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3669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财经大学宏观经济学课件第七章通货膨胀理论(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通 货 膨 胀 理 论,经济学院 刘 宾,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精品课件,山财大经济学院刘宾,2,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前面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的基础上,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含义、原因,能够运用凯恩斯主义的短期宏观经济理论和模型解释和分析失业和通货膨胀问题,并了解相关政策。,山财大经济学院刘宾,3,教学重点,(1) 奥肯定律 (2) 通货膨胀原因的分析 (3) 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 教学难点 菲利普斯曲线及其政策含义,解放前国民党时期的通货膨胀,大米与布,第一节 失业及其衡量,一 、 失业的定义 1、 失业 在一般意义上,失业即劳动者没有就业的状态。衡

2、量失业状况的常用指标是失业率。 2 、失业的类型 自愿失业、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非自愿失业。 一般情况下,失业是指非自愿失业,消除了非自愿失业,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二、失业率,就业人数是指能全日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各个国家对成年人的规定不尽一致。如美国规定年龄16岁以上的为成年人。 失业人数是指没有工作但却在积极寻找工作的成年人的数量。 用N表示就业者总数,表示U失业者总数,L表示劳动力,则,L=N+U 即:劳动力是就业者与失业者的总和。,三 、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高失

3、业率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率表示在劳动力中失业者所占的百分比,用u表示失业率, u=U/L,四 、奥肯法则,是用来描述GDP变化和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法则,即GDP每增加3%,失业率大约下降1个百分点。 奥肯法则: 为将产出增长率转换成失业率下降提供了一个粗略的估算法则。 对政策来讲,奥肯法则是一个有用的指导,它让我们了解到一个特定的增长目标在长期中如何影响失业率。,通货膨胀现象,美国:1970年,纽约时报 15美分/份 2000年, 纽约时报 75美分/份 中国: 1970年,猪肉 价格0.90元/斤 2000年,猪肉 价格7.80元/斤,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影响,一、通货膨胀定义与种类

4、 (一)、通货膨胀的定义:价格水平普遍持续的上涨。 通货膨胀率 通货膨胀率即物价上涨率,是某种价格指数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增长的百分数。 用Pt 表示t期的价格水平,用Pt-1表示t-1期的价格水平,则通货膨胀率可以表示为: 通货膨胀率 =(Pt-Pt-1)/Pt-1100% (二)通货膨胀的衡量: 消费者价格指数、批发物价指数、 GDP 折算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费者价格指数:度量在不同时期城镇居民为购买一蓝子商品所支付的价格指数,以此来反映消费品的平均价格水平或生活的费用情况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PtQ0,P0Q0,100%,生产者

5、价格指数与GDP折算指数, 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度量在不同时期生产者为购买投资品所支付的价格指数 GDP折算指数:度量在不同时期一个国家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 其计算公式可表示为 GDP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实际GDP=名义GDP/ GDP折算指数,PtQt,P0Qt,100%,第二节 通货膨胀的种类及影响,(三)、通货膨胀种类: 1、按价格上升的速度区分: 温和的通货膨胀 奔腾的通货膨胀 超级通货膨胀 2、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区分: 平衡的和非平衡的 3、按人们的预料程度区分: 未预期到通货膨胀和预期到的(或惯性)通货膨胀,二. 通货膨胀的影响,

6、(一)、对产量(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1、平衡的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价格均按相同 的比例增长,对两者无影响。 2、平衡的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产量影响不大,对收入分配影响大,具体 有利于债务人、雇主、政府和持实物的人,不利于债权人、工人、领取固定工资的人和持现金的人。,二. 通货膨胀的影响:,(一)、对产量(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3、非平衡和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影响不大,但影响产量和就业。 4、非平衡和预期不到的通货膨胀:影响收入分配,也影响产量和就业,二、通货膨胀的影响,(一)、对产量(就业)和收入分配的影响 5、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破坏作用。 6、由通货膨胀造成的风险和不

7、确定性,使经济付出代价,(二)、通货膨胀的经济影响,. 1、对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就利润收入者与工资收入者而言,通货膨胀有利于前者,不利于后者;就债权人和债务人而言,通货膨胀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 2、对产量和就业的影响: 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的发生通常是人们未预期到的,如果这种通货膨胀是温和的通货膨胀,那么,它对生产具有刺激作用;在长期内,由于人们会较准确地预期到通货膨胀水平,通货膨胀对产量和就业没有促进作用 。 非平衡的预期到的通货膨胀会影响企业的效率,从而会影响产量和就业。,第三节 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一、货币主义对通货膨胀的解释 1、货币主义对通货膨胀的解释是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的

8、货币数量方程:MV=PY (费雪方程) 如果V、Y 都是固定的, P与 M成比例 即认为生产量恒等于充分就业的产量,在货币流通速度V为一个固定值时,当货币量M增加时,物价水平P也将按同一比例增加。,2、通货膨胀与利率,(1)、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银行支付的利率 实际利率:用实际购买力衡量的利率 i代表名义利率,r代表实际利率,代表通货膨胀率 r=i -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差额 i = r + (2)、费雪方程式:名义利率可以由于两个原因而变动:实际利率或通货膨胀率的变动 通货膨胀率和名义利率之间这种一对一 的关系叫费雪效应,二、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即超额需求通货膨胀

9、,指AD超过AS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E2,P1,y1,E1,AD1,AS,AD2,AD3,AD4,E3,E4,凯恩斯主义对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解释,需求拉动通货膨胀是总需求增长引起的,但并不意味着总需求增加必然引起通货膨胀 当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时,需求的增加导致两种可能的结果: 产量提高但价格水平不变。当经济运行在总供给曲线的平坦部分时,社会上存在大量尚未被充分利用的经济资源,总需求增加并不引起价格上升。 由于瓶颈现象,有效需求的增加引起产量增加,同时又引起物价上涨半通货膨胀 当产量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生产能力的制约,总需求增长不再引起产量的增加,而只导致物价水平上涨

10、真正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三、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即供给通货膨胀,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P2,y2,y3,E2,AS2,AS3,P3,yf,E3,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成本推进通货膨胀指因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成本增加引起的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认为,即使没有超额总需求的存在,也会出现由于生产成本的增加而引起通货膨胀。 成本推进通货膨胀包括工资推进通货膨胀、利润推进通货膨胀。 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工资推进通货膨胀和利润推进通货膨胀存在的前提条件是市场的不完全性,即存在垄断。,总结:通货膨胀的成因, 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由成本上升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工资推进型通货膨胀:它是指物价上涨的

11、主要原因在于工资的提高超过了同期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利润推进型通货膨胀:它是指拥有控制产品市场价格能力的垄断企业,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以超过生产成本上升的幅度来提高产品价格,进而导致总体物价水平的上升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由总需求变动而引起的通 货膨胀 混合性通货膨胀(由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因素决定),四、结构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变动引起的 生产率提高快的部门的兴起 生产率提高慢的部门的衰落,生产要素很难 在部门间转移,工资和价格提高,工资刚性,通货膨胀,工资增长率超过生产增长率的百分比就是价格上涨率或通货膨胀率。,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成因,经济学家认为,即使整个经济中的总需求与总供给处于平衡状态,但

12、由于经济结构因素的变动,也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结构性通货膨胀产生的前提也是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 在这种市场上,社会资源难以在不同行业间流动,资源配置的调整受到影响,因而导致价格水平的上升。,第四节、价格调整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一、没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 通货膨胀的压力= 总价格调整方程,Y-1-Y*,Y*,P,P-1,=1+h ,Y-1-Y*,Y*, =h ( Y-1-Y*)/ Y*,Y-1-Y*/Y*,-10 0 10,一、没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二、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 = e+h e为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通常用上一期的通货膨胀率 = -1+h ,Y-1-Y*,Y*

13、,Y-1-Y*,Y*,Y-1-Y*/Y*,-10 0 10,二、有预期的价格调整曲线,A,e,三、菲利普斯曲线,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菲利普斯根据英国在1861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当失业率较低时,厂商对劳动需求较高,厂商为了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劳动力,需要提高工资吸引工人,这将推动工资迅速增加,即货币工资增长率上升;当失业率较高时,厂商的劳动需求减少,工资的上升受到限制,则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菲利普斯曲线,最初W/W表示货币工资变动率现用 表示通货膨胀率 U表示失业率,U(%),PC,0,菲利普斯曲线,

14、短期菲利普斯曲线的移动。弗里德曼等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不是一条稳定的关系曲线,而只是短期内因人们没有预期到通货膨胀而暂时存在的曲线,如果人们的预期发生作用,菲利普斯曲线将会移动。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长期内,人们能够调整其预期通货膨胀率,使预期通货膨胀率总能等于实际通货膨胀率,并适应这种预期而调整其经济行为,因此,在长期内,通货膨胀与失业不存在交替关系。,总 结:菲利普斯曲线(PP)的完整理解,PP曲线分短期和长期两种,通货膨胀与失业交替的关系,只有在价格水平未被预期的情况下存在,是一种短期的现象,故短期的PP曲线向右下方倾斜;长期来看,价格水平的变化可以被预期到,在不断调整

15、下,长期PP曲线,垂直于失业率轴。 高通货膨胀率与高失业率同时并存时的PP曲线,也称恶化的PP曲线。,四、滞胀,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 一般而言:物价上涨时期经济繁荣、失业率较低或下降,而经济衰退或萧条时物价下跌。因而,失业和通货膨胀不可能呈同方向发生。 但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滞胀现象。 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一般认为,通货膨胀和失业存在交替关系(菲利普斯曲线)。“滞胀”现象的出现,导致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危机的产生。,第五节 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 紧缩性需求管理政策是从需求方面扭转物价上涨的趋势,包括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

16、币政策。这种措施实际上是以衰退为代价来降低通货膨胀。在实践上,主要有两种作法:渐进主义政策和激进主义政策。 1、激进主义政策作法又称“冷火鸡”式方法:较高失业率和较短的时间。 是指大幅度地紧缩总需求,使通货膨胀得到较快抑制,但同时产量下降幅度大,失业率上升较快。,一. 用衰退来降低通货膨胀,2、渐进主义式方法:较小的失业和较长的时间。 渐进主义政策作法是指小幅度地逐渐紧缩,并持续不断地紧缩总需求,使通货膨胀逐渐得到制止,同时产量下降幅度较小,失业率增加较慢。,二. 其他降低通货膨胀的方法,1.收入政策 收入政策又称工资与物价控制政策,这是供给管理的政策,主要是抑制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其内容:控制货币工资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但其重点是控制货币工资,故称为收入政策。,二. 其他降低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