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竟天老师讲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3778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竟天老师讲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徐竟天老师讲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徐竟天老师讲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徐竟天老师讲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徐竟天老师讲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竟天老师讲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竟天老师讲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3章节(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工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 建筑施工项目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强调社会性和突发性)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内的累积作用),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从事故发生的本质讲,均可归结为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的泄

2、漏、扩散。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能量。从能量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角度来解释事故产生的机理,可以认为所有事故都是因为系统接触到了超过其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能量,或系统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 能量与有害物质 能量与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 (其在系统中存在越多,危险越大,但同时他们也是系统客观存在的) 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如:爆炸冲击波、行驶车辆的动能、静止物体的棱角等等。 有害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效能,也是危险危害因素。 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等。,

3、危险有害因素的产生,失控:在生产实践中能量与危险物质的失控会导致其意外释放和泄漏,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因此它也是一类危险危害因素,主要体现在故障(或缺陷)、人的失误和管理缺陷、环境因素等方面,并且这几个方面可相互影响。 伤亡事故调查分析的结果表明,能量或危险物质失控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的。 根据能量观点提出的事故致因模型 根本原因: 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 表现形式: 1、物的不安全状态 2、人的不安全行为 3、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

4、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1992)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

5、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危害等); (6)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液体、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

6、2)作业环境不良(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

7、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液体、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性微生物等); (2)传染病媒介物; (3)致害动物; (4)致害植物; (5)其他生物危险和有害因素。 4)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

8、忌作业;,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识别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识别错误、其他识别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5)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 (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错误); (3)监护错误; (4)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6)其他危险、有害因素 (1)搬举重物;(2)作业空间;(3)工具不合适;(4)标识不清、通道和道路有缺陷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参照事故类别、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1986)

9、,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20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高处坠落; (10)坍塌; (11)冒顶片帮; (12)透水; (13)爆破伤害; (14)火药爆炸; (15)瓦斯爆炸; (16)锅炉爆炸; (17)容器爆炸; (18)其他爆炸; (19)中毒和窒息; (20)其他伤害。,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原则 科学性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是分辨、识别、分析确定系统内存在的危险,是预测安全状态和事故发生途径的一种手段

10、,因此必须有科学的安全理论做指导。 系统性 危险危害因素存在于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要对系统进行全面、详细的剖析,分清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其危险危害性。 全面性 辨识危险危害因素时不要发生遗漏,以免留下隐患。要从厂址、自然条件、储存运输、建(构)筑物、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装置、特种设备、公用工程、安全管理系统、设施、制度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识别。而且还要注意正常运行时间以及非正常运行时间的危险有害因素。 预测性 对于危险危害因素,还要分析其触发事件,即危险危害因素出现的条件或设想的事故模式。,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内容 (1)危险的组分(例如:燃料、爆炸物、毒物的结构材料、压力

11、系统等)。 (2)环境的约束条件(例如:坠落、冲击、振动、高温、噪声、着火、雷击、静电等)。 (3)系统构成中与安全问题有关的内容(例如:着火及爆炸的开始、材料的兼容性等)。 (4)使用、试验、维修与应急程序(例如:人机丁程、操作者功能、设备布局、照明要求、紧急出口、营救等)。 (5)设施、保障设备(例如:可能包含毒物、可燃物、爆炸物、腐蚀性等)。 (6)安全设备、安全措施和可能的备选方法(例如:连锁保护、人员防护设备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方法 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供借鉴的系统。 对照分析法。对照分析法即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

12、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其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分析对象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类比推断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工程中作业条件的经验以及安全的统计来类比推断被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是应用系统安全工程中的某些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应用于复杂的、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安全检查表分折法、预先危险分析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危险可操作性研究等。 选用哪种方法取决于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寿命的不同阶段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决定。,工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设备或装置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作

13、业环境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与手工操作有关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运输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建筑和拆除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厂址 厂址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要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条件、周围环境、交通运输条件、自然灾害、消防支持等方面分析、识别。 2)总平面布置 总平面布置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要从功能分区、防火间距和安全间距、风向、建筑物朝向、危险有害物质设施、动力设施(氧气站、乙炔气站、压缩空气站、锅炉房、液化石油气站等)、道路、贮运设施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3)道路及运输 道路及运输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要从运输、装卸、消防、疏散交叉运输和

14、竖向交叉运输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识别。,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4)建构筑物 建构筑物方面的危险、有害因素,要从厂房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结构、层数、占地面积、防火间距、安全疏散等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5)工艺过程 (1)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阶段危险、有害因素,应从以下6个方面进行分析、识别: 对设计阶段是否通过合理的设计,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险、有害因素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考查是否采用无害化工艺技术,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并实现过程自动化等;否则就可能存在危险。 当消除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对是否采取了预防性技术措施来预防或消除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考查是否

15、设置安全阀、防爆阀(膜);是否有有效的泄压面积和可靠的防静电接地、防雷接地、保护接地,漏电保护装置等。,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当无法消除危险或危险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对是否采取了减少危险、危害的措施进行考查。例如,考查是否设置防火堤、涂防火涂料;是否是敞开或半敞开式的厂房;防火间距、通风是否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等;是否以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是否采取了减震、消声和降温措施等。 当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危险的情况下,对是否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素隔离等进行考查。例如,考查是否实行遥控,设隔离操作室、安全防护罩、防护屏,配备劳动保护用品等。 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一旦达到危险状态时,对是否能通过

16、连锁装置来终止危险、危害的发生进行考查。例如,考查是否有锅炉极低水位时停炉连锁和冲剪压设备光电连锁保护等。 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对是否设置了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和声、光警示装置等进行考查。例如,考查厂内铁路或道路交叉路口、危险品库、易燃易爆物质区等,是否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装置。 “消除预防减少隔离连锁警示”,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2)在进行安全现状评价时,可针对行业和专业的特点利用各行业制定的安全标准、规程进行危险、有害因素分析、识别。 以化工、石油化工为例,工艺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可着重对以下几种工艺辨识: 存在不稳定物质的工艺过程(这些不稳定物质有原料、中间产物、副产物品、添加物或杂质等); 含有易燃物料而且在高温、高压下运行的工艺过程; 含有易燃物料且在冷冻状况下运行的工艺过程; 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或接近爆炸性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有可能形成尘、雾爆炸性混合物的工艺过程; 有剧毒、高毒物料存在的工艺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