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7王莹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3878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1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7王莹微生物遗传与变异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微生物7王莹微生物遗传与变异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微生物7王莹微生物遗传与变异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微生物7王莹微生物遗传与变异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微生物7王莹微生物遗传与变异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生物7王莹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7王莹微生物遗传与变异(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生物遗传与变异,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王莹 ,遗传性(heredity):指生物的亲代特性在子代中重现的现象。,遗传和变异是生命的本质特性之一。,变异性(variation):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不同个体之间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性。,微生物是现代遗传学研究最重要的实验对象,1. 微生物细胞结构简单,营养体一般为单倍体,方便建立纯系。 2. 很多常见微生物都易于人工培养,快速、大量生长繁殖。 3. 对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易于获得各类突变株,操作性强。 没有微生物遗传学的发展就没有现代分子生物学!,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三个经典实验 转化实验 T2噬菌体感染实验 噬菌体重建实验,一、

2、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一)转化实验(transformation),1928年,F.Griffith首先发现转化现象。 1944年,O. Avery等人在离体条件下重复了这一实验。,O. Avery, 18771955,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肺炎链球菌 R型 S型,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1944年,Avery等人在离体条件下重复了这一实验。,分析:S型细菌的DNA能将肺炎链球菌的R型转化为S型。而DNA纯度越高,转化效率也越高,只取纯DNA的610-8的量时,仍有转化能力。这说明,S型菌株转移给R型菌株的是以DNA为基础的遗传因子。,(二) T2噬菌体感染实验,结果说明:只有DN

3、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当噬菌体DNA进入宿主细胞后,宿主细胞就按噬菌体DNA提供的遗传信息,在体内合成属于噬菌体的DNA和外壳蛋白,并装配成完整的噬菌体。,分别提取获得烟草花叶病毒(TMV)及霍氏车前草花叶病毒(HRV)蛋白质外壳和核酸(RNA)。,抗血清处理证明杂合病毒的蛋白质外壳来自TMV,而非HRV,杂合病毒的后代的蛋白质外壳表现为HRV,而非TMV。,遗传物质是核酸而非蛋白质,植物病毒重建实验(1956年,fraenkel-Conrat),DNA主要的遗传物质,综上所述,注:DNA不是唯一的遗传物质,较少的微生物也靠RNA进行遗传。,(一)核物质染色体 染色体(chromosome):

4、遗传物质的载体,在细胞分裂期的存在形式,细胞分裂间期表现为染色质。 基因组(genome):一个物种的单倍体的所有染色体及其所包含的遗传信息的总称。 原核生物染色体:一般不具备染色体的真正形态,为叙述方便(和真核细胞比较),故名。多为单倍体。 真核微生物染色体:多条染色体,例如啤酒酵母有16条染色体。有时为双倍体。,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中的存在形式,1. 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的遗传物质,1. 原核生物(细菌、古生菌)的遗传物质,染色体为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单倍体); 基因数基本接近由它的基因组大小所估计的基因数,如大肠杆菌DNA长约4.1106 bp,长约1100 微米,含有5000多个

5、基因。 基因组上遗传信息具有连续性; 一般不含内含子(intron),遗传信息是连续的而不是中断的。,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微生物基因组DNA绝大部分用来编码蛋白质、RNA;用作为复制起点、启动子、终止子和一些由调节蛋白识别和结合的位点等信号序列。 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 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古生菌的基因组在结构上类似于细菌。但是信息传递系统(复制、转录和翻译)则与细菌不同而类似于真核生物,2. 真核微生物(如啤酒酵母)的染色体 特点 典型的真核染色体结构; 基因组没有明显的操纵子结构; 啤酒酵母基因组大小为13.5106bp,分布在16 条染色体中。 基

6、因有间隔区(即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序列; DNA重复序列多。,2. 真核微生物(如啤酒酵母)的染色体,构成方式: 真核染色体的基本结构是核小体; 核小体排列成串珠状染色质纤丝(10nm); 核小体是由约200bp DNA(2nm)和5种组蛋白构成的。 染色质纤丝在形成30nm的螺线管(solennoid); 螺线管组成伸展的大环状结构(300nm); 大环状结构构成复杂的染色质形态。 从核小体到染色体DNA被压缩了将近30万倍。,真核生物细胞中的DNA中只有不到5的DNA用于所需蛋白质的基因表达,其余的DNA起“结构”作用或“调节”作用。 DNA被紧密地包装在多条染色体中,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一个线

7、状DNA分子,它以左手螺旋方向围着一个个组蛋白八聚体绕圈1.8周,形成串珠状的染色质,被串在一起的小颗粒称为核小体,染色质进一步卷曲形成每圈6个核小体、直径30 nm的染色质丝,它折叠成许多超螺旋环附着在中央骨架上。,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From BIOLOGY by Jack C Carey et al., eds,(二)核外物质质粒 染色体外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cccDNA,ocDNA,L DNA,1. 质粒的基本特性,(2)能自主复制,一般采用滚环复制方式; 根据拷贝数的多少将质粒分为严紧型质粒(stringent plasmid)和松弛型质粒(relaxed plasmid) (

8、3)不相容和相容性; 两种不同类型的质粒若能稳定地共存于一个宿主细胞内,这种现象称为质粒的相容性。 (4)质粒携带的基因非细胞生存所必需; 在某些特殊条件下,质粒有时能赋予宿主细胞以特殊的机能,从而使宿主得到生长优势。,(5)可自发消除(curing); 质粒能自从宿主细胞自发消除。某些理化因素,如高温、紫外线及吖啶类物质,可大大提高质粒的消除频率。 (6)质粒可以从一个细菌转移到另一个细菌。 根据其转移方式,一般把质粒分为2类:一类是接合型质粒(conjugative),可通过两个菌细胞的直接接合而主动转移如F因子。另一类是非接合型质粒(nonconjugative),必须通过噬菌体转导才能

9、转移质粒DNA,如青霉素酶质粒。,2. 医药方面的重要质粒,(1)致育因子(Fertility factor,F因子) 又称F质粒,其大小约94.5kb,这是最早发现的一种与大肠杆菌的有性生殖现象(接合作用)有关的质粒。 F因子能以游离状态(F)和以与染色体相结合的状态(Hfr)存在于细胞中,所以又称之为附加体(episome)。 携带F质粒的菌株称为F菌株(相当于雄性),无F质粒的菌株称为F菌株(相当于雌性)。,2. 医药方面的重要质粒,(2)抗性因子(Resistance factor,R因子) 抗性质粒在细菌间的传递是细菌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R100质粒可使宿主对下列药物及重金属

10、具有抗性: 汞(mercuric ion, mer) 四环素(tetracycline, tet) 链霉素(Streptomycin, Str) 磺胺(Sulfonamide, Su) 氯霉素(Chlorampenicol, Cm),2. 医药方面的重要质粒,(三)转座因子 (transposable element),转座因子:又称跳跃基因(jumping gene),是位于染色体或质粒上的一段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该过程即转座(transposition)。,转座因子由Barbara MiClintock 1957在玉米中发现,1983年因此获得Nobel奖。,1. 原核生物的转座因

11、子,(1)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 最简单的转座单位,大小7501600bp左右,只含编码转座必需的转座酶基因,分布于细菌的染色体DNA、质粒及噬菌体DNA上。,1. 原核生物的转座因子,(2)转座子(transposon,Tn) 比IS大,其末端其实往往是两个IS。携带有特定的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重金属抗性基因或者其它基因。,(3)转座噬菌体(transposonalphage) 以大肠杆菌为宿主的温和性噬菌体,其基因组上含有噬菌体生长必需的基因和转座必需的基因,全长约39kb。,2. 转座的遗传学效应 引起插入突变; 插入位置上出现新的基因; 少数核苷酸对的

12、重复; 染色体畸变; 转座因子的切离(excision),造成回复突变。,三、微生物遗传物质的复制 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 原核微生物只有一个复制子(replicon),采用半保留的方式进行复制,因为复制的中间产物类似希腊字母,故名复制。 2. 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 真核微生物有多个复制子,以半保留的方式同时进行复制,复制的中间产物是多个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3、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病毒的复制方式多种多样,除了复制,还有滚环复制(rolling cycle,复制)等方式。,第二节 基因突变 一、基因和性状 基因是合成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所必需的全 部核苷酸序列。 (

13、一)基因的概念和基因符号 基因符号常以该基因功能特性的英文词的前3个字母表示(小写),一般用斜体,该基因的功能特性在右上角以/、r / s表示。 如:组氨酸基因用his(histidine的前3个字母)表示,his表示组氨酸缺陷型。链霉素(streptomycin)有抗药性或敏感性分别写作strr或strs。,(二)性状和表型、基因组和基因型 性状是构成生物个体所有方面的特征的总称,侧重“全部”。 表型是指生物的某个基因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的特性,侧重“单个”。 基因组是生物单倍体细胞所有基因的总称。侧重“全部碱基对序列的组成”; 基因型是生物基因体现的功能、特性。侧重“某个基因”。,基本概念:

14、生物体遗传物质的核苷酸序列发生了稳定的可遗传的变化。 突变(mutation)、点突变(point mutation )(一对或几对置换、缺失或插入);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 )、 诱变(induced mutation ); 突变率(mutation rate); 正向突变(mutation)、 回复突变(back mutation ); 野生型(wild type)、原养型(prototroph); 突变株(mutant )、回复突变株(reverant)。,二、基因突变,表型饰变 环境的改变,导致表型的差异。 特点:暂时性、不可遗传性、表现为全部个体的行为。

15、,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基因突变 遗传物质的改变,导致表型的改变 特点:遗传性、群体中极少数个体的行为。自发突变频率通常为106109。,内因是决定因素,外因是条件。,1. 自发性和不对应性; 2. 稀有性:环境因素的影响,DNA复制过程的偶然错误等而导致,一般频率较低,通常为10-6 10-9 ; 3. 诱发性:某些物理、化学因素对生物体的DNA进行直接作用,突变以较高的频率产生; 4. 独立性:某个基因的突变是一独立事件,对其他基因的突变几率没有影响; 5. 稳定性和可遗传性; 6. 回复性。,(一)基因突变的规律,(二)突变自发性的实验证明,三个经典实验 1. 变量实验(fl

16、uctuation analysis)(细菌遗传学的诞生) Salvador Luria& Max Delbrck(1943) 2. 涂布实验(Newcombe Experiment) Newcombe (1949) 3. 影印平板实验(replica plating) Joshua Lederberg& Esther Lederberg(1952),变量实验(fluctuation analysis) Salvador Luria & Max Delbrck(1943),噬菌体T1在这里仅起着淘汰原始的未突变菌株和甄别抗噬菌体突变型的作用。,变量试验(fluctuation test),实验要点 用E.coli T1噬菌体设计了试验 实验结果 来自甲管的50皿中,各皿间抗性菌落数相差极大 而来自乙管的则各皿数目基本相同 实验说明 E.coli 抗噬菌体性状的产生,并非由噬菌体T1诱导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