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4654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儿肠套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小儿肠套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小儿肠套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小儿肠套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小儿肠套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儿肠套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儿肠套叠课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儿肠套叠,一、发病原因:,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 1、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 婴幼儿期为肠蠕动节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肠蠕动紊乱,且外界引起肠套叠的因素较多,如增添辅食或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诱发肠蠕动紊乱而引起肠套叠。 2、局部解剖因素: 婴幼儿回盲部较游动,回盲瓣呈唇样凸入盲肠,当回肠蠕动发生异常时,即可牵拉肠壁形成套叠。,3、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 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结肿大因素:小儿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形成肿物向肠腔突起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刺激,蠕动增强,导致发病。 4、免疫反应不平衡因

2、素: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时期,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破坏,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肿瘤、肠壁血肿、梅克尔憩室、肠囊肿翻入肠腔,牵带肠壁作为起点而引起肠套叠,发病率约占2%5%。,二、发病机制,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1、原发性肠套叠: 90%的肠套叠属于原发性,套入肠段及周围组织无显著器质性病变。肠套叠可有一个起始点,随着肠蠕动,其近端的肠管套入远端的肠腔中。几乎每个病人术中均可发现位于套入肠段头部的肠壁淋巴结肿大。 肠套叠一般好发于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后,50%以上与腺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有关,这也解释了Pey

3、er集合淋巴结肿大的原因,而肿大的Peyer集合淋巴结凸入肠腔可能正是激发肠套叠的诱因。,2、继发性肠套叠: 肠套叠起始点有明确病理异常的占2%12%,包括:美克尔憩室、阑尾、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导致的黏膜下出血、非霍奇金淋巴瘤、异物、异位胰腺或胃黏液、肠重复畸形等,其中美克尔憩室最为常见。患儿发病年龄越大,存在继发性肠套叠的可能越大。 肠套叠一般是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若远端套入近端(称逆行性肠套叠)较罕见。绝大多数是单发性肠套叠,偶见多发性肠套叠同时发生者。 肠套叠的外管部分称为鞘部,进到里面的部分称为套入部,共3层肠壁。有时整个肠套叠部分再套入远端肠管内则成为复套共5层肠壁。,小儿肠套

4、叠早期症状有哪些,一、临床表现: 多见于肥胖健壮的2岁以内婴幼儿,为突然发病。 肠套叠临床表现往往有以下四个早期信号: 1、 腹痛: 肠套叠可致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可有全身强直。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 。,2、 呕吐: 孩子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如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严重时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 3、 便血: 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

5、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 4、 腹部肿块: 一般见于疾病的初期,当腹痛缓解、腹肌松弛时,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右上腹部摸到像腊肠或香蕉一样的肿块。肿块略有弹性,表面光滑,稍稍可以活动,这是诊断孩子肠套叠最有价值的体征,小儿肠套叠应该做哪些检查?,可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一、血液检查: 外周血可有血象白细胞增高,也可正常;重症休克,脱水者可有水、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等。 二、大便潜血试验: 呈现阳性结果。 三、胸部平片: 半数以上病例,腹部平片有可疑表现,如腹部包块影、气体及粪块分布异常、结肠充气减少、出现肠梗阻时的液气平面。 但以上均为非特异性表现。 四、钡或气灌肠检查: 。,1、检

6、查结果: X线透视下,可见钡柱或气体在结肠的套入部受阻,出现杯状影。可作为明确诊断的标准。若患儿有典型的疼痛发作,排果酱样大便,应直接采用空气或液体灌肠复位。 2、注意事项: 晚期病例如小儿已有严重中毒脱水、高热或休克,腹胀并有腹膜刺激症状时,只宜作低压定量钡或气灌肠检查,注意结肠是否空瘪,特别是乙状结肠。 五、开服探查: 如小肠有多数张力性气液面而结肠空瘪时,即可按绞窄性肠梗阻诊断而进行开腹探查。 六、B超: 疑患儿肠套叠,可行B超检查协助诊断。 肠套叠复位后,B超图像可见较小的“面包圈”样环状回声,这是由于回肠末端和回盲瓣水肿所致。超声检查没有电离辐射,诊断较精确,但主要用于那些临床表现不

7、甚典型的肠套叠患儿,小儿肠套叠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梗阻时间过长的患儿可能出现脱水及菌血症,导致心动过速和发热,偶见低血容量性或感染性休克。 一、腹膜炎: 1、简介: 由细菌感染,化学刺激或损伤所引起的外科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多数是继发性腹膜炎,原于腹腔的脏器感染,坏死穿孔、外伤等。 :,2、临床表现: 腹痛、腹部压痛、腹肌紧张,以及恶心,呕吐,发烧,白血球升高,严重时可致血压下降和全身中毒性反应,如未能及时治疗可死于中毒性休克。 3、并发症: 部分病人可并发盆腔脓肿,肠间脓肿、和膈下脓肿,髂窝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等。,二、小儿梅克尔憩室 1、简介: 梅克尔憩室(Meckel diverti

8、culum)又称回肠远端憩室,是常见消化道畸形。当发生炎症、坏死穿孔、肠梗阻和出血等并发症时,引起外科急腹症而就诊。 2、临床诊断: 阵发性哭闹或腹痛,伴恶性、呕吐,甚者发热、腹痛后排便、排气减少或停止排便、排气,伴有肠套叠者,可出现果酱样血便,腹部触及腊肠型肿块,伴脐周压疼。如果伴有肠扭转或绞窄肠梗阻者,病情急剧恶化,有明显水肿及电解质紊乱,重者出现休克及腹膜炎。,小儿肠套叠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一、非典型病例须与细菌性痢疾、过敏性紫癜(过敏性紫癜因肠痉挛及血肿也可诱发肠套叠)、肠囊肿以及肠内外肿瘤引起出血或肠梗阻相鉴别。 1、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

9、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粘液脓血样大便。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昏迷、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或缺如,病情凶险。 菌痢常年散发,夏秋多见,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 2、过敏性紫癜: 。,过敏性紫癜又称亨-舒综合症(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较常见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病因有感染、食物过敏、药物过敏、花粉、昆虫咬伤等所致的过敏等,但过敏原因往往难以确定。儿童及青少年较多见,男性较女性多见,起病前13周往往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3、肠囊肿: 肠囊肿多发于成人,见于儿童和婴儿,

10、0%90%为女性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床上常因误诊而采取不当的治疗措施。献报道最常见的是直肠局部的压迫症状,有便秘,直肠充盈感,便时疼痛,便形状改变等;可有尿道压迫症状,尿痛,难产或坐骨神经痛等。 4、肠梗阻: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为常见急腹症,可因多种因素引起。起病初,梗阻肠段先有解剖和功能性改变,继则发生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肠壁循环障碍、坏死和继发感染,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死亡。当然,如能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多能逆转病情的发展,以致治愈,二、慢性肠套叠则须与蛔虫肠梗阻及结肠肿瘤相鉴别。 1、蛔虫肠梗阻: 蛔虫外科病中以蛔虫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 due to ascariasis)最常见,多因口服不足量驱虫药(特别是山道年)及机体内环境的改变如发热、腹泻等引起蛔虫聚集成团而阻塞肠腔造成梗阻。阻塞部位以回肠末端最多见但可发生于小肠的任何部分。,2、结肠肿瘤: 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胃和食管癌,是大肠癌的最常见部分。 根据临床观察,发现一部分肠癌,发生于直肠息肉或血吸虫病的基础上;肠的慢性炎症,有的能诱发癌变;高脂高蛋白饮食引起胆酸分泌增加,后者被肠内厌氧菌分解为不饱和的多环烃,也可致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