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001](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3767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001](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001](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001](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001](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001](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00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7-2《晏子使楚》北师大版[00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海淀区双榆树第一小学张进辉五年级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张进辉教学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能让傲慢无礼的楚王转变对他的态度。”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作者的对话交流的过程中,经历思考、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从而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晏子机智巧妙的应答,以及他一心为民,忠君爱国的崇高精神。教材特点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故事。本文由“进城门开狗洞”、“讥

2、笑齐国无人”“抓盗贼诬齐人”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叙述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本故事虽然离我们年代已久远,但文章中的思辩之巧让人拍手称快。晏子的三辩运用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将计就计、巧借典故等高明的策略,在反驳中既对楚王进行了有力的还击,又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 学情分析学生喜欢历史故事,所以他们从课前搜集人物的相关资料,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开始,就对课文充满兴趣,在浓郁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很快的走进课文。另外,五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但他们对深层次的内容理解的还不是很透彻,所以课中既穿插历史背景介绍,又设计相应的填空训练,以帮助学

3、生理解潜藏在文中的更深寓意。设计思路这是一篇历史故事,故事的发展离不开当时的历史环境,晏子出使楚国的目的是什么?楚王为什么会如此针对晏子?这都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课中适时的添加当时的历史资料,能帮助学生更好的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人物特点。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人物形象。所以在授课时以不同形式的朗读贯穿始终,让学生走进角色,走进故事,走进历史,在读中理解内容,感悟人物形象,最后对人物做出正确的评价。在学法指导上,个人自学与小组交流相结合,生生交流与师生交流相贯通。以一文带多篇阅读,以点带面,延续学习,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本课设计的基本着眼点。预期效果 学生能走进角

4、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晏子的语言魅力,理解晏子的思辩之巧,并深入体会人物品质。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板书设计: 晏子使楚 机智勇敢 镇定自若 不卑不亢 忠君爱国 教学过程一、回忆内容,导入新课师:上回我们说到齐国之所以派大夫晏了出使楚国,是因为(学生补充原因)【预设:齐国准备和楚国联谊,共同抵抗晋国】晏子千里迢迢来到楚国,可是没想到楚王却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一辱:关城门,开狗洞

5、二辱:讥笑齐国无人三辱:抓盗贼诬齐人师:从这三辱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可是在课文的结尾却是这样记述的。出示: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师:你有什么疑问吗?过渡:让我们带着问题再次走进课文。二、小组学习1、出示学习单学习任务单:默读课文,思考是什么让楚王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展示三、三辱、三辩品人物(一)、一辱,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随机出示: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晏子来到楚国,楚王叫人把城门关了,让晏子从这个洞钻进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钻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

6、个什么样的国家?”楚王只好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师:同学们,在春秋各诸侯之间迎接使臣是有一定礼仪的出示补充资料:宾礼,是指诸侯见天子,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相互交往时的礼节,即所谓“以宾礼亲邦国”,在古籍中记载,如有使臣入国,则派重臣,大开城门,迎至馆舍,后设盛宴款待师:如果按照这宾礼所记,这晏子应该受到怎样的迎接?可是此时楚王却师:从这段文字描写中,能让我们看到一种什么情景?师:假如你是晏子面对这样的侮辱,你会怎么样的? 指导学生带着体会朗读师:晏子这一辩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出示填空:城门非狗洞,狗洞岂城门,如果,那么师:看来大家都听出了晏子的言外之意,不仅你们听出来了,楚王也听出来了。(重点出

7、示:楚王只好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学生解释“只好”的意思师:从这一辩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机智勇敢)2、二辱,将计就计出示:楚王见到晏子,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师:让我们看看古文是如何描述的?出示古文: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师:晏子非常巧妙的用三个成语来反驳楚王。出示: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指导朗读:读出楚王

8、的傲慢无礼和晏子镇定自若出示: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9、。”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师:同学们,从字里行间中你能看出楚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吗?这么一个人在被晏子当众羞辱后,怎么会陪着晏子笑呢? 这笑是楚王发自内心的吗?引导学生理解原因:(1) 原因一:晏子在被羞辱之后也一直在保持着使臣的礼节。(2) 原因二:晏子在羞辱楚王之前把话说在前面,而且楚王在众人面前保证过“实话实说,我不生气。”身为一国之君岂可言而无信。(3) 原因三:晏子辩驳时语言巧妙、委婉,让楚王无言以对。师:让这么一个高高在上的楚王无法发怒,也向我们展示了晏子的什么?师:同学们,楚王一再羞辱,实在让人忍无可忍,晏子为什么不直接反击,这样不是更能彰显使臣的气节?更能维护国家的尊

10、严呢?师:如果晏子直言据理力争了,结果会变成什么样?师:身为使臣不仅要保住使节,更要用智谋化解危机,完成使命,这才是晏子最机智的地方呀!师:这个自然段的描写太妙了。小组同学自己分角色读一读。找学生进行评价,再找一组带着动作表演读。3、三辱,巧借典故原文: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正当他们吃得高兴的时候,有两个武士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看见了,问他们:“那个囚犯犯的什么罪?他是哪里人?”武士回答说:“犯了盗窃罪,是齐国人。”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儿?”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洋洋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了脸了。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

11、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道理,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师:第三辩和前面两辩有异曲同工之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晏子借这一典故在讽刺什么? 师:而楚国之所以社会风气不好是谁之过?一个国家没有好的国君岂有好的国风,这晏子是在变相讽刺什么?(楚王不是一个好的国君)师:我们来看一看,古文中是如何描述的?出示古文: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指导学生对照译文反复朗读师

12、:面对如此足智多谋的晏子出示: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师:此处的“赔不是”和前面的“陪着笑”一样吗? 出示字典对于“赔”的解释赔:(1)赔偿,赔款。(2)向受损害或受伤害的人道歉或认错。(3)做买卖损失本钱跟“赚”相对。师:楚王陪着笑时是一种什么态度?而此时,在赔不是时又是一种什么态度?师:是什么让这个傲慢无礼的国君改变了态度? 师:晏子用机智一次次地化解了危机,面对盛气凌人的楚王他不卑不亢,他想围护的仅仅是自己的尊严吗?还有什么?师:此时,在你眼前的又是一个什么晏子?师小结:同学们,这就是“楚王三辱戏晏子,晏子三辩笑楚王”,你们猜晏子在笑楚王什么呢?自取其辱四、评价人物,拓展阅读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评价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师小结:晏子一生辅佐齐国三代君王,真可谓“忠心耿耿,鞠躬尽瘁”!如果你还想更多的了解晏子的故事,请看一看晏子春秋,它分为内篇与外篇。每个故事都生动描述了晏子机智应辩的故事,非常值得一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