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3020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史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小说一向受到封建正统文人的鄙视。可以说,小说是在中国封建文人的歧视中发展起来的,它是由中国的文化孕育而出并为其增彩的文学。中国小说的发展史分为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源头,说的是远古神话。第二阶段为雏形期,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第三阶段为定型期,指的是唐传奇。第四阶段是发展期,指的是宋元时期的话本。最后一个一段为高潮期,指的是明清的章回小说。首先是源头。古代小说的三个源头,分别是神话、子书和史书。处于这一阶段的小说,并未完全产生符合小说文体基本条件的小说作品。但这一时期的神话、寓言、史传、“野史”传说等,都孕育着小说艺术的因素,为小说文

2、体的形成准备了条件。这类小说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对小说叙事方式的影响十分深刻。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上古神话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淮南子中的: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寓言故事孟子中的揠苗助长。庄子书中“寓言十九”。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郑人买鞋。列子中的愚公移山。新序中的叶公好龙等。历史散文左传,战国策和史记。其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人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以记载人物的琐闻轶事为主。以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为代表。志人小说形象生动地描绘了“魏晋风度”与“名士风流”的真实面貌和生活情景,还暴露了当时社会和政治的黑暗,对统治阶级和豪门世族的贪婪残暴、穷奢极欲和悭吝狠毒给予了强烈的谴责和抨击。而志怪

3、小说以写神灵鬼怪及其妖异怪诞之事为主,主要以干宝的搜神记为代表。志怪小说一方面抨击了统治阶级祸国殃民的罪行,对百姓寄予了深深的同情,具有深广的思想和社会意义;另一方面艺术成就卓越,它们有丰富奇特的想像和幻想、鲜明生动地人物形象和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和观赏价值。但是从根本上讲,作者还不知道怎样做小说,更非“有意为小说”,这个时代的小说带有原始状态的色彩,但是对后来文言短篇小说的发展和分流奠定了基础,甚至对某些长篇小说的创造也产生了影响。第三阶段是唐传奇。“小说亦如诗,至唐而一变”。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来审视,唐人小说是一次质的飞跃。唐人小说,仅太平广记一书收录的单篇就有四十余

4、篇,专集四十余部,约在千篇之数,大体分为两类:一为传奇,一为志怪。唐人小说繁荣发达的原因,除对童年小说创作经验的继承发展外,与当时的政治昌明、文化发达以及科举“行卷”、“温卷”之风有直接关系。唐传奇的特点是:一,有意识的作小说;二,从鬼神灵异、奇闻逸事走向现实生活。三,在艺术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蒋防的霍小玉传,元稹的莺莺传,李朝威的柳毅传和白行简的李娃传。第四阶段是宋元时期的话本。小说发展到宋代,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话本的产生。从此,以文言短篇小说为主流的宋以前小说史,从宋代开始,逐渐转为以白话小说为主流的小说史;同时文言短篇小说的沿着它的轨迹发展。这样中国小说史自此由文言、

5、白族 两条线索交互发展,它们既有各自的特点,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千姿百态,美不胜收,高潮迭起在中国文学史上小说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地位也越来越高。这一时期小说的特点是:一,从文言到白话,既增强了小说的表现力,又扩大了读者面,提高了小说的社会功能。二,作者描述的对象由封建世子转向平民,作品的思想观点、美学情趣发生了变化。三,奠定了白话短篇和长篇的基础。代表作有错斩崔宁。三国志平话。第五阶段是明清的章回小说。章回小说,其特点是分回标目,常取一个或两个中心事件为一回,每回篇幅大致相等,情节前后衔接,开头、结尾常用“话说”“且听下回分解”等口头语,中间穿插诗词韵文,结尾故设悬念吸引读者。明初,三国演

6、义和水浒传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小说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中国小说以短篇小说为主转入以章回小说为主。“四大奇书”在所属的各类题材的小说中独占鳌头:三国演义是小说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历史小说的典范;水浒传既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作品,也是一部英雄传奇的典范;西游记既是第一部长篇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神魔小说的典范;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写世情的小说,也是第一部由文人独力创作的小说。明代是白话小说谎蓬勃发展的时代。就白话短篇小说而言,明人从三个方面作出了贡献:一是加工润色宋、元、明三代艺术上有缺陷忍气吞声话本,二是搜集整理话本小说集,三是创作了大量的拟话本。明代白话小说(短篇)最繁荣的时期是在万历

7、以后,尤其是南方,都市经济发达,市了阶层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趋放诞,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为主要内容的白话短篇小说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缏的清平山堂话本和冯梦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恒言)及凌蒙初的“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乾隆年间,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两部长篇巨著问世,两世之前,中国小说史上虽不乏讽刺之作,但却没有一部称得上讽刺小说的样板,所以鲁迅对儒林小史的好评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书”之外,另辟了一条蹊径。它不仅直

8、接影响了晚清谴责小说的创作,也影响后来鲁迅的杂文。至于红楼梦的成就和影响就无庸多言了。无论其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中国小说史和文学史上的巅峰,也是世界文学中的名著。红楼梦之后,由于时代的原因,小说创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说才又繁荣起来。由于清廷的极端腐败,社会处于了大变革昀时期;小说理论高度发达,众多杂志创刊问世,印刷事业也发达兴旺,是为小说提供了创作面世的便利条件。据近人粗略统计,晚清长篇小说当在千种以上。“四大小说家”中,仅李宝嘉、吴沃尧二人就创作了长篇小说数十种。晚清小说不论内容还技法,都有许多新因素,体现了变革时期的特点。对晚清小说的研究与整理,阿英(钱杏顿)先生贡献最大,魏绍昌先生也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讲,较之明代和前清小说的研究,似乎显得还很薄弱。可以纪的是“四大谴责小说”: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的老残游记、曾朴的孽海花。 综前所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大体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简小说的单线发展;宋元时代,文言、白话、长篇、短篇、多线发展,呈现出多资多彩的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