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092308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评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 评 报 告根据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暂行办法(鄂政督20116号)和湖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方案的有关规定,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坚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贺集中学始建于1995年,建校之初被命名为贺集二中,后随着乡镇合并调整,改名为石牌三中。2008年,因全镇布局调整的需要,学校与原石牌四中合并,定为现名。学校现有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7人;现有专任教师33人,校园面积45367平米。近年来,贺集中学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相关

2、法律法规,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努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被荆门市评为“示范学校”、“电化教育试点学校”、“平安校园”、“放心食堂”、“绿色生态校园”,被钟祥市评为“寄宿制合格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实验学校”、“学校安全工作先进单位”等。近几年来,我校各方面迅速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良机,办学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加之“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使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成绩。2011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工作力度,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格校”的创建工作确定为全校的大事之一。依据市相关的会议及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贺集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

3、相应的领导机构并进行了合理的分工,召开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验工作动员大会,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并解决迎评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组织召开了教师会,及时传递相关信息,安排部署各项迎评工作任务,稳步推进了全校迎检工作的开展。自查中,我们依据相关指标体系,坚持边督查边指导,及时纠正学校存在的问题,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力保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全面达标。二、均衡状况达标情况:(一)校舍1、学校占地总面积 45367平方米,建筑总面积8579平方米。生均25.5平方米。其中,学校教学和教辅用房面积为1280平方米,生均3.8平方米。2、学校设有300米田径运动场,另有篮球场和排球场各一块,学校课外活动场地

4、和器材均能满足学生各项教学活动和大课间活动的需要。全校运动场馆总面积为3980平方米,生均面积为11.8平方米。(二)设备和图书1、我校现有图书室和阅览室各1间,内有藏书13513册,生均40.1册。2、学校建有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各1间、仪器室各1间。同时建有体育、音乐、美术专用教室和卫生保健室各1间,各类教学活动仪器和器材完备。全校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为70.5万元,生均2091.4元。3、学校有符合要求的食堂、与学生规模相配套的餐厅、澡堂,有与学生规模相适应的宿舍和床铺、符合饮用标准的水源和供水设施。4、学校现有计算机室1间,内有计算机50台,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15.7台。学校开通了互联

5、网,所有教室“班班通”设备、办公用计算机、计算机教室计算机均接入互联网,互联网接通率100%,(三)教师配备全校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专任教师33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22人,初级职称5人,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84.8%;专科及以上学历33人,占100 %,其中具有本科学历28人,占84.8%。全校学生337人,师生比是1:10.2。三、主要做法及效果(一)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和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使用国家审定或国家授权审定的教材实施教学。1、课程设置我校严格规范执行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2、阳光体育保障学生在校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没有体

6、育课的当天,在下午5:006:00安排1小时阳光体育锻炼,并已做好计划安排,每天2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做广播操,每天晚上做眼保健操。3、优质保障教师安排合理,分工明确,精细化教师的工作量,确保各类课程开齐开足。场所安排合理,保证实验器材、活动器材、运动器材、场所,各方面的统一协调。加强师资培训和仪器管理,确保各类课程保质、高效的开展。学校确立走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内涵发展的道路,加强教师业务水平、师德建设,开展了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组织了青年教师与中老年教师结对仪式。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以“双向互动课堂教学模式”为主题的教学研讨课和推门听课,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深入开展。4、资料

7、征订根据湖北省中小学教辅资料管理规定的主要精神,教辅资料严格控制在省教育厅审定的订书目录范围。任何学科,任何任课教师不得随意征订教辅资料,严格按省、市有关规定,规范操作、以法治教。5、制度健全、依法保障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按常态随机分班,不设重点班、实验班等。不给学生按成绩排队、公布,学校也不以学生成绩作为评定教师教学质量和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不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它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倡导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 课程、教材要求的实验课开出率达95%以上。教师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生动活泼的教学,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严格控制学生课外作业

8、量,每天作业总量不得超过90分钟。鼓励、组织、指导学生积极开展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保障。绝不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开展活跃,教学各环节工作也是围绕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来开展,教务处主要负责检查、监督落实情况。(二)教育经费按时拨付上级财政部门对我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关政策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及时到位,“两免”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无挤占、平调、截留问题,无乱收费现象。教师的工资能按时、足额发放,购买了医疗保险,按时交纳了住房公积金。此外,近几年来,我校争取上级资金用于新

9、建食堂、餐厅、澡堂、维修教学楼,添置内部设施,使我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三)上级行政部门高度重视教育管理1、组织领导。学校发展受到党政重要关注,有专管教育的领导蹲点。2、布局调整。认真执行全镇布局调整规划,学校最大班额是不超过50人,本学期平均班额是38人,七年级各班人数平均不超过40人。3、巩固“普九”成果。招生范围内的所有初中生全部入学,没有辍学学生,辍学率为0。残疾孩子也在校就读,辍学率为0。4、学校周边环境与安全。 公安及相关职能部门组成专班,对学校周边进行调查走访并进行专项整治。学校内部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规范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对涉及校园安全稳定矛盾纠纷进行排查调处,对安全

10、设施进行检查维护,安全教育常抓不懈。对接送学生车辆,学校先对乘车学生进行统计,并致信给家长,告知家长安全知识,同时告诫司机及车主,不超载;其次是广泛进行交通安全知识讲座,张贴宣传标语,办“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板报,周五放学前集中与分班强调路途安全,周日返校规定返校时间为不早于下午四点,班主任到班清点人数,发现未到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及时掌握信息,及时报告,确保学生安全。学校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落实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认真落实体育工作条例和卫生工作条例,保证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保证日查日报,并及时对学生进行健康分析和心理疏导,控制学校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

11、。“大家唱、大家跳”活动开展有序。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学校图书室图书部分破旧过时,内容上存在与时代脱节现象,不能满足学生要求。2、学校操场档次不高,厕所老化、陈旧、落后,亟需改造。3、学校现有教师为满员编制,但教师平均年龄偏大,体艺学科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学科不配套的现象严重,这给学校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隐患。4、教师培训力度不大,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知识结构亟需提高和调整。5、留守学生多,营运客车学校无权管理,无法与其签定安全责任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二)努力方向1、进一步搞好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和延伸工作。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贯彻力度,依法确保家长送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

12、育,严防适龄儿童少年辍学。关注残疾儿童、贫困儿童、留守儿童上学问题。2、坚持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不动摇,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的积极性、主动性,建成一支热爱集体、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对学生负责的教师队伍,做到教风严、学风浓、校风正。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不断增设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品味。4、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后勤保障工作,把学校真正办成农村孩子求知的乐园、幸福的家园。让全体寄宿学生能吃得饱、睡得香、留得住,能安心生活,专心学习;能让领导满意、家长放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投入更加饱满的热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力争把我校办成让上级满意、家长满意、人民满意的文明学校。钟祥市石牌镇贺集中学 2012年9月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