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4188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南大学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 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调整以九龙湖校区为我校21世纪发展的主校区作为基点,逐渐将所有的人才培养功能和办学主体集中在九龙湖校区,彻底解决目前一校多区给学校发展和管理带来的问题。 由于九龙湖校区建设周期较长,调整将分阶段进行,在过渡阶段将现有的“一校五区”调整为“一校四区”,即九龙湖校区、四牌楼校区、丁家桥校区、浦口校区,以形成集聚效应,提高办学效益。 通过分步实施,逐步将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主体、党政管理中枢及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全部迁往九龙湖主校区。 1、九龙湖校区: (1)功能定位 东南大学主校区。是学校21世纪发展建设的主要区域,东大新百年形象的标志,展示学校形

2、象和对外开放合作的窗口;学校行政管理中枢,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基地、留学生培养基地、科学技术研究基地。 (2)调整的基本设想 九龙湖校区建设是我校本世纪头十年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实现新的百年辉煌的奠基之举,是布局调整的关键环节。新区建设规模大、投资力度强、质量要求高、建设周期长,校区布局和功能定位调整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既要坚定不移地围绕学校总体目标积极推进,又要考虑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实事求是、量力而行。 一期调整安排 时间安排为2003-2005年,2005年8月一期工程建成,入驻九龙湖校区的单位和部门为: l 学校党政机关的大部和部分院系机关的主体搬到九龙湖主校区;

3、l 学校直属单位和教学、实验等教学辅助部门、后勤服务部门根据需要将主体大部搬入九龙湖主校区; l 除建筑系、医学院等少部分院系外,绝大部分一至三年级本科生教育全部搬到九龙湖校区; l 部分院系的四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搬至九龙湖校区; l 为本科教育服务的基础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部分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服务的专业实验室搬迁至九龙湖校区。 二、三期调整安排 时间安排为2005-2015年,二、三期工程建成,基本完成校区归并和功能调整: l 全部的全日制本科教育集中在九龙湖校区,其他校区不再承担本科教育功能; l 除少数专业学位等特殊情况,研究生教育基本上在九龙湖校区完成; l 大部分科研实验室

4、和研究基地入驻九龙湖校区。 (3)学生规模 九龙湖校区一期学生规模为本科生12000左右;研究生3400人,其中博士生900人。 二、三期完成后学生总规模在3.2万人左右,其中本科生2万人,研究生1.2万人。 2、四牌楼校区 (1)功能定位 东南大学辅校区,但在相当长时间内仍将作为东南大学主校区之一。专业学位和在职人员教育培训基地;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基地,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东南大学悠久辉煌历史的象征,海内外校友怀旧和思念的故园,对学生进行学校历史和传统教育的基地; (2)调整的基本设想 四牌楼校区是东南大学的“根”,是东大过去百年历史的象征,也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在九龙湖

5、校区完全建成之前仍是学校的主校区,并且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功能将逐渐转化,人才培养的任务将集中到九龙湖校区。校区调整的基本原则是,一期工程建成后,学校党政管理的大部、部分院系、大部分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搬至九龙湖校区。大部分研究生与少量本科生,已投巨资建设的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短期难以搬迁或搬迁成本过高的院系留在四牌楼。二、三期工程建成后,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主体、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机构全部迁往九龙湖主校区。 一期安排: 下述部门和单位留驻四牌楼校区: l 部分校机关,部分院系机关的延伸留守机构; l 建筑系的所有本科生、研究生及相关研究机构、院系机关

6、; l 大部分院系的研究生、四年级本科生及院系机关、科研机构和实验室; l 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为主的重点科研基地和开发中心; l 专业学位(如,MBA、EMBA等)教育单位和在职人员培训机构(如各类干部班、研究生课程班、外语、计算机培训班等); l 各类继续教育办学机构及学生; l 部分校办产业和经营单位。如:设计规划类科研院所、出版社及部分校办产业; l 校友会、离退休活动中心、部分纪念场馆等。 二、三期安排 下述部门和单位留驻四牌楼校区 l 校机关的派驻延伸机构,校区管理部门; l 继续教育; l 专业学位教育单位和在职人员培训机构; l 部分工程研究中心和科技开发机构; l

7、部分校办产业和经营性公司实体; l 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 l 校友会、离退休活动中心、部分纪念场馆等。 要充分发挥四牌楼校区的环境区位优势、历史文化优势和土地级差优势,对学校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校区布局调整基本完成后,对现有四牌楼校区进行优化改造,拆除部分过密、过于陈旧且无保留价值的建筑及违章搭建,增加草坪绿地,部分恢复原中央大学校园风貌。将已有的吴健雄纪念馆、东大校史陈列室、中国民俗博物馆、东大科技成果展览馆、东大地质矿石标本陈列馆等适当完善和扩建,组成东大历史纪念教育基地。近期仍保留部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功能,长远主要作为学校的工程设计机构(如建筑设计院、规划设计院

8、、交通设计院等)、发展专业学位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的单位、以及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孵化基地等单位所在地,在积极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促进学校资产不断增值。 (3)学生规模 九龙湖校区一期工程建成后,四牌楼校区的全日制学生规模总数控制在10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6000人左右,本科生4000人左右。 至2015年九龙湖校区二、三期工程建成后,四牌楼校区将保留少数专业的在职及专业学位研究生,以及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学生。 3、丁家桥校区 (1)功能定位 近期调整的目标是医学学科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基地,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发展基地;远期定位为长学制医学教育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基地、

9、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和中大医院发展基地。 (2)调整的基本设想 丁家桥校区地处山西路闹市区,人口稠密,交通便利,中大医院是目前南京城北地区唯一的三甲医院,医疗辐射面大,社会声誉高,应集中力量改善条件、提升水平。过渡时期,不做大的调整。二、三期调整时,拆除违章搭建,减少建筑密度,增加草坪绿地。在明确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在校区划出部分土地供中大医院发展使用,改善医疗环境和条件,使之成为国内一流的医院,成为医学院的重要组成部分。 医学院搬迁涉及因素较多,除与其他学科共同的问题外,还有临床教师承担的教学、医疗、科研任务联系紧密,学生临床实习或实践离不开医院等。从长远看,可在九龙湖校区附近,通过引进资金合作的

10、方式再建一所综合医院,为医学学科科学研究和学生培养提供重要基地,同时为学校师生和周围社区提供医疗服务。 丁家桥校区调整也分为两阶段,一期方案为: l 医学学科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学、科研基地; l 医学院相关的科研、实验基地; l 中大医院所在地; 远期定位为长学制医学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的培养基地、医学继续教育基地和中大医院发展基地。 4、浦口校区 (1)功能定位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办学基地和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北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2)调整设想 在九龙湖校区建设完成前的过渡期内,主要承担本科生培养基地的功能。 校园主体南迁后,以西区为主,发展我校民办二级学院(成贤学院),并采用新的管理体

11、制和运行机制。 东区建成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北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直接服务于浦口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力争成为浦口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最重要的技术源头之一。 九龙湖一期建设完成后,浦口校区目前的全日制普通本科学生全部迁至九龙湖校区。校区管理模式根据校区新的功能定位进行调整。 成贤学院在校生规模通过4到5年达到并稳定在10000人左右。 5、晓庄 功能定位及调整处置方案: 晓庄校区占地178亩,地处南京市区北部,临近地铁一号线,地产升值潜力较大。近期可作为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和医学学科继续教育办学基地。待九龙湖校区建成后,应考虑通过置换,或转让以减少校区数量。 6、长江后街 功能定位及调整处置方案: 在一、两年内取消目前的校区建制,先作为东大科技园的创业园园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一期调整到位,科技园孵化基地移向四牌楼校区后,逐渐将其转化为东大科技园在珠江路的窗口,成为东大科技园连接市场的桥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