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九长亭送别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92842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九长亭送别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九长亭送别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九长亭送别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九长亭送别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九长亭送别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九长亭送别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专题课时跟踪检测九长亭送别苏教版必修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亭送别一、文言基础专练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B.C.D.解析:选C合着,该教。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B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C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解析:选B虽然,表转折,与现代汉语用法一样。A项,时间,此时,眼前。C项,将来,拿过来。D项,扶持,当心,留意。3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1)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2)蜗角虚名,蝇头微利(3)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4)伯劳东去燕西飞A夸张用典互文比喻B比喻拟人比喻互文C夸张拟人比喻互

2、文D比喻用典互文比喻答案:A4下列各句使用的抒情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B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C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D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解析:选CA、B、D三项,属间接抒情,将抽象的“情”形象化。C项,属直接抒情。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人,本不用天天围着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斤斤计较,活出本真自我,率性而为,随性而行,才是快意人生。B池莉曾与一些作家吃自助餐,看到有人拿得多,吃得多,丢得多,弄得杯盘狼藉,她很有感慨地说:“我见不得人糟蹋粮食。”C陈建

3、斌和蒋勤勤两人结婚后夫妻恩爱、举案齐眉,早已成了娱乐圈中“模范夫妻”的代表人物。D去年6月份,沙特、巴林、埃及、阿联酋等中东国家先后发表声明与卡塔尔断交,这些国家从此与卡塔尔劳燕分飞。解析:选D“劳燕分飞”用于夫妻、情侣分手离散。此处不合语境。6名句默写。(1)碧云天,西风紧,北雁南飞。?总是离人泪。(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禾黍秋风听马嘶。(3)恨相见得迟,。,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参考答案:(1)黄花地晓来谁染霜林醉(2)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3)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游园(节选),完成79题。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

4、遍。人立小庭深院。(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摧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贴)今日穿插的好。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钿,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5、(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熬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处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呖呖莺歌溜的圆。(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倒不如兴尽

6、回家闲过遣。(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说明牡丹亭,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1598年。全名牡丹亭还魂记,即还魂记,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传奇剧本,描写大家闺秀杜丽娘和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游园是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部分,写杜丽娘受到诗经关雎的启发,在春香的鼓动下,违背父命,私自到后花园赏春。面对美丽的自然景色,她的青春觉醒了。注乱煞:缭乱之意。炷:燃烧。沉烟:指沉香,一种香料。晴丝:在春天晴日常易看见的虫类吐的游丝。没揣:不料。菱花:指镜子。迤逗:挑逗,引惹。揣、迤,都是当时的口语。彩云:指式样美

7、好的发髻。7下列有关文章节选部分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园”写杜丽娘来到姹紫嫣红的园子里,触景生情,感伤不已。B“三春好处无人见”中“三春”明指美好的春光,暗指美好的青春,“无人见”意思是无人赏识,被白白地辜负了。C“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看似实写春日景象,实际也是以游丝一缕,逗起情丝,暗写杜丽娘青春的觉醒。D“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表现了杜丽娘对自己的打扮和容貌没有足够的信心。解析:选DD 项,“对自己的打扮和容貌没有足够的信心”错,这里是对杜丽娘渴望出外游赏春天的美景,又怕封建礼教伤人的心理的细腻刻画。8杜丽娘和春香游园即将回去时,春香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而杜丽娘

8、却是一句“提他怎的”,并唱“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这表现出了杜丽娘此时怎样的情绪?造成这种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 参考答案:孤独、怅惘的情绪。原因是封建礼教的束缚。9步步娇皂罗袍这两支曲子在艺术上的共同特色有哪些?试从艺术手法及语言特点两方面举例说明。答: 参考答案:借景抒情,妙合无间。如“袅晴丝”二句。语言典雅华丽,含蓄委婉。如“良辰美景”二句。三、语言表达专练10明末清初著名书评家金圣叹曾把西厢记列为天下才子必读书之一,并且不厌其烦地为世上之人指点若干读书要津: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之也。西厢记

9、,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之者,资其洁清也。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西厢记,必须与美人并坐读之。与美人并坐读之者,验其缠绵多情也。西厢记,必须与道人对坐读之。与道人对坐读之者,叹其解脱无方也请概括出金圣叹告诫的读西厢记的要旨。答: 参考答案:读西厢记,必须心怀神圣,心存敬畏,心思洁清,心领神会,情系之,心往之,神注之。1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戏曲表演的中心是创造角色,成功地塑造出舞台人物形象。演员在舞台上要想创造出有血有肉而又有艺术性的人物形象,。如演关羽的演员对他的角色是崇敬的;演李逵是带着亲切偏

10、爱的心情的;对王宝钢是寄予无限的同情和赞美的。其次,还要有对人物感情的体验,捕捉到人物内心各种细微的变化,。例如,演员徐小香为演好群英会里的周瑜,既深入体验周瑜总比不过孔明时又妒又气的内心状态,又着力在周瑜头上的翎子上下功夫,让翎子发抖,身子不动,这样他就表现出心里实在气得没法,但又要极力克制住的复杂的心理。基于这两个方面,正是,才使他所饰演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具有了感人的艺术魅力。参考答案:就要形成对他扮演角色的态度再用外形动作生动表现出来演员的准确把握和精湛表演12元代剧作家王实甫的西厢记自问世便引起社会的轰动,特别是明清之际,注家蜂起,译本迭出,出现了一股“西厢热”,西厢记成为当时的畅销书。连当时的手工艺人也深受影响,给后人留下了不少令人追忆凭吊的艺术品。下图是清朝嘉庆时期描绘西厢记中场景的青花瓷大缸。请发挥你的想象,描摹画面的故事内容。答: 解析:仔细观察瓷缸上的画面,并结合王实甫的西厢记剧情,组织答案,如实反映画面内容。参考答案:画面表现西厢记中“长亭送别”的场景:杨柳旁、古槐下,莺莺在丫环的陪伴下持酒送别,与张生依依不舍。丫环执壶,张生与莺莺含情脉脉地对视着,难以举杯。旁有一书童持琴,一书童牵马,他们急切地盼望主人上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