总管切口瘢痕狭窄,管腔变小,粘连狭窄等。4. 经T管溶石或造影等。 三、T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 1)、T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打折、脱出,平卧时引流管的高度不能高于腋中线,站立或活动时应低于腹部切

2、口,以防胆汁逆流引起感染。对病人进行各项操作时勿拉紧引流管,固定时给病人活动、翻身留有足够的长度,以免将引流管拉脱。 2)、保持引流通畅,必要时挤捏引流管,防止阻塞,若发现引流管阻塞,应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相应的处理。 3)、 一般取半坐卧位或侧卧位,以利于分泌物的引流。2、严格无菌操作: 引流袋必须无菌,一般24h更换一次,或根据引流量随时更换。3、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 2)、若有胆汁渗漏,应及时更换敷料,局部皮肤涂抹氧化锌软膏,或引流管口周围皮肤敷上凡士林纱布,减少胆盐对皮肤的刺激,保持皮肤完整性。4、 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和性质: 1)、正常胆汁每日量约800

3、-1200ml,色泽为黄色或黄绿色、清亮无渣。 2)、术后1-2天引流量约300-500ml,恢复进食后每日引流量为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至每日200ml左右。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引流,提示引流管阻塞或脱出。若引出胆汁过多,常提示胆管下端梗阻,应进一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术后12天胆汁颜色可呈黄色浑浊状,以后逐渐加深、清亮。5、拔管: T管一般留置2周,(此时胆总管下端水肿消退,胆汁引流逐渐恢复通畅。)病人无腹痛、发热,黄疸消退,血清黄疸指数正常,胆汁引流减少至200ml并且呈清亮色,夹管试验无异常,行胆管造影证实胆管无狭窄、无结石、无异物、胆道通畅,可考虑拔管。

4、 夹管试验:在餐前餐后各夹管一小时,逐渐过渡到全天夹管。指征总结如下: 1.术后14天左右2.无腹痛腹胀发热3.黄疸症状减轻4.引流量减少5.颜色为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或絮状物 6.经T管造影证明胆总管通畅。拔管护理: 1、闭管期间患者无不适主诉。 2、造影后必须开放T管引流23天,以充分引流出造影剂。 3、拔管后伤口用凡士林纱布堵塞,12天窦道自行愈合。4、拔管后一周内注意有无胆汁外漏,患者有无黄疸,腹痛及腹膜炎等发生。5、伤口护理:注意观察伤口情况,保持其清洁干燥,如有渗漏及时更换敷料。带T管出院病人家中自我护理: 1、保护好T管,防止牵拉,在T管置入处做标记,以便观察管有否脱出。若不

5、慎拔出,应立即就医,再次插管。 2、引流袋不可提高于切口水平,以免发生引流液倒流入腹腔引起逆行感染;每周更换引流袋两次。 3、采用淋浴,可用塑料薄膜覆盖引流管处;淋浴后消毒伤口换药,每天在同一时间倒引流液,并记录引流液的量、颜色和性状。 4、保护管周围皮肤及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每周换药一次,如有渗液应及时换药。 5、避免提举重物或过度活动。 6、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 7、进食低脂饮食,避免油腻食物及饱餐,多喝水。 8、术后一个月返院拔管。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体质差者可能需延长数周或数月才能拔管,应遵医嘱。 9、需行胆道镜取石者,应于术后一个半月返院,取残余结石。 10、注意观察有无寒战高热、腹痛、黄疸、食欲下降、大便变白,如有及时就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