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第四章内科常见病证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92335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科学第四章内科常见病证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内科学第四章内科常见病证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内科学第四章内科常见病证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内科学第四章内科常见病证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内科学第四章内科常见病证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科学第四章内科常见病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科学第四章内科常见病证(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下篇 第四章 内科常见病证,第一节:感冒 第二节:内伤发热 第三节:咳嗽 第四节:喘证 第五节:血证 第六节:心悸 第七节:胸痹 第八节:不寐 第九节:郁证 第十节:胃痛 第十一节:便秘 第十二节:黄疸 第十三节:胁痛 第十四节:臌胀 第十五节:泄泻 第十六节:头痛 第十七节:眩晕 第十八节:中风 第十九节:水肿 第二十节:腰痛 第二十一节:消渴 第二十二节:痹证 第二十三节:遗精 第二十四节:淋证 第二十五节:癫狂 第二十六节:痿证,内科病证目录,六、病案分析 (15分) 张XX,女,35岁。胃脘胀满疼痛一周。一周前因暴饮暴食后感胃脘胀满疼痛,伴嗳腐吞酸,不思饮食,大便不爽,舌苔厚腻,脉滑

2、。 请回答: 中医诊断: 证型: 治法: 代表方药(方名及其中5味以上中药),第一节 感冒,概述,感冒是因外邪侵袭人体所引起的,以头痛、鼻塞、流涕、喷嚏、恶风寒、发热、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病情轻者称“伤风”;病情重者,且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的,称为“时行感冒”。 感冒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有一定传染性。 病位:肺卫。 主要病机:卫表失司、肺失宣肃。,1.外感邪气,本病的病因,主要是感受风邪为主。 但并非全由风邪所致,而是常与当令之时气相兼夹,且多发于气候突变,寒暖失常之时,邪由皮毛口鼻而入,营卫失和,邪正相争,肺气失宣而致感冒。,病因病机,2.卫外不固,感受外邪是否发

3、病,与感邪轻重和人体正气的强弱有关。 体质偏弱,则卫外不固,若起居不当、或寒温失调,或受凉淋雨,或过度劳累,皆易感外邪为病。,辨治要点,本病邪在肺卫,辨证属表、属实,临证区别风寒、风热、暑湿兼夹证及体虚感冒的特殊性。 治疗以宣肺解表为治疗原则。,辨证论治,风寒与风热感冒的鉴别,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渴与不渴;汗出与否; 咽喉红肿疼痛与否;脉象浮数与浮紧。,第二节 内伤发热,概述,凡因脏腑气血阴阳虚损或失调而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临床特点: 发热缓慢,病程较长;多表现为低热,有时可见高热,或患者自觉发热而体温不高;发热而不恶寒,或怯冷得衣被则解;发热时作时止,或发有定时,且多感手足心热。

4、 主要病机:阴阳失调、气血不足。,1.阴精亏虚,阴液亏损 阴不济阳 阳气偏盛 阴虚内热,中焦脾胃气虚 虚阳外越 阴火上冲 发热 或卫外不固 营卫失和 发热,2.中气不足(免疫方面),病因病机,3.肝郁化火,肝气郁于内 郁而化火 发热,4.瘀血内阻(肿瘤),瘀血内结 气血不通 营卫壅遏 发热,5.内湿停聚,饮食不节 脾胃受损,健运失职 津液不运,积聚生湿 郁久而化热,辨明内伤发热或为外感发热。 辨明证候的虚实:气郁、血瘀、痰聚属实;气虚、血虚、阴虚属虚。 辨病情轻重 基本治则:调理阴阳、补虚泻实。,辨证论治,辨治要点,第三节 咳嗽,概述,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以咳嗽或咯痰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5、“咳”指有声无痰,“嗽”是有痰无声。 病位:主要在肺系。但“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主要病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病因病机,一、外感咳嗽,外邪侵袭于肺 肺气壅遏不宣 清肃失常,肺气上逆 咳嗽。,二、内伤咳嗽,肺阴亏耗 失于清润 气逆于上; 或肺气亏虚 肃降失司 或脾失健运 水谷酿成痰浊 肺失宣降; 或肝气郁结化火 火逆熏灼肺脏 炼津为痰 肺不肃降; 或肺、肾气亏虚 不能纳气。,辨清外感和内伤之所属。 外感咳嗽,起病较急,病程短,并伴有外感表证,属于邪实。 内伤咳嗽,发病较缓,病程较长,伴它脏见证,多属邪实正虚。 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在临床上可相互转化或兼夹。 外感咳嗽治疗以祛邪利肺为主

6、;内伤咳嗽以调理脏腑、标本兼顾为主。,辨证论治,辨治要点,第四节 喘证,概述,喘证是以呼吸急促,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主要病机:肺失肃降、肾失摄纳。 与肺、肾二脏关系最为密切。,1.外邪侵袭,风寒侵袭于肺 阻遏肺气 皮毛郁闭,肺气失于宣降; 或风热犯肺 肺气壅实 清肃失司; 或肺有蕴热,又为表寒所束 热不得泄,肺气上逆。,病因病机,2.痰浊壅盛,痰浊日盛,上干于肺 肺气壅阻 气逆喘促; 痰蕴化热,或肺火素盛 炼液成痰 痰火交阻于肺 肺气不得宣降而致喘促。,3.情志所伤,郁怒伤肝 肝气逆侮于肺 气机不利,升降失常 肺 气不得宣肃 上逆而发喘证。,4.肺肾虚弱,

7、久咳伤肺 气失所主 短气喘促; 病久肺肾俱虚,或劳欲伤肾 肾失摄纳,出多入少 逆 气上奔而为喘。,喘证的辨证首当分虚实。 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脉数有力,病势骤急。 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脉微弱或浮大中空,一般病势徐缓,时轻时重,过劳即甚。 喘证的治疗:实喘其治主要在肺,以祛邪利气为主;虚喘着重在肺肾两脏,以培补摄纳为主。 至于虚实挟杂、寒热兼见之证,则须分清主次,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处理。 对于虚脱之危证,常需配合西医抢救方法。,辨证论治,辨治要点,第五节 血证,概述,凡血液不循常道,上溢于口鼻诸窍,下出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的病证,统称血证。 一般地说,

8、出血的病因病机和治疗原则有共同之点,但对不同部位出血的具体治疗,又有不同之处。,病因病机,1.感受外邪,外邪侵袭,脉络受损而出血,其中以感受热邪者居多。 火热伤络 热迫血行 血溢脉外而出血。,2.情志过极,恼怒过度 肝郁化火 肝火上逆犯肺、犯胃而出血。,3.饮食不节,饮食不节,饮酒过多或嗜食辛辣,滋生湿热熏灼脉络 迫血妄行,或损伤脾胃 中气不足 血失统摄而出血。,4.劳倦过度,阴精耗伤 阴虚火旺 火伤血脉而出血。 损伤中气 气不摄血 血溢脉外而出血。,劳倦过度 久病、思虑,5.瘀血内阻,瘀血内阻 血脉流行不畅 血不循经而外溢。 由于瘀血的存在,可使出血加重或反复发作。 在各种类型出血中,常可夹

9、有瘀血(化瘀止血)。,辨明出血的原因、部位及脏腑的关系。 辨证候之虚实。初病多实,久病多虚;火热迫血所致属实,阴虚火旺、气虚不摄等属虚。 治则:凡出血的治疗总以止血为最终目的,而止血的原则应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 止血注意不要留瘀。血证初起禁用大量凉血止血,防止瘀血内停。夹有紫黑血块者为已有瘀血,更忌用单纯止血剂。寒凉药久用,易损伤脾阳,脾阳伤则不能统血归经。,辨证论治,辨治要点,治热、治气、治血三大法 治热:实热当清热泻火,虚热宜滋阴降火。 治气:多用于气虚,宜益气摄血。至于出血暴急、量多以致气随血脱者,又当急则治其标,宜益气救脱。 治血:当辨证论治。治以包括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

10、血。,一、鼻衄,凡不因外伤或女性倒经,血从鼻腔溢出者,为鼻衄。 火热偏盛,迫血妄行为其常见致病因素,以肺热、肝火、胃火最为常见。,二、便血,凡血从大便而下,或大便之前,或大便之后,或单纯下血,或血粪相混,统称为便血。是由胃、肠脉络受损所致。 下血如在排便之前的叫近血,其病变部位多在直肠和肛门。 下血如在大便之后的叫远血,病变部位多在胃肠。 本病证多以脾虚不能统血,或湿热下注大肠,损伤脉络所致。 血色紫黯者,多属气虚或湿毒;血色鲜红者,多属实热。,第六节 心悸,概述,心悸是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自觉病证,包括惊悸、怔忡。 惊悸多因惊恐、恼怒而诱发,病情较轻,惊悸日久,可发展为怔忡。 怔

11、忡则并未受惊,而自觉心慌不安,稍劳即发,病情较重。 心悸的主要病机: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本病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1.七情所伤,情志扰心 心神不安 心悸。 或突受惊恐 惊则气乱、恐则气下 心无所倚,神无所归 动悸不安。,2.心血不足,久病体弱或失血过多 耗伤阴血 心失所养 心悸。 或思虑过度,劳倦伤脾 化源不足,气血虚弱 心失所养 心悸不宁。,病因病机,3.阴虚火旺,素体阴虚或热病伤阴 肾阴亏损 水不济火,心火妄动 心神失宁 心悸不安。,4.心阳不振,久病、大病之后,心阳虚弱 心脉失于温养 神不守舍 心悸不安。,5.心血瘀阻,心阳不振 血行不畅 心悸。 风寒湿邪搏于血脉 内舍于心 心脉闭阻

12、心悸。,心悸有虚有实,但一般是虚多实少(心虚);气血虚或心阳虚为其本,痰火瘀阻是其标。 惊悸之证,常见于体虚患者,多因惊恐恼怒而发,治疗虚证分别予以益气、补血、滋阴、温阳;实证则以祛痰、清火、化瘀等。 均应酌情加入镇心安神(炙远志、夜交藤、茯神、酸枣仁)的药物。,辨证论治,辨治要点,第八节 不寐,概述,不寐,即失眠,是指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病证,亦称“不得寐”或“目不瞑”。 临床特点:病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能入睡,或时睡时醒;病重者则彻夜不寐。 主要病机:机体阴阳不调,气血失和,阳不入阴,使心神不安所致。,1.心脾两虚,思虑劳倦 伤及心脾 心血暗耗 神不守舍 不寐 。 脾伤 运

13、化失常 气血生化不足 血虚不能奉养于心 心血不足 心神不安 不寐 。,2.阴虚火旺,素体虚弱或久病 肾阴耗伤 不能上济于心 心阳独亢 心火内盛 不能下交于肾 阳不入阴 心肾不交 心神不宁 不寐 。,病因病机,3.心虚胆怯,体质虚弱,遇事易惊,或暴受惊骇,情绪紧张 心虚胆怯 心神不宁 不寐。,4.情志所伤,情志不遂 肝郁化火;或五志过极 均可致心火内炽 扰动心神,心神不宁 不寐。,5.痰热扰心,宿食停滞 损伤脾胃 脾失健运 聚湿生痰 或劳倦久病,中气亏虚 酿生痰热 上扰心神 不寐。,临床辨证,首分虚实。 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病在心、脾、肝、肾。 实证多因肝郁化火,或食滞痰浊。 虚证治宜滋

14、补肝肾,壮水制火,或益气养血。实证治当疏肝理气,或消导和中,或清火化痰。 虚实夹杂者,应补泻兼顾。 本病除药物疗法外还应配合精神治疗。,辨证论治,辨治要点,第十节 胃痛,概述,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多由外邪犯胃、情志不畅、饮食劳倦、脾胃虚弱所致。 基本病机:脾胃纳运升降失常,气血瘀阻不畅 。,1.寒邪客胃,外感寒邪 内客于胃 寒主收引 气血凝滞 胃痛。,2.肝气犯胃,忧思恼怒 肝郁气滞 横逆犯胃 胃失和降 胃痛。 病程日久 瘀阻络脉 不通则痛 胃痛。,病因病机,3.饮食伤胃,饮食不节,饥饱无常 损伤脾胃 胃痛。 或恣食肥甘,嗜酒过度 湿热中阻 壅滞胃脘 胃

15、脘作痛。,4.脾胃虚弱,禀赋不足,或劳倦内伤 ,或久病不愈,或用 寒从内生 虚寒胃痛 药不当 损伤脾胃 胃阴受伤 阴虚胃痛,临床上胃痛的辨证须辨别虚实寒热、在气在血。实证多剧痛,痛有定处,拒按,脉盛;虚证则痛缓无定处,喜按,脉虚。 遇寒痛甚,得温则舒为寒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得寒痛减为热证。 在气者多见胀痛,痛无定处,时痛时止;在血者持续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黯。 治疗以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辨证施治。,辨证论治,辨治要点,概念: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或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 排便困难的病证。 别称:“阳结”、“阴结”、“脾约”。,病因病机,1.肠胃积热 2.气机郁滞 3.气阴亏虚 4.阳虚寒凝,第十一节 便秘,1.肠胃积热,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多,或过食辛辣厚味 肠胃积热;或热病之后 津液耗伤 肠道失润 热结便秘。,2.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或久坐少动 气机郁滞 通降失常,传导失职 糟粕内停 气滞便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