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线路设计规范.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25923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缆线路设计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电缆线路设计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电缆线路设计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电缆线路设计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电缆线路设计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缆线路设计规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缆线路设计规范.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缆线路设计规范篇一:电缆线路通用设计第七篇 电缆线路通用设计第24章 电缆线路通用设计总说明 概述本章规定了电缆线路的应用环境、应用区域、路径选择,以及适宜电缆建设供电区域、结线方式、供电半径的选择, 电缆的材质、截面、芯数选择、常用绝缘类型、常用型号、护层、终端、接头、防雷保护、接地、附件选择,电缆其它综合管线的安全距离。根据湖南地区电缆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对电缆敷设的环境条件,如表24-1 所示。表24-1 电缆敷设标准设计环境条件需求,合理设置在道路两侧,并保证地下电缆线路与城市其它市政公用工程管线间的安全距离。2)满足安全要求的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的经济合理。3)应避开电缆易遭受机

2、械性外力、过热、化学腐蚀和白蚁等危害的场所。 4)应避开地下岩洞、水涌和规划挖掘施工的地方。 5)应便于敷设、安装和维护。 电缆材质选择10kV 电缆应选用交联聚乙烯铜芯电力电缆, 电缆应选用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铜芯电力电缆。 电缆截面选择1)电缆线路导线截面选择应系列化、标准化,并留有适当裕度,同一分区内主干线截面宜一致,根据不同的供电分区,电缆线路截面应满足表24-2 要求。表24-2 电缆线路导线截面选择1)在县城地区繁华地段以及主干道、县城规划有特殊要求的区域。 2)在架空线路有严重腐蚀性的区域。3)通道狭窄,架空线路走廊无法解决的区域。4)对供电可靠性有特殊要求,需使用电缆线路供电的

3、重要用户。 5)电网运行安全提出特别需求的区域。6)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观区域内可采用电缆。值。持续工作回路的电缆导体工作温度应符合表14-3选择。4)敷设于保护管中电缆,应纳入热阻影响,不同孔位电缆还应分别计入互热因素影响。第七篇 农网电缆线路通用设计 电缆线路路径电缆线路路径选择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应根据城市道路网统一规划,与道路走向相结合,结合城市规划用电5)敷设于封闭、半封闭或透气式耐火槽盒中的电缆,应计入该型号材质、厚度等因素对热阻增大的影响。6)施工在电缆上的防火等材料厚度大于 时,应计入其热阻影响。 7)导体工作温度大于70时,数量较多的电缆敷设于未装设机械通风的场所,应

4、计入环境温升的影响。 电缆芯数选择 1kV 及以下电缆中性点直接接地时,三相回路的电缆芯数的选择1)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时,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选用四芯电缆。2)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应选用五芯电缆。3)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位的接地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时,应选用四芯电缆 1kV 及以下电缆中性点直接接地时,单相回路的电缆芯数的选择1)保护线与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位连接时,保护线与中性线合用同一导体时,应选用二芯电缆。2)保护线与中性线各自独立时,应选用三芯电缆。3)受电设备外露可导电部位的接地与电源系统接地各自独立时,应选用二芯电缆。 10kV 三相供电回路

5、的芯数选择1)工作电流较大的回路或敷设于水下时,每回电缆可选用三根单芯电缆。 2)除上述情况外,应选用三芯电缆。1)电缆夹层、电缆沟、电缆隧道等防火要求高的场所应采用阻燃外护层。 2)有白蚁危害的场所应在非金属外护套外采用防白蚁护层。3)有鼠害的场所应在外护套外添加防鼠金属恺装,或采用硬质护层。 4)有化学溶液污染的场所应按其化学成分采用相应材质的外护层。 5)电缆外护层应根据最大冲击电流下的残压、最大工频过电压以及正常运行时导体最高工作温度,并满足最大电流通过时的热稳定条件选择,选用阻燃、防白蚁、鼠啮和真菌侵蚀的外护层,敷设于水下时电缆外护层还应采用防水层结构。6)电缆金属护套、铠装、外护层

6、应按表24-5 选择。 表24-5 电缆金属护套、铠装、外护层选择 常用电缆绝缘类型的选择1)60以上的高温场所,应按经受高温持续时间和绝缘类型要求,选用耐热聚氯乙烯、交联聚乙烯等耐热型电缆。高温场所不应选用普通聚氯乙烯绝缘电缆。2)防火有低毒性要求时,不应选用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常用电缆型号选择常用的电缆型号、名称及其适用范围,如表24-4 所示。 表24-4 常用电缆型号、名称及其适用范围1)电缆终端应根据电压等级、绝缘类型、安装环境以及与终端连接的电缆和电器型式选择,满足可靠、经济、合理的要求。第七篇 农网电缆线路通用设计2)户外电缆终端的外绝缘必须满足所设置环境条件(如污秽等级、海拔高

7、度等)的要求,并有一个合适的泄漏比距。在一般环境条件下,外绝缘的泄漏比距不应小于25mm/kV ,并不低于架空线绝缘子串的泄漏比距。3)电缆与电气设备连接时,应采用预制式。 4)10kV 电缆中间、终端头应选用冷缩式。 5) 电缆宜选用热缩电缆头。 电缆线路金属层接地1)三芯电缆的金属层,应在电缆线路两端实施接地。2)1kV 以下中性点直接接地三相四线电缆中性线截面,不得小于线路最大平均不平衡持续电流持续工作所需最小截面。供电回路由多根电缆并联组成时,应采用相同截面。3)电缆的金属护套和铠装、电缆支架和电缆附件的支架必须可靠接地。 电缆附件绝缘水平选择电缆附件的绝缘屏蔽层或金属护套之间的额定工

8、频电压(U0)、任何两相线之间的额定工频电压(U)、任何两相线之间的运行最高电压(Um),以及每一导体与绝缘屏蔽层或金属护套之间的基准绝缘水平BIL 选择,应满足表24-6 的要求。 电缆与电缆或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电缆与电缆与管道、道路、构筑物等相互间容许最小距离,应满足表24-7 的要求。第七篇 农网电缆线路通用设计 电缆线路的防雷保护为防止电缆和电缆附件的主绝缘遭受过电压损坏,应采取以下保护措施: 1)电缆线路与架空线相连的一端应装设避雷器。2)电缆两端均与架空线相连的应在两端分别装设避雷器。 避雷器的特性参数选择保护电缆线路的避雷器的主要特性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冲

9、击放电电压应低于被保护的电缆线路的绝缘水平,并留有一定裕度。 2)冲击电流通过避雷器时,两端子间的残压值应小于电缆线路的绝缘水平。3)当雷电过电压侵袭电缆时,电缆上承受的电压为冲击放电电压和残压,两者之间数值较大者称为保护水平,UP0BIL=(120%130%)UP04)避雷器的额定电压,对于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应取最大工作线电压。第25章 电缆敷设技术原则 概述本章规定了电缆敷设的弯曲半径、各种敷设方式适用的电缆根数,工作井内通道、支架、梯架、托盘各项指标,电缆防火、防水、通风设施建设的基本原则,城市道路电力管沟的预留要求。4)在电缆通道和电缆夹层内的电力电缆应有线路名称标识。 防火封堵1)为

10、防止电缆因短路或外界火源造成电缆引燃、延燃,应对电缆及其构筑物采取防火封堵分隔措施。2)电缆穿越墙壁、盘柜孔洞或管道两端时,应用防火堵料封堵。防火封堵材料应密实无气孔,封堵材料厚度不应小于l00mm。3)电缆接头的表面阻燃处理。在电缆夹层中的接头,应采用防火材料进行表面阻燃处理,即在接头及其两侧23m 和相邻电缆上绕包阻燃带或涂刷防火涂料,厚度应为。 电缆沟防火1)防火门、防火墙用于电缆沟、电缆桥架通道分支处及进出入口。 2)封闭式耐火槽盒的接缝和两端,应用阻火包带或防火堵料密封。 3)耐火隔板用于电缆竖井和电缆层中电缆分隔,耐火隔板的间隔距离应符合表25-2 规定。 电缆敷设一般规定 弯曲半

11、径电缆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应符合表25-1 的规定。 表25-1 电缆允许最小弯曲半径 电缆敷设方式适用的电缆根数电缆敷设方式应根据工程条件、环境特点和电缆类型、数量等因素,按照满足运行可靠、便于维护、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电缆敷设方式分为直埋、埋管、电缆沟。考虑到为县城电缆线路典设,所以电缆敷设根数均按6根及以下考虑。 电缆防火 阻燃电缆的选用敷设在电缆防火重要部位电缆及变、配电站电缆通道或电缆夹层内的第一段电缆,应选用阻燃电缆。 电缆通道和电缆夹层的防火设计1)二路及以上的进线电缆,应分别布置在相互独立或有防火分隔的通道内。2)变电站出线电缆的通道数应与主变台数相对应分流。3)在电缆夹层中

12、的电缆应理顺,并逐根固定在电缆支架上,所有电缆走向按出线仓位顺序排列,电缆相互之间应保持一定间距,不得重叠交叉。 同一通道中,不应把非难燃电缆与难燃电缆并列布置。 防水、防渗措施1)电缆构筑物的防水应根据场地地下水及地表水下渗状况,选用适当的防水措施和防水材料。2)地下水位以下或者深度大于1200mm 时,应用防水混凝土为一道设防,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地下水位以上或者深度小于等于1200m 时,应选用卷材防水、涂料防水、水泥砂浆防水为一道设防。 3)普通砖体沟采用五顺一丁的防水砖墙砌法,砌体砂浆满铺满挤,墙体横缝竖缝均应砂浆饱满,需采用防水涂料或水泥砂浆抹面为一道防水层。 通风设施第七篇

13、 农网电缆线路通用设计1)电缆沟内应采取通风措施,有条件时宜采用自然通风。2)电缆沟内的温度不应超过当地最热月的日最高温度平均值加5。当功率损失达150W/m 时,应考虑采用机械通风。部焊接连通。2)接地极与电缆、设备等接地连接时连接线需开孔并使用过度金具连接。 3)接地极应使用应用镀锌扁钢或圆钢与接地装置连接,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 接地设施1)电缆排管、电缆沟、工作井、桥架均应统一敷设接地极,接地极应全第 26 章 电缆直埋与埋管敷设 设计说明本章为电缆直埋与埋管敷设,包括电缆直埋与埋管部分,分为 2 个子项,共 7 张图。分别为:单层 4 线排列,共 1 张图纸,适用于4 线以下的直埋敷

14、设;单层 2-6 线排列,共 6 张图纸,分为 2、4、6 管排列,适用于 6 线以下的人行道、车行道敷设;D式中 d电缆外径,mm; D电缆保护管内径,mm。 适用范围电缆埋管敷设方式是主要敷设方式,适用于各种城市道路及交叉处、多种电压等级、电缆条数较多、敷设距离长的电缆敷设。 埋管敷设技术要求1)埋管所需孔数除按县城电网规划敷设电缆根数外,还需要有适当数量的预留孔。2)供敷设单芯电缆用的埋管管材,应选用非磁性并符合环保要求的管材。用于敷设 3 芯电缆时,所选用材质应满足使用环境受力强度、阻燃要求。电缆保护管应选用玻璃钢管、C-PVC 管。 3)并列埋管相互间距不应低于 40mm,纵向排水坡度不宜小于 2%,坡度较大时需设置防止电缆滑落的措施。4)埋管敷设在人行道时最小回填层不应低压 250mm,在车行道时最小回填层不应低压 750mm,低于规定指标时应增加现浇盖板保护。5)缆芯工作温度相差大的电缆,应分别配置于适当间距的不同排管组。 6)管路纵向连接处的弯曲度,应符合牵引电缆时不致损伤的要求。 7)管孔端口应有防止损伤电缆的处理。 电缆埋管敷设的优、缺点电缆埋管敷设的优点是:受外力破坏的影响少、占地小,能承受大的荷重,电缆敷设无相互影响。电缆埋管土建部施工完毕后,电缆施放简单,运行年限长。其缺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