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4120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的春节教学片段设计【教学内容】第十二册第二组第一篇课文北京的春节第七自然段。原文: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教学目标】紧扣“热闹”,了解老北京的春节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节日的重视。【设计意图】我之所以选择这个片段重点研读,是因为我认为除夕最具中国特色,最有年味,最有内涵,在传统节日日渐淡化的今天,很值得重

2、视。针对这段文字总分的结构特点,我以本段的中心句“除夕真热闹。”中的中心词“热闹”组织教学,条理清楚,渗透总分、抓特写镜头写具体的写作方法;老舍先生的语言京味十足,内涵丰富、韵味深远,加上时空的距离,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通过“看热闹、闻热闹、吃热闹、玩热闹、品热闹、写热闹” ,把语言文字还原为实实在在的生活,让除夕的“热闹”看得见、摸得着、闻得到,让这份“热闹”把孩子的心闹腾起来,让教材丰满起来,动态起来,让年味从静态的文字中飘出香味,沁出情味。调动学生所有感官,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走一遭,真真切切体验到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品味中国传统节日的特殊内涵,理解中国人

3、的春节情怀,把民俗、传统文化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里。既让孩子学会生活,又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发展。【教学过程】出示片段,让学生自由读,找出中心句,圈出中心词“热闹”。然后,引导学生:一、看热闹年三十那天大娘、大婶们可忙碌了,她们在忙些什么呢?(杀鸡、鸭,准备做烤鸡、烤鸭;蒸年糕;包饺子)大伯、大叔们呢?(贴春联、年画;挂大红灯笼;准备鞭炮、烟花;架好八仙桌,摆上上好的烟酒)真喜庆啊!能介绍一下年画的内容吗?谁能说说自己喜欢的春联?(出示课件:春联、年画欣赏)爷爷、奶奶,还有孩子们呢?他们的穿着可有年味了,能说说吗?谁也没闲着,在这忙乱中我们体会到(引读)除夕真热闹。课文中是

4、怎样写的呢?(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你从哪些字词感受到这份热闹呢?(“家家”“赶”“到处”“都”“哪一家都”)能把这种热闹的氛围读出来吗?(这环节通过细节的分解,让学生感受到过年无闲人,每个人为过年忙碌着,大家都兴奋不已,重现老北京人过年的一些习俗。有画面的想象铺垫,文字的品读就更有深度。特写镜头的想象、引导,对孩子后面环节“写热闹”有较强的指导效应。)二、闻热闹我们悄悄地走近去闻闻,你闻到什么味啦?(菜香、肉香、酒香、水果香、花香)处处飘香,味道告诉我们(引读)除夕真热闹。(回扣

5、中心句)(调动学生的嗅觉,从另一个角度感受飘香的年味。)三、吃热闹口水别流出来了。看,老人已被请上桌,孩子已迫不及待地坐好,眼睛直盯着那一盘盘喷香的年夜饭。妈妈炒好最后一道菜,全家人围在一起准备吃饭了。结合你查阅的资料,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老北京人这年夜饭的特色吗?此时你看到了一个怎样温馨的画面?(尊老爱幼、开怀)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孩子,请你以水代酒,给家人敬一杯,谁来表演?大家觉得他的敬酒辞符合除夕的氛围吗?这饭吃多尽兴啊(引读)除夕真热闹。(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情景的创设,不仅让学生了解老北京人的饮食方面的习俗,而且重视亲情、礼仪的教育。)四、玩热闹大人正聊得起劲呢,孩子早已不见人影了,他们干

6、嘛去了呢?(放鞭炮、烟花)我们快跟出去玩吧。找一找,顽皮的男孩、胆小的女孩在哪呢?过年时,孩子们还会玩些什么呢?(赛陀螺、抖空竹等等)(过年时,孩子可是绝对的主角,分享他们的快乐,学生的兴奋点更高。)五、品热闹这段话中,哪句情味最足?(在外边作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那千里迢迢赶回家的儿女们正在说着什么呢?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中你读出了什么?新年的钟声已敲响,家家户户仍灯火通明,鞭炮声仍不绝于耳,没有人去睡觉,你知道什么是“守岁”吗?从人们的笑声中,从“守岁”的民俗中,你品出了什么?团团圆圆,你尊我敬,(引读)除夕真热闹。齐读整段,感受除夕的热闹。(我们不仅要体验春节热闹的气氛,更要品味亲人的那份牵挂,读懂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气息。这个环节较好地完成了这点。)六、写热闹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习俗,一样的是人们的辞旧迎新,充满期盼的心情,一样的是浓浓的亲情,一样的是中国人特有的春节情怀。你们家乡、或是你家里又是怎样过除夕夜的呢,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吧?(我认为写不能仅仅定义为是语言文字的训练,写也应该是一种情感表达的需要。经过前面的几个环节的铺陈,学生对北京的春节有了较感性的认识,学到了一些表达方法,他们肯定也很想把自己过春节的见闻、感受与同学分享,我便为他们安排了这一展示的平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