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第七章货币政策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093034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第七章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宏观第七章货币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宏观第七章货币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宏观第七章货币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宏观第七章货币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第七章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第七章货币政策(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6/20,Macroeconomics,1,第七章 货币政策,第一节 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 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 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2019/6/20,Macroeconomics,2,第一节 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一)西方国家银行体系,金融媒介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储蓄和贷款协会、信用协会、保险公司、私人养老基金等,(二)商业银行业务,资产业务:放款和投资,负债业务:吸收存款,中间业务:为客户办理结算等,(三)中央银行职能,发行的银行:发行货币,银行的银行:最终贷款人等,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等,2019/6/20

2、,Macroeconomics,3,二、活期存款的创造和货币供给,(一)狭义的货币供给通货(硬币、纸币)+活期存款,(二)活期存款、法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率 活期存款:不用事先通知可以随时提取的银行存款。 法定准备金(Rd):商业银行为应付储户提取存款的需要,按照法定标准,经常保留一部分金额称法定准备金。 法定准备率(rd):法定准备金占存款的比例。,(三)活期存款的创造过程 例:假设法定准备率为20;储户一切货币收入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入银行,支取通过支票进行;某甲客户将1000万元存入自己有帐户的银行后会发生什么?,2019/6/20,Macroeconomics,4,业务银行,存款D,准备金R

3、d,贷款,A银行,1000,200,B银行,800,160,640,C银行,640,128,512,合计,D = 1000 + 800 + 640 + 512 + 1000 1 +(1 - 0.2)1 +(1 - 0.2)2 + +(1 - 0.2)n -1 = 1000/ 0.2 = 5000(万元),5000,1000,4000,记R为原始存款,则:,记货币创造乘数为Km,则:,800,2019/6/20,Macroeconomics,5,注意:上例中Km=1/rd必须满足的条件; 第一,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金(Re)。 若留超额准备金Re,且超额准备率为re=Re/D,则货币创造乘数:,

4、第二,银行客户不留任何现金,一切货币收入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形式进行。 若存在现金(Cu)漏出,且现金存款比为rc=Cu/D,则货币创造乘数:,该式仅把活期存款当作货币供给,而没有考虑现金同样为货币供给。,2019/6/20,Macroeconomics,6,(四)货币供给,1、基础货币 (高能货币、强力货币) 流通中的通货Cu,法定准备金Rd,超额准备金Re,它们商业银行货币供给派生的基础,称之为基础货币(H),H=Cu+Rd+Re。 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按大于1的比例派生货币供给;而现金按等于1的比例派生货币供给。,2019/6/20,Macroeconomics,7,2、货币供给与

5、货币创造乘数,M=Cu+D, (严格意义上的货币供给M1) 货币创造乘数:,2019/6/20,Macroeconomics,8,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基本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证券。主要是国库券。 主动性、灵活性、可控性强,西方最常用的工具。 2、再贴现政策 通过增减贷款数量和再贴现利率,来影响货币供给量。 被动性。 3、法定准备金 通过提高和降低准备金率来控制贷款量,增减货币供给量。 力度大,见效快,但易引起经济波动。,2019/6/20,Macroeconomics,9,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1、扩张货币政策 经济萧条,总需求总供给。 放

6、松银根,以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刺激经济发展。 工具: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降低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降低法定准备率。,2、紧缩货币政策 繁荣时期,总需求总供给。 收紧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抑制总需求,降低物价,防止经济过度增长。 工具: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提高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提高法定准备率。,2019/6/20,Macroeconomics,10,三、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1,实际货币供应量变化,2,资产组合调整导致资产价格和利率变化,3,支出因利率变化而调整,4,产出因总需求变化而调整,中间目标,最终目标,2019/6/20,Macroecon

7、omics,11,第三节 货币政策效果,一、货币政策效果的含义 货币政策效果( monetary policy effects ):指变动货币供给量对总需求(使LM曲线移动)从而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程度。,2019/6/20,Macroeconomics,12,二、货币政策效果分析,(一)IS曲线斜率与货币政策效果,y,r,o,LM1,IS1,y0y2y0y1,IS2,E0,y0,r0,LM2,y3,m/k,E1,y1,r1,E2,y2,r2,结论: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相反。,原因: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d越大;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增加r下

8、降;d越大,r下降,私人投资增加越多货币政策效果越大。,2019/6/20,Macroeconomics,13,(二)LM曲线斜率与货币政策效果,y,r,o,LM1,IS,E0,y0,r0,LM2,LM1,E3,y3,y1,r1,LM2,E1,E2,y2,r2,y0y2y0y1,结论:LM曲线斜率越大,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反之相反。,原因:LM曲线斜率越大h越小;扩张性货币政策使货币供给增加r下降;h越小,既定货币供给增加,r下降越多,私人投资增加越多货币政策效果越大。,2019/6/20,Macroeconomics,14,(三)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下货币政策效果,LM曲线为水

9、平线,y,r,o,LM1,r0,IS,y1,LM2,LM曲线为水平线时,即处在凯恩斯陷阱中。 扩张性货币政策即使通过购入公众手中公债,使货币供给增加时; 由于r极低,h,增加货币供给,人们保留手中,不会购入债券,利率不会下降; 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效。,2019/6/20,Macroeconomics,15,IS曲线为垂直线,y,r,o,IS,LM1,y1,r1,LM2,r2,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时,利率下降; IS曲线垂直,d0,利率下降,私人投资不会有任何增加; 扩张性货币政策无效。,2019/6/20,Macroeconomics,16,(四)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下货币政策效果,IS曲

10、线为水平线,y,r,o,LM1,r0,IS,y1,LM2,y2,IS曲线为水平线时,投资对利率的反应系数d。 扩张性货币政策哪怕使利率轻微下降,私人投资会大幅增加; 扩张性货币政策完全有效。,2019/6/20,Macroeconomics,17,LM曲线为垂直线,y,r,o,LM1,r0,IS,y1,r1,LM2,y2,r2,LM曲线为垂直线,利率极高,债券的价格极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为零h0 。 政府购入公债来扩张货币供给时,只有提高公债价格。 出售公债获得收入,利率仍较高,人们投资新的证券市场或实体经济中。 扩张性货币政策有效。,2019/6/20,Macroeconomics,18,

11、(五)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 厂商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投资者也不愿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 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 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 通胀时,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2019/6/20,Macroeconomics,19,3、外部时滞。 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 4、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 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国外资金进入, 若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国总需求

12、下降; 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证本币不升值,必然抛出本币,按照固定利率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央行无法独立的执行货币政策。,2019/6/20,Macroeconomics,20,三、货币政策乘数,(一)货币政策乘数的含义 货币政策乘数:指IS曲线不变或者产品市场均衡情况不变时,实际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二)货币政策乘数的公式,2019/6/20,Macroeconomics,21,货币政策乘数公式的推导:,三部门经济中IS曲线方程:,LM曲线方程:,2019/6/20,Macroeconomics,22,(三)运用货币政策乘数分析货币政策效果,1、当,t,h,k既定

13、时 d越大(IS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d(IS曲线为水平线的古典主义极端情形),货币政策完全有效。,2、当,t,d,k既定时 h越小(LM曲线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h0(LM曲线为垂线线的古典主义极端情况中),货币政策完全有效。,2019/6/20,Macroeconomics,23,第四节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一、两种政策使用的效果,y,r,o,IS1,LM1,E0,r0,y0,初始点E0 ,收入低;,IS2,E1,r1,yf,为克服萧条,达充分就业,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右移;,LM2,E2,r2,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右移。,两种办法都可使收入增加。但会使利率大幅

14、度变化。,2019/6/20,Macroeconomics,24,二、两种政策混合使用效果,如果既想实现充分就业收入,又不使利率变动,可采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相混合的办法。,y,r,o,IS1,LM1,E0,r0,y0,IS2,E1,r1,yf,LM2,E2,r2,LM*,IS*,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同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保持原有水平,投资不被挤出。,IS和LM移动的幅度相同,产出增加时,利率不变。,2019/6/20,Macroeconomics,25,三、两种政策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政策混合,产出,利率,扩张性财政 紧缩性货币,不确定,: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 紧缩性货币,不确定,: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高。,紧缩性财政 扩张性货币,不确定,: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紧缩过度而衰退。,扩张性财政 扩张性货币,不确定,: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