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94015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6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毒的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中毒的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中毒的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中毒的诊断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中毒的诊断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毒的诊断与治疗(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毒的诊断与治疗,急诊科,概论 中毒(poisoning): 有毒化学物质进入人体,在效应部位积累到一定的量(中毒量)而产生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引起中毒的化学物质称毒物。,常见毒物为: 工业性毒物; 药物; 农药; 有毒动植物; 杀鼠药。,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02年香港大厦近百人发生灭多威中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中毒疾病发病情况,1999年11月11日,卫生部卫生统计信息中心资料: 1998年我国城乡居民死因:中毒与损伤居第五位(十位主因)。 中毒与损伤发病: 农村:1

2、0万分之69.22 急性中毒占急诊抢救病例20%左右 城市: 10万分之18。 急性中毒占急诊抢救病例20%左右。 中毒致死占总死亡10.7%。,我国中毒疾病发病情况,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死因:中毒与损伤仍居第五位(十位主因)。 大医院:中毒病例占急诊就诊人数的。 中毒性疾病谱: 城市以药物中毒为主,安眠药中毒 ,毒品(海洛因、摇头丸)中毒 ; 农村主要为农药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最常见 以中国CDC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为龙头,建立了数十家中毒控制分中心,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中毒控制网络 。,按接触毒物的毒性、剂量、时间 急性中毒: 短时间内接触大量毒物,起病急、症状 重、变化快,可危及生命;

3、慢性中毒: 长时间小剂量吸收毒物,起病慢、病程 长,缺乏特异性临床指标,易误诊。,中毒分类:,一、病因,职业性中毒: 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过程中与有害物质接触,引起中毒。 生活性中毒: 误食、用药过量、自杀、意外接触、蓄意谋害等情况下引起中毒。,二、中毒机制,毒物种类: 局部刺激、腐蚀作用: 如强酸、强碱。组织脱水、细胞变性、坏死。 缺氧: 如CO、H2S、氰化物等。心脑易受损。 麻醉作用: 有机溶剂、吸入性麻醉剂。强亲脂性血脑屏障抑制脑功能。,抑制酶的活力: 如有机磷(chE)、氰化物(细胞色素氧化酶)、重金属(含巯基酶)。 干扰细胞器生理功能: 如四氯化碳CCl3肝细胞脂质过氧化线粒体

4、内质网变性肝细胞坏死; 酚类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 ATP形成贮存 释放热能。 受体的竞争: 如阿托品、受体阻滞剂。,毒物的吸收、代谢和排出 吸收: 通过消化道(大多数毒物)、呼吸道(粉尘、烟雾、气体)、皮肤黏膜(苯类、有机磷)、伤口(蛇毒)等。 代谢: 大多数经肝脏进行代谢和降解解毒过程:氧化、还原、水解、结合。,排出: 肾排出:多数毒物; 呼吸道排出:部分气体和易挥发物; 消化道排出:重金属、生物碱等; 皮肤排出:少数毒物; 乳汁排出:铅、汞、砷。,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 毒物的理化性质: 化学结构、颗粒大小等; 个体易感性: 与性别、年龄、营养状况有关。,三、临床表现,急性中毒: 皮肤黏膜

5、症状: 灼伤:见于强酸、强碱等腐蚀性毒物,HNO3黄痂,HCl棕色痂,H2SO4黑痂; 发绀:脱氧Hb5g/dl,见于麻醉剂、亚硝酸盐等; 黄疸:见于四氯化碳、毒蕈等; 皮疹:见于多种毒物中毒,汞毒性皮炎、CO中毒皮肤水泡。,眼部症状 瞳孔变化: 大:阿托品、莨菪碱类; 小:有机磷、吗啡等; 视神经炎:见于甲醇中毒;,神经系统症状: 昏迷:如安眠药、农药、鼠药; 谵妄:如阿托品、乙醇、抗组胺药; 肌纤维颤动:如有机磷农药; 惊厥:如窒息性毒物,有机氯、菊酯类农药,鼠药; 瘫痪:如钡盐、蛇毒; 精神失常:如抗组胺药、CO、有机溶剂等。,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气味:醇类酒味;氰化物苦杏仁味;有机磷大

6、蒜味。 呼吸节律:水杨酸、甲醇酸中毒呼吸加快;催眠药、吗啡呼吸减慢。 肺水肿:刺激性气体、百草枯、有机磷肺水肿。,循环系统症状: 心律失常:洋地黄、夹竹桃、蟾蜍、药物等; 心脏骤停:毒物、缺氧、低钾等; 休克: 主要由于吐泻血容量减少; 灼伤血浆渗出血容量减少; 毒物抑制血管舒缩中枢; 心肌损害。,泌尿系统症状: 直接或间接作用(肾小管坏死、 肾缺血、肾小管堵塞)急性肾衰。,血液系统: 溶血:砷化氢、苯胺、硝基苯; WBC减少及再障: 氯霉素、射线、苯中毒; 出血:抗凝药、蛇毒等。,发热: 如阿托品、棉酚、金属热等。,慢性中毒:,多见于职业病和地方病。 神经系统: 痴呆:四乙铅、CO; 震颤麻

7、痹综合症:锰、CO; 周围神经病:重金属、有机磷。,消化系统:中毒性肝病:四氯化碳、氯乙烯。 泌尿系统:重金属中毒。 血液系统:苯、三硝基甲苯。 骨骼系统:氟氟骨症,黄磷下颌骨坏死。,四、诊断:,急性中毒较好诊断,要紧急处理,慢性中毒易误诊。 毒物接触史: 有中毒环境及毒物接触史。 临床表现: 有中毒症状及特点。 特效解毒剂治疗有效。,实验室检查: 对毒物标本如残余物、呕吐物、洗胃液、环境毒物进行有目的的检查、分析。,急性中毒诊断原则,依据中毒病史进行诊断 依据急性中毒发生的规律性进行诊断 依据毒物的亲和器官和病理生理变化规律进行诊断 根据特殊症候群进行诊断 依据实验室检查作为辅助诊断 依据流

8、行病学调查进行诊断 综合分析,根据特殊症候群进行诊断,五、治 疗,治疗原则: 立即脱离中毒现场,终止接触毒物; 清除进入体内已被吸收或尚未吸收的毒物; 选用特效解毒剂; 对症治疗。,急性中毒的治疗 立即终止毒物接触: 脱离中毒现场、除去被污染的衣物、清洗皮肤和毛发。,清除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 催吐:昏迷、惊厥、吞服石油蒸馏物及腐蚀剂者不应洗胃。 洗胃:6小时内有效,6小时仍有必要。腐蚀性毒物、惊厥、食管静脉曲张者不宜洗胃。脂溶性溶剂可先给予液体石蜡,再洗胃。,洗胃液的选择: 保护剂:蛋清、牛奶、植物油; 溶剂:液体石蜡150200ml; 吸附剂:活性炭2030g加水200ml胃管注入。 解毒药物

9、:1/5000高锰酸钾溶液等; 中和剂:强酸弱碱,如镁乳、氢氧化铝凝胶;强碱弱酸,如食醋、果汁; 沉淀剂:钙剂+氟化物、草酸盐钙盐,硫酸钠+钡剂硫酸钡。,导泻: 硫酸钠或硫酸镁15g溶解后口服或胃管注入。肾功能不全、呼吸抑制、昏迷、磷化锌及有机磷中毒晚期不宜使用硫酸镁。,灌肠: 适用于口服超过6小时以上者,1%温肥皂水500ml,高位连续多次灌肠。,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利尿: 吸氧:CO中毒高压氧治疗。 血液净化治疗:,血液净化疗法在急性中毒中应用,腹膜透析(PD) 血液透析 (HD) 血液灌流(HP) 血浆置换(PE) 换血或成份输血疗法,腹膜透析:对苯巴比妥、水杨酸、甲醇、茶碱效好,对短

10、效巴比妥、有机磷效差。 血液透析:酒精、氯酸盐、重铬酸盐为首选,12小时内效好。,血液灌流,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引入装有固定吸附剂的容器中,以吸附清除某些外源性和内源性的毒物,达到血液净化的一种治疗方法。血液灌流是血液净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适用于中大分子或环状小分子毒物,特别是疏水亲脂基团有很高的吸附能力。对于绝大部分毒物来说,其进入体内均会同蛋白或酶类结合而发挥毒性作用,不管毒物本身是否水溶性,其结合物多为脂溶性并且分子量变得很大。所以对于绝大多数毒物来说,血液灌流效果优于血液透析,血液灌流的指征,急性药物中毒为HP首选适应症 服药剂量过大超过了自身清除能力的30% 药物或毒物的血浓度已达致死

11、量或虽未达到,但估计毒物会被继续吸收者 中毒后虽未出现严重的症状,但该毒物后期才会出现生命危险的 中毒患者患有肝病或肾病,估计有解毒或排泄功能障碍 出现急性肾衰者宜合并用血液透析 摄入未知成分和数量的药物或毒物,出现深度昏迷,经一般内科治疗无效者 药物及其代谢产物与组织蛋白结合力高且有延迟性毒性者 严重的临床症状:低血压、低体温、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 度或度昏迷,血浆置换(PE),适用清除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毒物或毒药物,达到净化血液的目的,常用于洋地黄、百草枯、三环类抗抑郁药、苯二氮类镇静剂、毒鼠强等。 成本高。,换血或成份输血疗法,某些毒物如一氧化碳、硫化氢等进入血液后可与Hb牢固结合形成变

12、性血红蛋白症使红细胞失去带氧功能或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出现细胞内窒息。这时首选高压氧疗法,若高压氧疗法均难以奏效,应及早采用放血、RBC成份输血、高压氧三联疗法可取得明显效果。在血压与血容量正常情况下,一般可放血800-1000ml,另侧输入新鲜红细胞200-400ml,然后进行高压氧治疗。如遇血容量不足或已出现休克者可以单纯输入新鲜红细胞200-400ml,或全血800-1200ml,纠正休克后再做高压氧。,特殊解毒药的应用,金属中毒解毒药:多为螯合剂。 依地酸钙EDTACa-Na2,治疗铅中毒,1g+5%GS250ml,ivdrip.qd. 二巯基丙醇:治疗砷、汞中毒,第12天,23mg/

13、kg,46h/次,im;第310天,bid。 二巯基丙磺酸钠:治疗汞、砷、铜、锑中毒。 二巯基丁二酸钠:治疗锑、铅、汞、铜、砷中毒。,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解毒药: 美蓝(亚甲蓝) 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用法:12mg/kg,iv/次,必要时可重复应用。,氰化物解毒剂: 采用亚硝酸盐-硫代硫酸钠法:亚硝酸盐+血红蛋白高铁血红蛋白+氰化物氰化高铁血红蛋白+硫代硫酸钠硫氰酸盐排出。用法:亚硝酸异戊酯吸入,3%亚硝酸钠10ml,iv,随后25%硫代硫酸钠50ml,iv。,有机磷农药解毒剂: 阿托品、解磷定等。 中枢神经系统解毒剂: 纳络酮、氟马西尼。,对症治疗,加强综合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呼

14、吸和循环功能;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解痉、镇静、减轻脑水肿等。,高压氧在急性中毒中的应用,增加血氧含量,提高氧分压和扩大氧的弥散能力 血管收缩作用和增强微循环动能 对网状(脑干)上行系统的兴奋作用 细菌学作用 缩小气泡作用,在2ATA下吸纯氧比空气中吸氧,肺内含氧量提高10倍,组织中提高15倍。 在高压氧下(2ATA),脑组织氧分压由常压下11.97KPA提高到32.45KPA. 在2ATA下,脑灰质毛细血管的有效氧弥散半径由常压下30m扩大到100m。 在2ATA下比常压下RBC中HbO2由97提高到100%.即携氧能力增强。 在常压下血浆氧溶量为0.3VOL%。而在2ATA和3ATA下可分

15、别提高至4.4VOL和6.8VOL。最高增加21倍,这时血浆中物理溶解氧完全可以满足组织对氧需要。 实验证明在1.52ATA下可使RBC变型性增强,有促进通过毛细血管能力和氧合作用能力。,在高压氧下的氧有类似肾上腺素作用,使毛细血管收缩,是强有力血管收缩剂。 在2ATA下脑血流减少30,但受损缺血局部血流,因酸中毒致使血管扩张。 在2ATA下颅内压可降低32-36,在3ATA下数分钟颅内压可降低40 在高压氧下,实验证明可增强微循环功能,2ATA,15分钟可使实验动物血流加速,RBC聚集减轻,开放微A数增加,并较早建立侧枝微循。,实验证明,在高压氧下颈A系统血流量减少,而椎A血流量反而增加,在2ATA下椎A血流量增加18,在高压下可强烈刺激脑干网状系统兴奋比其他药物性苏醒剂更强烈,因而可促进昏迷苏醒。,高压氧抑菌的非特异原因是,在高压氧下,巯基(-SH)可被氧化成二巯基。而巯基是许多酶类(如辅酶A、谷胱甘肽、琥珀酸脱氢酶等)组成部分,巯基被氧化后,酶活性降低,细菌代谢发生障碍,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 厌氧菌感染,气性坏疽疗效显著。,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各种原因引起的缺氧性脑水肿 和颅压增高症或合并脑昏迷; 高压氧治疗一氧化碳中毒; 治疗刺激性气体中毒肺水肿; 治疗氰化物和H2S中毒 ;,治疗CCl4中毒; 其他:汽油、乙基汽油、甲醇、有机汞、有机锡、丙烯跣胺、毒鼠强、氟乙酰胺及混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