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粽子活动策划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25799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午节粽子活动策划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端午节粽子活动策划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端午节粽子活动策划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端午节粽子活动策划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端午节粽子活动策划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午节粽子活动策划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午节粽子活动策划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端午节粽子活动策划案篇一: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粽叶飘香,自包米粽,欢度佳节,互赠祝福”。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各地过节的习俗是类似的:赛龙舟,吃粽子。其中吃粽子是最为普遍的活动,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自己动手包粽子,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还能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何乐而不为呢?二、活动目的:1. 通过亲手包粽子,让班级能够更真切的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的美食制作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以及配料等等,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享受过程。2. 在传统佳节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过节,增进亲子交流,也互 相送上节日的问候。3. 体验劳动的乐趣,分享劳动成果,

2、感受节日的气息。 三、活动时间:20XX年6月17日下午3:40 四、活动地点:班级课室五、活动流程: 1. 包粽子阶段:组织家长和孩子积极参与活动。2. 活动后期:由家长将自己组包好的粽子带回家帮助煮熟分发给该组一人一只粽子品尝。六、包粽子的步骤:若粽叶太小就用两片放一起,把粽叶左上右下并列成一个大的,用剪刀把根部 剪齐,折成漏斗状,注意捏紧漏斗交界处。先在漏斗中放上一层糯米,然后加上一层馅,最后在加上一层糯米。漏斗放满米后,把上面的粽叶折下来,以不漏米为原则把粽子包严实。用准备好的棉线把粽子绕圈扎紧,这样粽子就包好了。七、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开后才放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后再

3、用旺火煮3小时左右。 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八、评奖:一等奖3个、二等奖6个,奖品一份,颁发奖状一张。奖品:一等奖:亲子陶艺一对(15元/对)共45元 二等奖:旺仔奶2盒(约3元/盒)共54元。九、分组搭配:十、粽子评价标准:表面形态:粽角端正,扎线松紧适当,无明显露角,粽体无外露。色 泽:剥去粽叶,粽体米粒呈淡酱色(不放酱油的粽体呈所用物料应有的色泽),馅料具有所用物料相应的色泽,有光泽。组织形态:粽体不过烂,内有馅料,粽子内外无杂质,无夹生,不得有霉变、生虫及其它外来污染物。滋味与气味:糯而不烂,

4、咸甜适中,具有粽叶、糯米及其它谷类食物固有的香味,不得有酸败、发霉、发馊等异味。篇二: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端午节包粽子活动方案一、 活动主题:“粽叶飘香,自包米粽,欢度佳节,互赠祝福”。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过节的习俗是类似的:没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其中吃粽子是最为普遍的活动,在端午节即将到来之际,自己动手包粽子,不仅增加了节日气氛,还能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何乐而不为呢?二、 主办单位:淮南义工联合会三、 协办单位:”淮南合伙人“线下基地凌芝素食餐

5、厅四、 活动目的:1. 通过亲手包粽子,让市民们能够更真切的去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了解更多的美食制作工艺,比如包粽子的方法以及配料等等,以轻松愉快的方式享受过程。2. 在传统佳节端午节来临之际,让社区老人们一起过节,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也互相送上节日的问候。3. 体验劳动的乐趣,分享劳动成果,感受节日的气息。五、六、七、 活动时间:20XX年6月21日14:3016:30 活动地点:灵芝素食餐厅 活动流程:1. 前期准备:提出方案,讨论具体事宜,如准备自制的数量(或人均准备多少数量)。预计煮熟的数量,活动过程控制等。搜索相关资料,如制作方法,制作注意事项等。确定本次活动的费用预算。材料准备

6、负责人,含所有自包粽子所需的材料,器具等。2. 包粽子阶段:组织社区老人积极参与活动。社区老人们为自己包粽子的方法,形状等等方面进行创新,互相交流包粽子的技巧,互相赠与。挑选其中一个粽子里面加入一个硬币,粽子煮熟后吃到的老人现场领取礼品一份。3. 活动后期:由负责人将大家包好的粽子集中存放并帮助煮熟分发至现场人员品尝。煮粽子期间专业老师指导社区老人合唱,主题与端午节相关。由人事行政部负责清理剩余的材料以及打扫场地。八、 包粽子的步骤:若粽叶太小就用两片放一起,把粽叶左上右下并列成一个大的,用剪刀把根部剪齐,折成漏斗状,注意捏紧漏斗交界处。先在漏斗中放上一层糯米,然后加上一层馅,最后在加上一层糯

7、米。 漏斗放满米后,把上面的粽叶折下来,以不漏米为原则把粽子包严实。 用准备好的棉线把粽子绕圈扎紧,这样粽子就包好了。九、 粽的烹煮:煮粽子一定要水开后才放粽子,水要浸过粽面,待水重新滚起后再用旺火煮3小时左右。 在煮粽过程中不要添生水。煮好后趁热取出。吃时打开粽叶。粽香喷鼻,入口油而不腻,糯而不粘,咸甜适中,香嫩鲜美是为上品。十、 粽子配茶的学问:如果吃白粽子,没有任何馅料,可以搭配喝玫瑰花茶,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还能调理血液循环,十分宜人。清淡的绿茶和薄荷茶能增进葡萄糖的代谢,不让过多的糖分停留在体内。这两种茶属寒性,适合燥热的甜腻粽。如果吃特别甜的粽子,如枣泥、豆沙等,就可以喝这两款茶。

8、如果吃特别油的粽子,如鲜肉、火腿、香肠等,相配的茶有普洱茶、菊花茶。它们可以去除口感上的油腻,尤其是普洱茶,它是上乘的选择,因为它属性甘冷,去脂效果好;而菊花茶能降降吃粽子的火气。咸甜的粽子如椒盐、蛋黄等可配乌龙茶,因为乌龙茶是半发酵茶,有温润的美感,能衬出咸甜口味的幽远口感。篇三:端午节活动方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主题活动的实施方案 背景: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文化节日之一,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已成为端午节的标志被传承下来。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这些习俗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该节已于20XX年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 非遗的节日。

9、一、活动主题:弘扬传统文化情系浓情端午二、活动目的与意义: 为了热烈庆祝“端午节”的到来,继承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结合社区教育普及“端午节”由来和渊源,xx将在xx广场上举办一次大型的“端午民俗活动”大型广场文化活动。三、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四、活动时间、地点、参与人员活动时间:5月30日,上午9:30-11:30(如有天气变化,延期举行) 活动地点:参加人员:五、活动内容:1、端午民俗文化展示端午节的简介端午节是中国重大传统节日,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于20XX年5月20日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

10、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XX年被确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端午节的来历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端午节的习俗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粽子又叫“角黍”、“筒粽

11、”,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通过以上知识的宣传,让人们更进一步了解端午,普及端午节的起源和节日习俗及传承端午节的文化将是社区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2、包粽子比赛每逢端午,吃粽子、佩香囊,赛龙舟都是节日里不可或缺的习俗。为了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更好的传承包粽习俗,莲新街道养老助残关爱驿站特设立“情系端午粽叶飘香”人人来包粽体验区,让前来参与活动人们有机会品尝到自己包的粽子。3、舞蹈表演 为庆祝端午节的到来,营造节日欢乐氛围,我们不仅将给大家体验包粽子的机会,而且也会给大家

12、送上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活动现场特邀到“银河艺术团”将为各位来宾带来美轮美奂的舞蹈,悦耳动听的歌曲等等节目。4、串珠编织为增加节日氛围,让社区居民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手工串珠编织,培养社区居民对手工的兴趣,为生活增添文化味,中心“银杏树”项目手工专业老师现场与居民共同进行端午节粽子的手工编织,并现场展示部分手工作品。5、慰问活动为了让辖区失独家庭、困难党员、低保户、残疾人过上一个祥和、快乐的端午节,工作人员将他们亲手制作的粽子分别对5位长者通老人进行了慰问。在慰问过程中,不仅送去了粽子,同时也送去了节日的问候,并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六、活动宣传为确保活动取得的良好成效,达到预计成效,活动开展前将通过海报宣传对活动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通过长者通呼援中心平台,向老年人发送短信,邀请他们前来参与。七、活动预算八、活动咨询热线:九、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