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_周新芳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3781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09.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_周新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_周新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_周新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_周新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_周新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59 人力资本理论文献综述 周新芳 (永州市职业技术学院会计金融系) 摘 要:20 世纪 60、70 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动了经济学的发展,增强了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 力。随着改革开放,人力资本理论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并渐渐被接受,运用范围不断拓展。本文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理 论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论综述, 在弄清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思路和研究主线演变的同时, 对人力资本理论进 行一些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评述,以期对我国的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借鉴。 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概况 (一)西方人力资本的理论渊源 威廉佩弟“土地是财富之母,

2、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论断, 及布阿吉尔贝尔关于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论述,是人力资源 思想的早期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把上述思想推到 了那个时代的最高点。 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主要是重视物质资 本的时代,并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种资本。马克思认 为,劳动力或劳动能力就是“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存在的、每 当人们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 在 一定意义上,马克思的劳动力价值概念实质上可以看作是人力 资本的另一种表述,但他并未将人力和劳动力作为资本来看 待。 (二)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其他社会因 素的影响, 一些学者开始注重对人力资本进行系统

3、研究。 特别 是从 20 世纪 5060 年代以来, 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形 成了一个高峰。 这一时期对人力资本理论研究较突出的是美国经济学家 雅各布.明塞尔(Jac0b Mincer)。他在 1958 年发表了人力 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 , 文中首次建立了个人收入分析与 其接受培训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 之后, 在他的另一篇 论文在职培训:成本、收益与某些含义中,根据对劳动者 个人收益率差别的研究, 估算出美国对在职培训的投资总量和 在这种投资上获得的私人收益率。 但遗憾的是, 明塞尔的研究 在当时并未引起重视。 这一阶段, 人力资本理论正逐步融入主流经济学, 比较有 代表性的是美国

4、两位著名的经济学家舒尔茨和贝克尔。 而对人 力资本要素作用的计量分析则首 推爱德华.丹尼森(Edward Denison)。 1、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及评析 西奥多.W.舒尔茨(T.w.Shultz)是从探索经济增长之谜 而逐步踏上研究人力资本的道路的。他认为单纯从自然资源、 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并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 因。 从二战以来的统计数据表明, 国民收入的增长一直比物质 资本投入的增长快得多。 一些在二战中受到重创的国家, 如德 国和日本, 都奇迹般地发展起来。 而另一些自然资源严重缺乏 的国家同样能在经济起飞方面取得很大成功。 舒尔茨认为, 这 些现象说明, 我们肯定还遗漏

5、了重要的生产要素。 这个要素就 是人力资本。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第一次明确 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使其冲破重重歧视与阻挠成为经 济学上的一个新的门类。 而且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 式与途径, 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 了定量的研究。 他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他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 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能力。舒尔茨在人力 资本理论上的这些贡献,荣获了 1979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当 然, 舒尔茨在人力资本理论上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他注重宏观 分析,忽视了微观分析,其理论缺乏微观的支持。对人力资本 投资的诸项因素缺乏具体化(数量化!

6、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 在 他指出的人力资本形成的四大途径中, 只对教育投资做了深入 的分析, 缺乏一个人力资本形成的一般模型。 他在对人力资本 概念中只强调人力资本是外生决定的,但是一个范畴的产生, 既有外因、又有内因,所以导致其概念模糊。这些都需要在研 究中进一步明确和界定。 2、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及评价 加里.贝克尔(Gary.S.Becker)被认为是现代经济领域中 最有创见的学者之一,他曾和舒尔茨同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成 为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推动者。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 方学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贝 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他自 1960 年以后

7、发 表的一系列著作中,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 生育率的经济分析 和人力资本。 如果说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的研究可看作教育对经济作用 的宏观分析的话, 贝克尔则主要从微观进行分析, 贝克尔在 人 力资本一书中,分析了正规教育的成本和收益问题,还重点 讨论了在职培训的经济意义, 也研究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 入分配的关系。他在人力资本形成方面,教育、培训和其他人 力资本投资的过程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成果,也都具有开拓意 义。 贝克尔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 他注重微观分析, 弥 补了舒尔茨只重视宏观的缺陷, 注意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与收 入分配结合起来。 其理论的不足之处表现在, 他沿用舒尔茨的 人力资本概

8、念, 缺乏对人力资本本质的分析, 也缺乏对人力资 本全面的研究等。 3、丹尼森的人力资本理论主要贡献 丹尼森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 的计量分析。 由于在用传统经济分析方法估算劳动和资本对国 民收入增长所起的作用时, 会产生大量未被认识的、 难以用劳 60 动和资本的投入来解释的“残值”,丹尼森对此做出了最令人 信服的解释。 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精细分解计算, 论证 出美国 1929 年1957 年经济增长中有 23%的比例归功于教 育的发展,即对人力资本投资的积累。许多人认为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长达十多年的全球各国教育经费的猛增,在很大 程度上归功于丹尼森的研

9、究成果, 从总体上看, 西方人力资本 理论产生及发展,使人在物质生产中的决定性作用得到复归。 人力资本理论重新证明了人, 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 质量的人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 这一时期人 力资本理论特点在于全面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含义、 人力资本的 形成途径及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同时,该理论把消费真正 纳入了生产过程, 把人的消费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 这一理论 也带来了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革命性的变化。 (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 继明塞尔、舒尔茨、贝克尔、丹尼森对人力资本理论做出 了重大贡献后,卢卡斯、罗默尔、斯宾塞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 进一步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特

10、别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以 “知识经济” 为背景的 “新经济增长理论” 在西方国家兴起, 与 60 年代的舒尔茨采用新古典统计分析法不同,“新增长理 论” 采用了数学的方法, 建立了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 模型,克服了 60 年代人力资本理论的一些缺陷。 卢卡斯和罗默尔被公认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他 们构建的模型是以在生产中累积的资本来代表当时的知识水 平,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这一类模型可称之为知识积累模型, 简称 AK(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模型。 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贡献表 现在将人力资本纳入了增长模型。在 60 年

11、代的舒尔茨和贝克 尔的人力资本理论中尽管也涉及经济增长问题, 但他们没有把 人力资本和教育作为内生变量, 而是作为外生变量, 也就不可 能建立起定量模型。 在罗默尔和卢卡斯的模型中不仅将人力资 本纳入进去, 并且使其内生化, 同时也克服了经济均衡增长取 决于劳动力增长率这一外生变量的缺陷。 另一方面, 新经济增长模型从经济增长模型中阐发其人力 资本理论, 将对一般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的强调变成了对特 殊的知识即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的强调,从而 使人力资本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和数量化, 极大地发展了人力资 本理论, 也使人们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 作用。 二、国内人力资本

12、理论研究综述 20 世纪 60、 70 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推动经济 学的发展, 增强了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解释力。 随着改革 开放,人力资本理论逐渐被介绍到国内,并渐渐被接受,其影 响力不断增加,运用范围不断拓展。本文把国内 1995 年以来 的研究成果做了一个较全面的理论综述, 内容主要包括人力资 本的概念、产权,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和形式,人力资本与经 济增长、收入分配的关系等几个方面。 (一)人力资本的概念 大部分学者都接受了舒尔茨的人力资本定义, 即人力资本 是体现于人身体上的知识、 能力和健康。 但有的学者对这个概 念作了更深入的探讨。 一是认为人力资本分初级和高级两个层

13、次。前者是指健康人的体力、经验、生产知识和技能。后者是 指人的天赋、 才能和资源被发掘出来的潜能的集中体现智 慧(周坤,1997)。二是认为人力资本具有不同的生产力形态, 提出了异质型人力资本和同质型人力资本的概念。 前者是指在 特定历史阶段中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生产力形态的人力资本。 后 者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牛具有边际报酬递减生产力形态的人 力资本(丁栋虹, 1999)。 三是从个人和群体角度来对其下定义, 前者指存在于人体之中、 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 技 术、 能力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 后者指存在一个国家或地区 人口群体每一个人体之中,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 技术、能力及健

14、康等质量因素之整和(李建民,1999)。 (二)中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和投资问题 1、关于人力资本现状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主要表现在 下列几个方面: (1)中国的人口数量虽然多,但真正高质量的人口却严重 不足; (2)人力资本存量不足, 特别是中国农村(尤其是中西部) 的人力资本严重匮乏;(3)人力资本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 存在重大差距 (张凤林等); (4)我国的人力资本利用效率低下 (张凤林,1999);(5)中国的人力资本结构是一种“小托大式” 结构:高智能、高技术劳动力所占比重极小(刘迎秋,1997)。 2、加快人力资本形成的政策建议。 (1)转变观念,认识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有学者提

15、出 了人力资本优先投资的观点。 他们认为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 本投资重要, 人力资本增长的贡献潜力大于物质资本增长的贡 献;人力投资是一种最基本、最有价值的生产性投资;所以人 力资本投资应该优先进行 (于洪平,1997)。 (2)实行后发国家的人力资本“借贷策略”,获得人力资 本投入与转移中的“后发利益”。通过创造优惠条件吸引吸纳 各方人才, 这可以节约实际投入成本, 并产生递增的人力资本 扩散和带动效应(夏业良,2000 年)。(3)发挥政府在人力资本 投资中的主体作用, 并带动社会人力资本投资。 人力资本投资 中存在负外部性,会导致市场失灵,造成投资不足,而政府的 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弥补投资

16、不足, 消除市场调节造成的种种缺 陷;保证人力资本形成中的机会均等(侯风云,1998)。 (三)人力资本的产权及其特性 关于人力资本的产权特性,周其仁教授的论述有代表性。 一方面人力资本具有一种独一无二的所有权,它天然归属个 人,它的所有权限于体现它的人(周其仁,1996)。但有学者认 为它的所有权可以是多元化的, 但其 “承载所有者” 才是个人, 人力资本“承载所有者”与其所有者是不同的,他们之间充满 矛盾(李建民,1997)。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产权的完备性和关 闭功能。 它的产权权利一旦受损, 其资产可以立刻贬值或荡然 无存。 当人力资本产权中的一部分被限制或删除时, 产权的主 人可以将相应的人力资产“关闭”起来,以至于这种资产似乎 从来就不存在(周其仁,1996)。 (四)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 国内大部分研究都是介绍新经济增长模型, 或者是引用外 国的一些实证资料来论证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但也 有学者分析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机理。 1、从人力资本的要素和效率的生产功能来分析其对经济 增长的机理。 人力资本是决定经济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