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心得 十讲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92125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155 大小:6.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心得   十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方剂心得   十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方剂心得   十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方剂心得   十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方剂心得   十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心得 十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心得 十讲(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方剂心得十讲-焦树德 目录:第一讲: 临床运用方剂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二讲 治气、理血、补养的方剂简介瓜蒌薤白白酒汤(金匮要略)四君子汤(时方歌括)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旋覆代赭汤(伤寒论)升阳益胃汤(脾胃论)丁香柿蒂汤(济生方)四磨汤(济生方)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补血汤(兰室秘藏)芍药汤(张洁古)桃核承气汤(伤寒论)大黄蟅虫丸(金匮要略)犀角地黄汤(千金要方)归脾汤人参养荣汤小蓟饮子黄土汤当归六黄汤复元活血汤肾气丸六味地黄丸虎潜丸天王补心丹孔圣枕中丹(千金方)大补阴丸益气聪明汤秦艽扶羸汤(成方切用引仁斋直指)百合固金汤玉屏风散石斛夜光丸(苏沈良方)还少丹(杨氏家藏方)第三讲 发散、和解

2、、表里同治的方剂简介麻黄汤桂枝汤人参败毒散桑菊饮银翘散小柴胡汤越鞠丸逍遥散藿香正气散痛泻要方葛根黄芩黄连汤防风通圣散蒿芩清胆汤五积散参苏饮四逆散柴胡疏肝散(景岳全书古方八阵)第四讲 祛风、祛寒、祛湿的方剂简介风引汤天麻丸(张洁古)镇肝熄风汤地黄饮子(宣明论方)消风散(成方切用)牵正散(成方切用引直指方)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独活寄生汤(千金要方)三痹汤(成方切用)清震汤(刘完素)理中汤(张仲景)大健中汤(金匮要略)小建中汤四逆汤(伤寒论)当归四逆汤(伤寒论)真武汤(伤寒论)四神丸(校注妇人良方)半硫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暖肝煎(景岳全书)五苓散(伤寒论)五皮饮(澹寮方)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

3、局方)茵陈蒿汤第五讲 清火、消暑、润燥的方剂简介白虎汤凉膈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瘟败毒散(疫疹一得)化斑汤(温病条辨)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香薷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清暑益气汤(脾胃论)竹叶石膏汤(伤寒论)清胃散(兰室秘藏)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通幽汤(兰室秘藏)活血润燥生津汤(成方切用引朱丹溪方)滋燥养营汤(成方切用)炙甘草汤(伤寒论)第六讲 除痰、消导、攻下的方剂简介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水六君煎(景岳全书)苓术二陈煎(景岳全书)清气化痰丸(医方考)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金沸草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礞石滚痰丸(王隐君)茯苓丸(全生指迷方)控涎丹(三因极

4、一病证方论)保和丸(丹溪心法)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痞气丸(李东垣)大承气汤(伤寒论)小承气汤(伤寒论)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三一承气汤(刘河间)第七讲 涌吐、涩固、杀虫的方剂简介瓜蒂散(伤寒论)三圣散(儒门事亲)盐汤探吐法(千金要方今有改进)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桃花汤(伤寒论)牡蛎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柏子仁丸(成方切用)秘元煎(景岳全书)桑螵蛸散(本草衍义)乌梅丸(张仲景)使君子丸(成方切用)化虫丸(医方集解)第八讲 重镇、解毒和具有抗癌作用的方剂简介生铁落饮(医学心悟)磁朱丸(千金要方)黑锡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金银花酒(医方集解)真人活命饮(成方切用)小金丹(外科证治全生集)犀

5、黄丸(外科证治全生集)太乙紫金丹(外科正宗)飞龙夺命丹(增补万病回春)第九讲 妇儿科常用的方剂简介温经汤(金匮要略)芎归胶艾汤(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金匮要略)毓麟珠(张景岳)启宫丸(医方集解)保胎丸(北京市中成药规范)生化汤(傅青主)赛金化毒散(北京市中成药规范)五粒回春丹(北京市中成药规范)小儿至宝锭(北京市中成药规范)牛黄镇惊丸(北京中成药规范)第十讲 焦树德经验方简介挹神汤正颜汤三化复遂汤镇肝复遂汤活瘀复遂汤补肾祛寒治尪汤补肾清热治尪汤补肾强督治尪汤燮枢汤三合汤四合汤足胻消肿汤第一讲: 临床运用方剂需要注意的问题 前人的方剂,皆为医学理论精华和临床宝贵经验密切结合融汇集积而成,是留给后

6、人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很好地继承与发扬。前人的许多方剂,组织严谨,配伍巧妙,直到今天,依法使用,仍有良效,成为临床上经常应用的方剂。但是,我们在使用这些方剂时,也应注意到古今生活不同,社会环境不同,人的禀赋、饮食、居住、病因等也均有不同:所以,我们在临床上运用前人的方剂时,既要学习与掌握前人关于方剂的法度规矩、严谨的组方理论和宝贵的临床经验,又要注意运用中医理论按照辨证论治的方法,结合具体情况,对前人的方剂进行加减化裁而灵活运用,才能使方证合宜,提高疗效。虽然我们强调对方剂一定要灵活运用,但是也不能灵活得无法无度,随便拼凑,有药无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故提出以下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与大家共勉。

7、1、密切结合辩证论治用中医理论指导方剂的临床运用中国医药学几千年来逐步形成了辨证论治的独特医疗体系,使这门既能发挥保健长寿作用又具临床治疗效果的医学科学,达到了医疗艺术的境地,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了重要的作用。辩证论治的具体内容,包括理、法、方、药等几个方面。理、法、方、药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理贯穿在法、方、药之中,不能截然分开。 理就是中医理论,也就是说中医治病要用中医理论指导,其中的 方,就是指方剂的运用而言。方剂俗称药方,药方是用药组成的,可见方、药是辩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组成药方要符合法(治疗法则)的要求,法的确立,是在运用中医理论对疾病进行辩证,辨认出疾病的证候并找出主证后而确定

8、的。所以说理、法、方、药是密切联系的。方、药既然是辨证论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在临证时,要密切结合辩证,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灵活运用方剂,例如对病人经过辩证,确认患者证属外感病风寒束表证,治疗法则确定用辛温解表(发汗)法,这时要根据法去选方,选方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因人、因地、因时灵活掌握。上证病人,如果是在我国北方,病人又是北方人,那就可以据法选用麻黄汤(麻黄、杏仁、炙甘草、生姜、桂枝、大枣)或入参败毒散(羌活、独活、前胡、柴胡、人参、茯苓、桔梗、枳壳、川芎、生姜、薄荷、甘草)之类的方剂;如病人是在我国南方,病人又是南方人,那就要选用香苏饮(苏叶、香附、陈皮、甘草、生姜、葱须)或连须葱白汤(连须

9、葱白、生姜或加葛很)之类的方剂;如病人是我国中原地带者,则可选用神术散(苍朮、防风、甘草、生姜、葱白、羌活)之类的药方。可见,虽然治法都是辛温解表,但选方却有了种种不同,再进一步言之,如南方人在北方患了外感病风寒束表证,虽然也可采用辛温解表法,但不宜用麻黄汤之类的大力辛温发汗方,只可用香苏饮加荆芥、防风、豆豉之类药方,并且不可重用防风等辛温药。这是因为南方人体质柔健,皮肤细嫩,肌腠容易疏解,不同于北方人的体质矫壮,皮肤致密,肌腠不易疏解,非大力辛温发散药不能解表之故。反之,北方人在南方患风寒束表证,也要适当照顾当地气候温和,也可选用香苏饮加荆芥、防风、羌活之类随证出入。另外,对虽是北方人但已久

10、居南方,或南方人已久居北方,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惯和饮食居住特点不同,以及春夏秋冬季节气候不同等等,都要在选方时加以考虑,灵活掌握,不可千篇一律,另外,对病情轻重、转化传变等诸方面,在选方时亦应加以注意,总之,临床运用方剂时,要注意符合辩证论治的要求,并且要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之,适当加减方剂中的药物或用量。2、以法统方,方中有法黄帝内经中论述了许多关于治病的大法(亦称治则),使医家对疾病的治疗,有法可依,有规律可循。它指出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有正治、反治,有反佐以取之,以及上取、下取、内取、外取、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等多种治病大法。例如寒者热之,热者寒

11、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耎(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又如: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素问至真要大论)再如: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素问阴阳应像大论)等等。张仲景先师在伤寒杂病论中,论病、辨证、立法、选方,随证加减,依法变化,有法有方,选药精

12、当,具体体现了内经治病大法的精神,开用方药治病的先河,垂法于万世。后世医家把治疗法则又归纳为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八大法则。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运用和研究发挥,又在这八大法则基础上,结合内经治病大法的精神,创制出许多更具体的治法,例如汗法中有辛温发汗法、辛凉发汗法、滋阴发汗法等;下法中有急下存阴法、增液承气法、养血润下法等;温法中有温中健脾法、温肾助阳法、温阳化气法等;补法中又分出峻补、缓补、温补、凉补、补心、补肾、补脾、补肺法等等,此不详举。还可把八法中的各法互相交叉配合,则可以说治病方法变化无穷。所以前人曾说病有千端,法有万变,圆机活法,存乎其人。八法之中百法备焉。我们要时时把这些

13、治法精神运用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一般说,在临诊时运用中医理论,确定主证完成辨证以后,就要进行论治。论治首先是立法(确定用何种治法),把治法确定以后,就要根据法去选方、用药。前人把这种方法称做以法统方,意思是说要根据治法的要求去选用方剂及加减药物。例如立法是辛凉解表,那么可选桑菊饮或银翘散方去随证加减。如果疾病处在初起阶段,头痛、发热、口渴、脉数、温热之邪居于卫分尚浅,则可用桑菊饮加减;如果病邪虽然仍在卫分,但病人出现咳嗽、口渴、咽喉微痛等邪盛的症状,则可用银翘散加减。如果立法是急下存阴,则可选用大承气汤加减。如果立法是清泻心胃火热,佐以解毒,则可选用凉膈散加减。总之,要根据立法去选方。当然,方剂

14、中的药物加减变化,也要体现出法中的要求,更好地反应出治法的内容,以提高疗效。前人称此为方中有法。例如:当选用大承气汤急下存阴时,若看到病人年岁已老,平时体弱,就可以把方中的芒硝去掉,改为元明粉,这样既能达到泻下的目的,又比较平稳不伤正气。再如用凉膈散加减时,考虑到立法中还有佐以解毒(因凉膈散证多有口舌生疮等),所以就可以再加银花、蒲公英等,以加强解毒,更好地满足法的要求,提高疗效。至于补有峻补、缓补、凉补、温补,泻有急下、缓下以没攻补兼施等等治法,均有相应的方剂可供选用。以上仅举了几个简单例子,以说明以法统方、方中有法的精神。我们在临床辨证论治时,一定要理、法、方、药一致,选用方剂要根据治法的要求。3.运用前人成方要随证加减,灵活变化在临床上运用前人的方剂时,还应根据具体证情随证加减,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