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3768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杨氏之子》(人教新课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杨氏之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2.根据注释、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字词,将课文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男孩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光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反复诵读中初步感悟文言文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了解学情,制作多媒体课件。学

2、生:课前观看微视频,预习课文,完成预习任务单。教学时数: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同学们,自从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以来,大家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我来考考你们啊,你知道哪些写有儿童的古诗文?学生可能想到的有:小儿垂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牧童【唐】吕岩“不脱蓑衣卧月明”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村晚【宋】雷震“牧童归去横牛背”宿新市徐公店村居等。根据学生回答,老师及时评价。2.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儿童,他就是(指课题)杨氏之子。请大家齐读课题。3. 这是一篇文言文,表达方式和我们今天的文章有很大差别,读了题目,你知道他是谁吗?理解课题:氏,是姓氏,表示家族;之,是“的

3、”的意思。题目告诉我们这一位杨家的孩子。二、交流预习昨天大家观看微视频预习了课文,预习任务单完成了吗?好,下面我们来交流预习收获。(一)初读正音1.出示预习单“我会选”谁来说一说?纠正字音。2.谁可以把文章读一遍?争取读准,读通。3.读好文言文,要注意停顿恰当。请你听老师来读一读。教师示范朗读。4.这次,你再来试一试?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齐读。(二)了解背景1.这篇文章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关于这本书,你有哪些了解?2.我们的课本上有一句介绍,你看到了吗?出示:“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读一读这句话,你有疑问吗?学生可能会问:士

4、族阶层指什么。3.根据课上情况,或学生介绍,或老师讲解:士族阶层大家可以理解为官员、读书人。轶事,是说世人不知道的史事,多指未经史书记载的事迹。 4.教师补充资料:这篇文章记录的杨氏之子,也就是杨修的儿子和孔君平的一段有趣对话。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三、理解课文(一)回顾学习方法1.在微视频里,以第一句为例,告诉我们怎样理解文言文。你们记得吗?谁来说一说?学生先讲解第一句话的意思,再汇报理解文言文最常用的方法。2.板书:查字典 看注释 联系上下文(二)自主学习,小组交流。1.下面请大家尝试用这些方法理解课文的其他几句话。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收获。2.汇报交流,指导学生先理解重点词

5、语,然后说说整句话的意思。学生说不到的,其他同学补充,再有遗漏,老师启发或补充讲解。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诣,拜见。乃:就,于是。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君平来拜访孩子的父亲,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于是叫出这个孩子。补充:从父亲不在家,就把儿子叫出来这个行为,你能推想出什么?孔君平和杨氏之子很熟悉。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设:摆放。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他摆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大家有问题吗?补充:谁为谁摆放水果? 杨家的孩子为孔君平摆水果。小结:在文言文中常常省略主语。联系上下文,我们知道这句话应该是杨氏之子为孔君平设果。第四句: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示:给看。曰:说。孔君

6、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您家的水果。补充:这句话中也有省略,你发现了吗?应该是孔君平指着杨梅,这里省略了“杨梅”。补充:君,是尊称。这里孔君平对小孩子怎么用了尊称呢?这是孔君平在给孩子开玩笑呢。谁能读出开玩笑的语气?第五句: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未:没有。家禽,不是我们平时说鸡鸭一类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都是独立的意思。禽,是鸟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杨家儿子马上回答:“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如果学生没有说到,老师补充“夫子”的意思。在古代,夫子是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孩子的回答多么妙啊,谁来读一读,读出孩子当时对答的语气。3.现在你能合起来说说这篇文章的意思吗? 四、妙句赏

7、析1.理解课文后,我们都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的回答真是精妙,妙在哪里?你能说一说吗?出示: 此是君家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妙处之一:孔君平说杨梅是杨家的水果。杨氏之子就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对方用姓来做文章,孩子也用姓来做文章。妙处之二:“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采用了否定的说法。言外之意是,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啊。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杨梅是杨家的果,那孔雀就是孔家的鸟了。妙处之三:孔君平说“君家果”,用了尊称“君”,孩子回答“夫子家禽”用了尊称“夫子”。说话多么得体啊。2.今天我们认识了这样一位杨家的儿子,你感觉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板书:聪慧有礼 说话得体一边板书,

8、一边讲解:在现代汉语中,应写作“聪慧”。3.回顾文章,看看哪里还能看出这个孩子聪慧有礼?“为设果”“应声答曰”4.多么聪慧有礼的孩子啊,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表现出孩子的聪慧有礼。五、总结巩固1.同学们,学到这,你觉得学习文言文难吗? 是啊,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嘛。来,考验一下你们。(出示竖版没有标点的课文)其实,在古代是没有标点符号的,而且文字是竖版的,就像这样。如果你能看着这个屏幕,还像刚才那样停顿得当地朗读出来,那你就是学习文言文的良才;如果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那你就是学习文言文的奇才;如果你能当场背过这篇文章,那你真是学习文言文的天才了。来,谁想挑战一下?2.学生分别挑战:朗读、讲解、背诵。六、拓展延伸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得体有礼貌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只要你做生活的有心人,就能发现语言的艺术。第三组课文的单元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我们将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你可以搜集幽默故事、古今笑话;也可以搜集富有情趣的提示语、广告词;还可以搜集相声、评书和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请你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板书设计:10 杨氏之子看注释查词典联系上下文聪慧 有礼说话得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