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小主人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9092994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是小主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我是小主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我是小主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我是小主人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我是小主人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是小主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是小主人(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是小主人也谈大班幼儿主人翁精神的培养南京市百家湖天元吉第幼儿园 付长玲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变化,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表现得尤为突出。同时,各类报道和资料中也显示,无论怎样的社会机构,似乎不约而同地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都需要具有主人翁精神的人才。主人翁精神表现为对事情认真负责,能独立自主,主动对待人和事的积极处世态度,主要可分为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独立性、主动性五个方面。孔子曰:“少成若成天性,习惯如自然。” 一个人小时侯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到作用。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高尚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从娃娃抓起。”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两年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的经验,

2、初步萌发了对集体的情感,此时他们的道德水平正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过度,从单方面的尊重开始转变为相互尊重,此时开展培养主人翁精神的教育,十分有利于幼儿步入小学后以较快的速度完成由幼儿园这一“微小社会”环境到“小社会”环境的转变。那么大班幼儿的主人翁精神的发展现状如何呢?笔者以本园大一班36名幼儿为对象,通过设置情境等方式进行了实验:一、大班幼儿主人翁精神的发展现状情景1(责任感):活动室内物品异常(垃圾桶、椅子倒了,图书坏了)幼 儿 表 现人数比例好:未经提醒,主动扶(捡)好719中:经过提醒,扶(捡)好1850差:经过提醒,未做任何反应1131情景2(独立性):活动时少了材料(例:游戏材料、操作材

3、料)幼 儿 表 现人数比例好:发现问题后,自己想办法解决514中:尝试解决未果后,向老师求助1644差:发现问题后,直接向老师求助1542情景3(自信心):完成任务情况(例:拼70-90块拼图,看图折纸)幼 儿 表 现人数比例好:能勇敢地完成每件事,效果好616中:能完成一般任务,遇到障碍时没信心1542差:胆小、怯弱1542情景4(自尊心):因犯错而受到批评时幼 儿 表 现人数比例好:感到羞愧、情绪低落时间较长 514中:当时有些羞愧1850差:无所谓1336情景5(主动性):发现别人遇到困难时(例:老师抱着许多东西)幼 儿 表 现人数比例好:及时主动提出愿望或给予帮助 822中:受同伴行为

4、感染也予以帮助1542差:熟视无睹1336从上述几方面的实验可看出:本班幼儿主人翁意识欠缺,表现为对人对事关心,但缺乏主动,依赖性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水平较低,主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二、现状分析1包办代替现象。生为独生子女的现代儿童,个个都是家中的小太阳。特别是祖孙同堂的家庭,包办代替现象严重,家长过份的保护,阻碍孩子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得不到锻炼。有些家长也懂得一些教育的道理,但往往在行动上相互矛盾。如道理上懂得要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但在生活中,他们又常凭借各种借口和时间不够等,对孩子包办代替,造成孩子独立自理能力差,同时滋长了孩子的惰性和依赖性的产生。2家园教育不一致。家长通过多种渠道获

5、取了一定的教育信息,普遍能以正面教育为主,但单纯说理多、方法单一,另外,还有5%的家长用打骂的错误方法教育孩子,同时对孩子的要求常会出现前后不一致现象,不能与幼儿园同步,以致发生5+2=0的现象。三、培养主人翁精神的几点尝试:(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幼儿的独立性。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让他自己去做。”这不仅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很重要,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行为负责。1鼓励孩子大胆做。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独立意识也相应增强,他们会对一些简单的事情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产生想要动手一试的欲望。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孩子的探索行为时,不能

6、因为孩子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一手包办,替孩子完成,剥夺孩子的锻炼机会,更不能阻止孩子动手,要为孩子创造机会,把握恰当的时机,鼓励孩子大胆动手尝试,并及时给予引导和适当的肯定,使孩子从独立动手中体会到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引起孩子对独立动手的强烈兴趣。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机会,就会自发地独立进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独立性。例:一天午睡起床后,我发现徐畅将被子翻来覆去,似乎想将它叠起来,但几次都没有成功。当时老师尚未教孩子如何叠厚被子,但我并没有阻止他,而是走过去鼓励他、指导他,最后他终于独立将被子叠了起来。后来,每天午睡起床他都会主动将自己的被子叠好,尽管叠得满头大汗却很兴奋。我抓住机

7、会,表扬了他,并号召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在他的带领下,全班孩子很快都学会了独立叠被子。2督促孩子坚持做。多数孩子做事只凭一时的新鲜、好奇,不能保持持久的积极性,而无法坚持到底。而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使孩子萌生独立的愿望,并将愿望逐步内化为习惯。例:我班潘景瑞小朋友动手能力强,但缺乏坚持不懈的毅力。我们从做值日生工作开始,开始几天他都因为值日生工作做得又快又干净而受到表扬。可没过几天,他就失去了新鲜感,将桌子擦得像大花脸、玩具柜整理凌乱。我发现后,并没有批评他,而是给他讲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教育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告诉他“做事要有耐心、恒

8、心”,以后几天里又督促他坚持自己动手。不久他就养成了自觉做事的好习惯,每逢他做值日生,他都会将桌子擦得干干净净、柜子收拾得整整齐齐,而且还当起小老师指导别的孩子擦桌子。(二)不会做的事情试着做,激发幼儿的自尊心、自信心。1适度的表扬和批评。受到过多指责的孩子,缺乏自信,遇事退缩,由于成功的机会少自尊心也难以养成。每个教育者要真诚地爱护和关心儿童,尊重他们的喜好、特长,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愿望,要善于联系具体的行动情境,向儿童揭示有关道德行为的是非、善恶,鼓励孩子在尝试中取得的点滴成功,从而形成儿童的荣誉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在孩子信心满满时,注意避免过度的表扬肯定,以免形成“唯我独尊”的个人主义意

9、识,而经不起半点挫折。2投放材料有技巧。材料就像一块引路石,投放适宜的材料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激发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形成。首先材料要遵循幼儿最近发展区的特点,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具有趣味性、层次性等特点,同时在投放的时机上也要考虑周详,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适时的进行投放,让孩子们在操作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自信心。例:孩子们刚开始进行拼图活动时,先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着手,如结合奥运,投放形象生动且简单的1020块的福娃拼图开始,再逐渐增加难度投放40、50块的拼图,龚嘉豪拿着拼好的70块左右的拼图给我:“老师看,我又拼好了,我想拼其他的。”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经常会带7

10、0块以上的各种拼图(交通工具、风景等)来幼儿园玩,彼此之间还展开竞赛:看谁拼图又快又好。通过努力孩子们的成就感越发强烈,平常调皮玩世不恭的龚嘉豪在犯了错之后也会不好意思了,并且表现出努力改正的态度,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3授之以渔教孩子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于孩子不会的事情,要引导孩子学着做。孩子第一次做某事时,总会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作为教师要重视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看到孩子不会就焦虑失望,而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耐心的教会孩子一些基本技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事情。当孩子表现较好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并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孩子不断提高

11、动手能力,激发自信心的形成。例:每次折纸活动,都是比较头疼的时候。孩子们既想尝试又怕失败,活动室里“老师,快来!”的声音经常充斥在耳边。我首先教孩子们学习看图中的各种折叠符号,通过拟人的方法让孩子明白这些符号所表达的不同含义以及操作技巧,接着引导孩子先选择简单的折纸图示进行尝试,待孩子们较熟练地掌握相关技能后,老师的角色由引导者转为观察者。孩子们慢慢地尝到了独立活动的甜头,沉浸在独立活动的快乐中,学习氛围也大大改善,活动室里“老师,我不会”的声音越来越少。(三)发现有需要时要求做,调动幼儿的主动性。1信任与尊重。首先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重多角度出发,多鼓励幼

12、儿,让幼儿感受到信任与尊重。良好的同伴关系的建立促使幼儿相互学习,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幼儿从成人处得到了信任与尊重。慢慢的也会产生尊重他人的意识,慢慢的同伴之间就显的宽松和谐。由于年龄的差异,我们开展了“大带小”的活动,让年龄大些的幼儿有意识地帮助年龄小的幼儿,如帮助他们扣衣服,整领子。给他们讲故事,带他们一起玩。当有幼儿过生日时,我们为他们开生日会,唱生日歌,分享蛋糕,互送礼物。渐渐的幼儿之间形成了彼此关心,互相帮助的友爱关系。孩子们之间还成立了互帮互助小组,能力强的孩子主动请命要求帮助动手能力弱的孩子。2榜样与示范。新刚要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言行举

13、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 心理学表明,幼儿具有“好动、好奇、好模仿”的特征。他们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看”或“听”来认识世界的。他们会从父母、同伴、教师及其他人身上学习。作为成人,应当使自己成为孩子学习的好榜样。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如何关心别人、同情别人、做人要诚实守信、及时帮助有困难的人等等时,自己首先要身体力行、做好楷模,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例:当发现地上有垃圾时,我们应首先主动捡起;当带孩子散步发现他班的衣服掉落时,应以一个轻微的动作随时捡起;当天气转晴,活动室内却灯火通明时,随手关掉一盏灯这些细微的动作都在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我是这里的小主人!”这些行为,孩子

14、们不仅会看在眼里也会记在心里。当全园运动会比赛时我们会说:我们代表大班,我们不能比其他班差,大家会特别守纪律,当有的幼儿不遵守规则时,大家会提醒他;当国庆长假时,孩子们会主动把自然角的种植物带回去饲养、管理等。当班上有人或老师几天没来了,孩子们会问这问那、打个电话。现在他们不但会关心别人,会发现别人的痛苦,还会想方设法的帮助比人减轻痛苦。(四)集体的事情我来做,增强幼儿的责任感。1让环境与孩子对话。幼儿主人翁精神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幼儿自身的体验以及良好的情感熏陶和感染,方能形成。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

15、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我们在活动室的墙壁上、空中都张贴着悬挂着各种图文并茂的图片,各项活动要求、内容一应俱全,让这些图片来当小老师时刻提醒孩子做气象记录、做值日生、管理好一组幼儿慢慢的,幼儿破坏环境时,他们会及时阻止;当墙纸有破损时,他们会拿来胶带纸把它粘好,激起了他们强烈的责任感。我们还在活动室内设立一块大而醒目的好人好事栏,张贴每周关心班级的幼儿照片。 还把他们做的好事画下来,贴在一旁,让大家学习。慢慢地,孩子们把集体看成了自己的家,大家都去关心它。玩具有人整理了,椅子再也不乱七八糟了,图书破了有人补好了2实行奖励评比机制。结合园内每周一进行的升旗手、文明小标兵的评选活动,我们在班内定期开展小标兵评选。以为集体做好事的孩子为评比对象,让孩子们各抒己见,共同回顾同伴做的好事,评选做好事最多最有效的孩子为本周小标兵,并将小标兵的光辉照片展示在家长园地中及班级QQ群里,让孩子们体验自豪感和成就感,让大家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内化“集体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思想,激励大家多为别人着想,多为集体做好事,从而形成“集体的事就是我的事”的概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