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概论15270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4909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术概论15270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美术概论15270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美术概论1527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术概论1527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名词解释1. 艺术美:指的是美术作品的美,是由创作主体的审美认识而产生的,“按照美的规律”并为着美的目的而创造的事物的美。2. 现实美:即现实中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分为:自然美、社会美。3. 自然美: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4. 审美关系: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发生美学上的关系。5. .美术的本质:指美术这种食物的根本性质,以及美术这一事物同其他事物如经济、政治、道德、哲学、宗教、文学等的内部联系。6. 道德:指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美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美术作品中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7. 人化的自然:指经

2、由生产劳动实践,自然界的从与人无关的,敌对的或自在的状态,变为与人相关的、统一的、为我的对象,其结果使人逐渐认识到客体对象的美并掌握了美的规律,从而发展起人的审美能力。8. 主体意识:即是美术家对自己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自己作为创作主体的角度在整个艺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是美术家对自己在创作中的主宰位置的确认。9. 表现自我:指在美术家主体意识明确的前提下充分表达美术家本人内心对外界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通过艺术的途径使之转述为视觉的美术形象。10. 创造:即是运用全新的艺术语言和创作方法表达出新的艺术情感、形象和境界。11. 美术创作:是美术家审美意识的表现,是美术家

3、对于她生活的现实的审美情感的一种表现。12. 审美意象:这个再创造的个别,已经完全不是原来实际生活中的那个个别现象的再现,而是一个典型化了的个别,是经过两次否定的表象的复归,基本上是郑板桥所说的“眼中之竹”,这就是意象。13. 内心视像:即上存于美术家内心之中的视觉形象,近似郑板桥的“胸中之竹”。14. 表现技巧:是一种艺术技巧,一种进行精神生产表现审美意识,掌握物质媒介的特殊能力。15. 物质媒介:美术家独特的艺术语言,亦即进行审美认识和艺术思维的直接现实。16. 直觉:指以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他在美术创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7. 知觉:

4、即反映事物特性的总和及其相互联系。18. 记忆:是在脑中保持映像的心理形成,他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过、体验过的事物的记忆、保持和再现。19.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重现的形象为内容的记忆。20. 情感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情感为内容的记忆。21. 联想:是由此物想及彼物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在过去的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他具体表现在感觉、知觉、情绪、情感等心理的相互联系中。22. 理解:即是了解、领会,是通过揭露事物之间的联系而把握新事物的心理过程。23. 情感: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成,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24. 情操:是以某一类事物为中心的一种有组织的、复杂的

5、情感倾向,是情感与操守的结合统一,是一种高级的感情、一种坚定的认识。25. 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26. 创作方法:就是体现在美术创作上的被当做基本原则的艺术思想。27. 美术语言:指的是在美术中起类似文学语言作用的一切表现手段。28. 再现:是指美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社会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象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29. 表现:是指美术家运用艺术表现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理想,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于理想的情感的表现对象,追求超感觉的内容和观念,在创

6、作倾向上,偏重于表现主体意识,直抒胸怀。美术中表现的真实,即视觉形象中所体现出来的美术家的真诚与真挚。30. 思与境偕:是唐代的文艺理论家司空图提出来的。这意味着“意境”不仅仅只是情与景的融合,而且也是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以及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31. 再现:指美术家在其作品中对他所认识的客观对象或生活的具体描绘,在创作手法上偏重与写实或逼真,追求感性形式的完美和现实的真实;在创作倾向上偏重于认识客体,模仿现实。32. 艺术典型:在美术中,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和高度概括的视觉形象。他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现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他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

7、、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33. 思维:指理性认识及其过程,是相对于感性认识而言的。34. 形象思维:在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一 简答题1. 美术接受是构成美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答: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美术的接受与消费在潜在的意义上又同时是整个美术活动在观念与动机上的起点美术的接受与消费贯穿于整个过程生产活动之中。2. 怎样理解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所谓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就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而美术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就是人类对社会生活或对世界的一种认识的物化形态。席勒和斯宾塞等认为艺术是游戏的

8、产物。“反映”,是指对世界的“掌握”,是能动的,不是被动的,不是照镜子一样机械的反映。因此,美术对世界的认识是一种能动的认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并改造客体的艺术加工、提炼、创造的实践过程。3. 美术的社会本质: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特殊的精神生产形态,它通过生产实践活动,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从生产关系到思想关系的人类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创造美的精神产品,满足人的精神上的审美需要。4. 艺术生产的“异化”情况主要表现为:“艺术生产”的目的已经不是为了精神消费,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而是为了生产而生产,为了利润而生产,为了满足积累个人财富的需要而生产。资本主义的商品价值规

9、律左右和支配了“艺术生产”,艺术品的价值也以其现实赚取利润的多少作为评判标准,审美价值和商品价值相对立,艺术品变成了商品。从事自由自觉的精神创造的艺术家成了像工人一样的受雇劳动者,高尚的精神劳动成了一种受资本经济规律支配的制造特殊商品的生产。5. 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提出了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和“实践精神的”方式。6. 美术与哲学的区别:哲学反映从物质世界到精神世界的全面的社会生活,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哲学主要作用于人们的理智,而美术则作用于人们的理智的同时,还强烈的作用于人们的情感,给人以审美享受。7. 美术与宗教的区别:宗教既是社

10、会经济基础的反映,也是政治、道德等“中间环节”的反映,还是哲学与艺术的反映,因此在全面反映社会生活这一点上是与美术相同的8.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术作品的形式就是内容的存在方式,即作品内容的组织结构和一定物质材料、艺术语言表现出来的外在形态。9. 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意境与风格:意境:a情与景的交融b艺术家们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对象当中,一种客观化的情感,即移情与物,托物抒情。 风格:是一个以整体即各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中把握作品总体倾向的艺术范畴,他虽然与作品的形式与内容都有关系,但从根本上说,它是使形式与内容以特定方式统一起来的一种核心力量。格调与品位:格调:是美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属性,它既与作

11、品的风格和意境,形式和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又有自身特定的内涵。品味:是从作品中再细分出差异,层次和等级的范畴。美术作品的商品属性10. 美术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受到的影响: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含义:包括这样几个大的方面:美术家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整体性他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的总特性、这其中又包括具体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和环境以及民族性格。美术家生活于具体的社会现实中得社会制度,文化环境和民族性格等 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作用。美术家的作品即使不是直接体现他所处社会制度的产物,也总会折射出特定的社会制度对他的影响,无论作品所表达的意义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文化环境即包含在现实社会中仍起着作用的文化传统,更是指具体现实

12、中文化和艺术各门类自身的发展状况。作为又一种社会因素的民族性格对美术家的影响虽然是潜在的,但有时却起到非常深刻的作用。民族性格的形成是上述诸多因素经历千百年的积淀而最终形成文档趋势。东、西方存在差异,与各民族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应当是毋庸置疑的。11. 美术家的主体性?美术家的主体性就在于: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过程中具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取舍的能力和自由;他在整个的具体创作过程中能够顺应自己对艺术的独到理解,充分利用自己对具体艺术手段的把握,尽情发挥自己的艺术意志,以最终创造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总之,他对自己的创作成果拥有自主权。美术家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3、美术家的主体意识与表现自我美术家的创造意识与创作个性12. 美术家的修养?美术家的艺术天赋与专业技能美术家的审美观念与艺术情趣美术家的文化素质与思想修养美术家的生活体验与艺术实践13. 什么是创作方法?作为美术家在进行美术创作室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美术史上早就实际存在的,但作为美术理论的范畴,却是较晚才被提出来的。创作方法不是这种狭义的艺术手法和技法,它是某种艺术思想在创作上的体现,是指导整个创作过程和创作活动的最后一般的原则。创作方法是关于艺术认识的方法,继而是关于艺术表现的方法,它并且要受到一定造型手段和物质媒介材料的制约。创作方法就是体现在美术创作上的被当作基本原则的艺术思想。现实

14、主义创作方法成为创作方法主流。14. 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内心视像的酝酿和孕育;审美意象的形成。15. 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直觉,指以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记忆,是在脑中保持印象的心理形式,它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国、体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联想,是由此物及彼物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在过去的经验的基础上发生的,它具体表现在感觉、知觉、表象、情绪、情感等心理印象的相互联系之中。理解,即了解、领会、是通过揭露事物间的联系而把握新事物的心理过程。16. 美术创作中的无意识与灵感?无意识是创作主体在特定的条件下一时意识不

15、到的心理现象。灵感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灵感具有(易逝性、超长型、突发性)17. 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作为艺术的一个重要部门和主要部门的美术,其思维的方式当然也就主要是形象思维。甚至可以说,在形象思维上,美术创作比起诗歌、小说、音乐等其它艺术创作,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明显、更加具有代表性。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想象,形象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如果承认形象思维,就应该承认它的逻辑性,因为它是理性认识活动。因此,形象性这个当然的特征外,逻辑性是形象思维的第二个特征。形象思维

16、的第三个特征,就是它的情感性。形象思维的第四个特征,也是它的根本特征,就是它的想象性。所谓形象思维,在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作型想象。形象思维与审美意象的创造,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是以视觉形式语言为思维工具的形象思维活动,思维的成果是审美意象的创造。18. 如何理解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艺术的认识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那么美术的思维方式也就主要是形象思维。美术不需要任何中介或转换,它直接运用线条、色彩、形体等构成的视觉形象来进行思维,视觉形式或形象是美术思维的直接物质外壳或直接现实。美术创作的思维活动中始终都不能脱离他的物质媒介和具体的视觉形式,抽象思维已无插足之地。虽然美术也传达情感和思想,但只能将思想与情感完全的寓于他所创造的形象之中,因此,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