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年6月考试题答案文字学答题卷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22994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年6月考试题答案文字学答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年6月考试题答案文字学答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年6月考试题答案文字学答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年6月考试题答案文字学答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6年6月考试题答案文字学答题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学号: 姓名: 层次: 专升本 类别: 网教 专业: 汉语言文学 201 6 年 6 月课程名称【编号】: 文字学 【0209】 A 卷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得分(横线以下为答题区)1、 简述汉字与汉语的关系。(25分)答:汉语是汉民族使用的语言,汉字是书写这种语言的符号系统,二者关系紧密而且是相适应的,汉字的创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是汉民族的智慧结晶.他有以下几个特点:1.汉字跨历史、超方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众所周知,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人们交流思想,传播文化的辅助工具,它负载着特定的信息,而且能把这种信息传播千百年之后,这种符号不是

2、最有价值的符号吗?在文字产生之前的上古时代,人们“结绳而治”,“刻契”而记,可是“结绳”和“刻契”传达的信息很不清楚,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过了一段时间或换了一个地方,人们就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了.谁知道五个绳结是代表五斗米?还是五尺布?还是要会见五个朋友?所以这种办法被人们抛弃了,代之以文字.而创造汉字的汉民族,以其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这种以表意而不是以表音为主的文字,使信息交流不仅在当时可行,而且还能传以后代.所以我们今天读两千年前的古书时,还明白“于乎皇考,永世克孝;念兹皇祖,陟降庭止.”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如果用记音符号记录下来的话,由于古今语音的变迁,我们今天就不一定能读懂了. 这是一种奇迹

3、.有一位外国学者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创造出千古不变的汉字,与中国人的民族性和文明价值标准有关.中国人追求的文明是“以经得起时间考验的文明价值为标准”的.他举例来说,中国人常说:“要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友好下去”.“子子孙孙”这句话早在青铜器时代就是常用语.中国人把字铸在青铜器物上,铭文的结尾总是说“子孙其永宝用”.所以中国人认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能超越时代而永久保存下去的东西,而不是只图眼前的方便. 另外,作为表意性质的汉字还有“超方言”的特点.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存在着多种方言,虽然人们的语音和说法有所不同,但作为记录语言的符号却是一样的,这就使汉语的书面语在不同时期

4、、不同方言之间起得到了交际作用.2.汉字与汉语相适应。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汉语的词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这与印欧语系有明显不同.比如,英语词有形态变化,像动词根据时态而变化,如,“eat”有“ate, eaten,eating”的不同形态.名词有数的变化,如,one table,two tables (加”s“).形容词有比较级的变化,如,good,better best.人称代词有格的变化,如,主格”I“ ,宾格”me“. 数词有基数和序数的变化,如,one ,first.汉语“吃”在什么时态用都是“吃”.所以汉语不需要有表示形态变化的语素符号,只有音节符号就可以了.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5、(但汉字不是音节文字),一般一个汉字代表一个语素或一个词.它有一定的形体、一定的读音和一定的意义,这样,一个汉字既是语义符号,又是语音符号,又是语素符号,使用起来很是方便.这是汉字能长期作为表意文字而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外,汉字又可以克服因为汉语音节少而出现的问题.从语音角度来看,汉语一共有1600多个音节,这要表达复杂的事物,是远远不够的,而形体不同的汉字可以把口语里的同音词区别开来.“数目和树木”、“夕阳和西洋”、“中心和忠心”,在口头语言里是没有差别的,可用汉字写出来,意思就大不一样了.这也是汉字与汉语相适应的又一表现.3. 汉字虽然数量很多,形体结构比较复杂,但有规律可循. 汉字并

6、不是一些毫无规律、杂乱无章的方块符号,它是按照一定的构成法则而创制,按照一定顺序而书写的.早在西汉末年,人们就归纳总结了古人造字的六种方法,这就是“六书”理论.东汉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后来又出现了全面研究汉字的巨著说文解字,以后各代都对汉字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中国文字学理论,使我们对汉字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刻的认识.2、 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表现在那些方面。(25分)答:汉字形体发展的规律性汉字的形体最早可追溯到商代后期的甲骨文、金文。在此后的三千多年中历尽沧桑而沿用至今。其间汉字形体虽然发生了一些重大的变化,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体变化

7、是一脉相承的。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和字形结构的变化。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及讹变等。 汉字的字体演变,总的来说可分为古文字和今文字两大阶段。从古至今汉字的形体发展有几次大的变化,即篆变、隶变、楷化、简化。正体、俗体之分,始终伴随着汉字发展的全过程。 甲骨文:甲骨文是商代和西周早期的代表文字,从字形方面说:甲骨文是块体文字,以象形字为基础,带有较强的图画性;笔划的线条细瘦,直画居多;存在不少异字同形现象。从构形特点上说:甲骨文构形存在着上下、左右等多种构形方式,并且字形的相对位

8、置也体现一定的意义;存在大量异体字,尤其是象形字中,字无定格,存在相当数量的合文。 金文:从字形特点上说:其一,早期金文中有明显的块体,后来这些块体逐渐线条化;其二,象形性弱化,符号性增强;其三,注重字形美化。从构形特点上说:其一,部分构件趋于统一定型,相对于甲骨文减汉字形体演变概述少了异体字;其二,后期的金文合文现象不再像早期那样常见。 籀文:这些大篆由于采用凿刻的方法,在石头表面点击而成,因此可以避免刀具或者铸造的“书写”限制,基本反映了当时实际使用的汉字形体特点:笔划粗细均匀一致;大小接近方形,形体相对统一;结构工整,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混用的异体字得到统一。六国古文:从文字形体看,简帛文

9、以毛笔书写,笔画圆转流畅,有较高的审美价值;从文字构形来看,笔画的简化与繁化并存。简帛文字一般认为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通行的文字。另外一种说法是,六国文字,又称东方六国文字,简称古文,是战国时代东方齐、楚、燕、韩、赵、魏等国文字的合称。六国文字最可靠的资料是解放后出土的战国文物,主要有五种:战国金文、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器文字、简帛文字。 小篆至此,汉字在其发展史上发生了第一次巨大的整改。秦始皇统一天下后,采用丞相李斯的意见,作了“书同文”的工作,将社会上使用的纷繁的文字统一为小篆,这就是中国文字史上第一次政府行为,姑且称之为“篆变”。统一后的小篆保存在说文解字中。以说文解字为代表的小篆字系是

10、对整个战国文字进行整理规范的结果。篆变的总体规律:简化和繁化;循化和讹化;分化和整化。因此可以说,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本着“书同文字”的思想强制推行的一种规范字体,和大篆并称“秦篆”,其中小篆是为正体。小篆的特点:从字形上看,其笔道线条化,字形匀圆齐整。 隶书:汉字发生的第二次重大变化是在汉代,此时汉字的形体由小篆变为隶书。隶书上承篆书,下启楷书,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隶书的特点有: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书法上有挑法、波势、和波磔。关于隶变规律。一般可将“隶变”的特点归纳为形变、省变和讹变三种。隶书大大提高了汉字书写的速度,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一次变

11、革。隶书使汉字的象形因素完全消失。 草书:草书由汉隶草化而成。其广义包括各个时期、各种形式的草体,如草篆、草隶、稿草、章草、今草、狂草、标准草书等等,其中以章草、今草、狂草为常见。章草是东汉章帝时盛行的汉隶的草率字体,其保存了汉隶的仰俯波势的笔形,虽有连笔,但仍能独立成字。今草产生于东汉末,由章草变化而来,其字形体连绵,字字相连,偶有不连,而气韵不断,世称一笔书;其没有章草的波势,笔形完全是楷书化的草写。狂草产生于唐代,由于任意增减笔画,随兴致而书写,变化怪异,变成了纯艺术品。 楷书汉字形体发生的第三次重大变化是楷化。形成于东汉,系以隶字作楷法,省改波磔,增加钩趯而成。真书使汉字定型化,被称为

12、楷化。楷书的特点:楷书笔形平直,没有波折;笔势伸展、大方;字形变扁方为方正,大小均匀工整;楷书确立了汉字形体规范,两千年来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楷书是在隶书和“隶书之捷”章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隶书和章草的优点,纠正了隶书之难写和章草之简率等不。从中改变了隶书的笔势,并适当加以简化,使之成为形体长方,横平竖直,笔画清楚,准确易识,便于书写的“楷模”字体。真书从魏晋以来逐步成为通用正体。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它“近楷不拘,近草不放,笔画连绵,各字独立”。因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优点,易写易认,故魏晋以来一直成为日常应用最广的一种字体。 汉字形体在字形结构方面的演变的总趋势,简化是其一。简化,

13、指将原来结构繁复的字变为相对简单、易写易认的字。简化贯穿汉字的演变过程。纵观汉字形体演变的全过程,我们不难看出,汉字是从新旧形体演变的矛盾冲突中发展起来的,其发展动力是以求书写之迅速,发展的趋势有二:一是稳定与变动,二是由繁趋简。汉字形体演变的过程,也就是对字源否定的过程。它不再象汉字产生时那样体现“六书”的规律性,而是为追求书写之迅速的实用性而不惜破坏“六书”的规律性,如同“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从而使汉字成为“不象形的象形字”。3、 汉字的起源有哪些说法。(25分)答:有关汉字起源的说法繁多,有结绳说、八卦说、河图洛书说、仓颉造字说和图画说等。1、结绳说:北史魏本纪说:北朝魏的

14、先世“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结绳而已”,记录了原始社会部落或中国一些少数民族,在文字出现之前,以结绳记事的方法,把战争、猎获、会盟、选举、庆典、联姻、生育、疾病和灾害等大大小小的事件记录下来。2、八卦说:孔安国尚书序(属伪作,但年代甚古)里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3、河图洛书说: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图”“书”出自河洛,其事何其神秘!神秘主义正是此说的一大特点。虚而言之,可以理解为图画与书录,实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易经与尚书。4、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在战国时即已流行。吕氏春秋君守说:“仓颉作书,后

15、稷作稼。”荀子韩非子也有记载。许慎说文解字叙:“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仓颉到底是什么人呢?传说他是黄帝的史官,黄帝是古代中原部落联盟的领袖,由于社会进入较大规模的部落联盟阶段,联盟之间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故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各盟联共享的交际符号,于是搜集及整理共享文字的工作便交在史官仓颉的手上了。5、图画说:现代学者认为:汉字真正起源于原始图画。一些出土文物上刻画的图形,很可能与文字有渊源关系。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彩陶盆上,和晚商青铜器上的鱼形图案,形态逼真,栩栩如生。拿它们与古汉字中的一些“鱼”比较,其相似的程度,足以使人确信汉字是从原始图画演变出来的。四、根据书写材料,古文字有哪些类别。(25分)答:古文字是相对于今文字而言的概念。一般我们说汉字的性体演变有七个阶段,分别是:甲骨文,金文,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这七种形体,从其表意功能开看,甲骨文,金文,篆书它们的图画性很强,象形意味很浓,简单来说就是我们从其形体结构便可分析得知该字的意义,我们把甲骨文,金文,篆书三种文字称为古文字。从隶书开始,汉字笔势趋直,笔画趋简,整字的形体接近方体,汉字的图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