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9092092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5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急救五项技术,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通 气,又称人工呼吸器或加压给氧气囊( AMBU ),它是进行人工通气的简易工具。与口对口呼吸比较其供氧浓度高,且操作简便。 在病情危急、来不及气管插管时,可利用加压面罩直接给氧,使病人得到充分氧气供应,改善组织缺氧状态。 它由弹性呼吸囊、呼吸活瓣,面罩或气管插管接口和氧气接口等组成。辅助装置有面罩、氧气、流量表、氧气连接管。,简易呼吸囊,(1) 适应证:是否有使用简易呼吸囊的指征,如急性呼吸衰竭时出现呼吸停止或呼吸微弱经积极治疗后无改善,肺通气量明显不足者;慢性重症呼吸衰竭,经各种治疗无改善或有肺性脑病者,呼吸机使用前 或停用呼吸机时。 (2) 禁

2、忌证:评估有无使用简易呼吸囊的禁忌证,如中等以上活动性咯血、心肌梗死、大量胸腔积液等。,简易呼吸囊,1.立即通知医生。 2.连接面罩、呼吸囊及氧气,调节氧气流量1015升/分(供氧浓度为 40% 60%)使储气袋充盈。 3.开放气道,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松解病人衣领等,操作者站于病人头侧,使患者头后仰,托起下颌。 4.将面罩罩住病人口鼻,按紧不漏气。 5.挤压呼吸囊:分单手与双手挤压呼吸囊两种方法。,操作程序,1.使用时注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潮气量 812ml/kg;呼吸频率1012次/分;吸呼时间比成人一般为1:1.52。 2.活瓣漏气可使病人得不到有效通气,要定时维修 3

3、.挤压呼吸囊时,压力不可过大,约挤压呼吸囊的1/32/3为宜,亦不可时快时慢,以免损伤肺组织,造成呼吸中枢紊乱,影响呼吸功能恢复。 4.发现病人有自主呼吸时,应按病人的呼吸动作加以辅助,以免影响病人的自主呼吸。 5.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解释应用呼吸器的目的和意义,缓解紧张情绪。,注意事项,气管内插管术,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导管,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是一种气管内麻醉和抢救病人的技术,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气管或支气管内插管是实施麻醉一项安全措施。,气管内插管的适应证,在全身麻醉时:呼吸道难以保证通畅者如颅内手术、开胸手术、需俯卧位或坐位等特殊体位的全麻手术;如颈

4、部肿瘤压迫气管,颌,面,颈,五官等全麻大手术,极度肥胖病人;全麻药对呼吸有明显抑制或应用肌松药者;都应行气管内插管。 气管内插管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呼吸衰竭需要进行机械通气者,心肺复苏,药物中毒以及新生儿严重窒息时,都必须行气管内插管。 某些特殊麻醉,如并用降温术,降压术及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等。,气管内插管的禁忌症,绝对禁忌:喉头水肿、急性喉炎、喉头粘膜下血肿,插管损伤可引起严重出血,除非急救,禁忌气管内插管。 相对禁忌: 呼吸道不全梗阻者有插管适应症,但禁忌快速诱导插管。 并存出血性血液病。 主动脉瘤压迫气管者,插管可能导致主动脉瘤破裂。 麻醉者对插管基本知识未掌握,插管技术

5、不熟练或插管设备不完善者。,插管前准备,1.选择合适的气管导管,2.准备合适的喉镜,导管内导丝、吸引管、牙垫、注射器等;准备麻醉面罩和通气装置;听诊器、氧饱和度监测仪。,经口腔明视气管内插管方法,借助喉镜在直视下暴露声门后,将导管经口腔插入气管内。 将病人头后仰,双手将下颌向前、向上托起以使口张开,或以右手拇指对着下齿列、示指对着上齿列,借旋转力量使口腔张开。 左手持喉镜柄将喉镜片由右口角放入口腔,将舌体推向侧后缓慢推进,可见到悬雍垂。将镜片垂直提起前进,直到会厌显露。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经口腔明视气管内插管方法,如采用弯镜片插管则将镜片置于会厌与舌根交界处(会厌谷),用力向前上方提起,使舌

6、骨会厌韧带紧张,会厌翘起紧贴喉镜片,即显露声门。,经口腔明视气管内插管方法,如用直镜片插管,应直接挑起会厌,声门即可显露。,经口腔明视气管内插管方法,以右手拇指、食指及中指如持笔式持住导管的中、上段,由右口角进入口腔,直到导管接近喉头时再将管端移至喉镜片处,同时双目经过镜片与管壁间的狭窄间隙监视导管前进方向,准确轻巧地将导管尖端插入声门。借助管芯插管时,当导管尖端入声门后,应拔出管芯后再将导管插入气管内。导管插入气管内的深度成人为45cm,导管尖端至门齿的距离约1822cm。,压胸部时,导管口有气流。 人工呼吸时,可见双侧胸廓对称起伏,并可听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 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

7、,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 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 如能监测呼气末CO2浓度或分压(ETCO2)则更易判断,ETCO2图形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确认导管已进入气管内,经鼻腔盲探气管内插管方法,插管时必须保留自主呼吸,可根据呼出气流的强弱来判断导管前进的方向。 以1%丁卡因作鼻腔内表面麻醉,并滴入3%麻黄素。 选用合适管径的气管导管,以右手持管插入鼻腔。寻找呼出气流最强的位置。 在声门张开时将导管迅速推进。接麻醉机可见呼吸囊随患者呼吸而伸缩,表明导管插入气管内。如导管推进后呼出气流消失,为插入食道的表现。应将导管退至鼻咽部,对准声门利于插入。,气管内插管的并

8、发症,插管操作技术不规范,可致牙齿损伤或脱落、粘膜损伤出血、下颌关节脱位。 浅麻醉下行气管内插管可引起剧烈呛咳、喉头及支气管痉挛;心率增快及血压剧烈波动而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跳骤停。 气管导管内径过小,可使呼吸阻力增加;导管内径过大,或质地过硬都容易损伤呼吸道粘膜,甚至引起急性喉头水肿。 导管插入太深可误入一侧支气管内,引起通气不足、肺不张。导管插入太浅时可意外脱出。,止 血,1. 出血类型和判别(1), 是哪种类型的出血? 动脉出血:其特点是从伤口喷射出、搏动性、 鲜红色血液。 静脉出血:从伤口溢流出、暗红色血液。 毛细血管出血:从伤口渗出、鲜红色血液。,出血类型和判别(2), 是外出血还是

9、内出血? 外出血:血液自体表流出。 内出血:血液流入深部组织、内脏、体腔。,止血方法: 动脉出血:指压法、止血带、血管钳。 静脉出血:加压包扎。 伤口出血:填塞、抬高患肢。,二、失血量的评估 由于出血的情形和损伤程度不同所致的失血量也不同 当失血量5%时机体的代偿可无明显症状。 当失血量20%时,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出冷汗,烦躁等休克症状。 当失血量达40%时不及时抢救有生命危险。 全身血量约等于自身体重78%,1、指压止血法,要点:根据动脉的走 向,在出血伤口的近心 端,用手指压住动脉 处,达到临时止血的目 的。适用于头部、颈部、 四肢的动脉出血。,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指压止血法,2、

10、填塞止血法,要点:用凡士林纱布或无 菌纱布条填入创口或体内,达到临时止血目的。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体腔或肢体深部血管出血。,3、加压包扎止血法,要点: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毛巾、布块折叠成比伤口稍大的“布垫”盖住伤口,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紧 紧包扎,其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目的为宜。此种止血方法,多用于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4、止血带止血法,要点:上止血带的部位要正确,上肢在上臂的上1/3,下肢在大腿的中上部;止血带部位要加衬垫,松紧适度(伤口不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使用止血带注意事项, 必须在醒目位置标明伤员使用了止血带! 必须标明上止血带的时间,认真交接班。 必须每隔40 50分钟放松止

11、血带35分钟。 在放松止血带时,必须要用指压法、填塞法、直接压迫法等控制、减少出血。 尽快送伤员到手术科室,寻因止血。,止血带止血法,5、钳夹、结扎、缝合止血法,要点:借助止血钳、缝针 缝线,夹住出血血管并结 扎,达到止血目的。此种 止血方法,多用于大血管 出血,需要器械和外科技 术。,包 扎,包扎的目的:止血、止痛、防污,包扎对象,脑膨出:碗扣、包扎固定、侧卧。 胸外伤:塑料或厚敷料盖伤口、包扎固定、半卧。 连枷胸:厚敷料盖骨折部、胶布由背部拉贴至胸。 腹内脏器脱出:严禁回纳冲洗、表面覆盖敷 料、碗扣包扎固定。 体内异物:严禁拔出、周边垫高、敷料覆盖、包扎固定。 烧伤:创面三不(水泡不剪破、

12、不清除腐皮、创面不涂药)。,三角巾包扎法,三角巾包扎法,固定,目的:固定制动、减轻疼痛、防止再损伤。 材料:木板、金属夹板、充气性夹板、自身。 原则:止血包扎、牵引、跨关节、松紧适度,指(趾)端外露、外露骨折端不送回伤 口,畸形不复位。 重点:颈托脊柱板的使用 颈椎骨折固定:有怀疑就要固定(颈托、沙袋)。 胸腰椎骨折固定:半卧硬板、固定,固定,以下情况必须对伤者进行颈托 固定和腰椎的保护: 伤情一时不明或多发性损伤者; 有意识改变,不能诉说和定位者; 明确诉说有颈部和腰部疼痛、活动受限者; 四肢、躯干未见明显外伤,却有感觉和活动障碍者; 在锁骨上水平有钝器伤者,或其他怀疑有脊椎损伤者。,固定脊

13、柱, 防止脊椎弯曲和扭转,不得用软担架和徒手搬运。 固定时,由4-6人用手分别扶托伤员的头、肩、背、臀、下肢,动作一致将伤员抬到硬木板上或使用背板、铲式担架。 颈椎骨折伤员应仰卧、上颈托,无颈托时可用砂袋或衣服填塞头、颈部两侧,防止头左右摇晃,再用布条固定。 胸椎、腰椎骨折伤员应卧于硬木板或背板上,并将伤员妥善固定。,搬运,原则:重伤优先、科学规范(不能随意)。 器材:担架、急救毯、折叠椅。 徒手法:单人、双人、三人。 特殊伤员搬运: 脊柱:轴线转动(整体翻身法)。 颅脑:侧卧、颈托。,脊柱骨折搬运要点,脊柱骨折四人搬运法: 一人在伤病人的头部,双手掌位头部两侧,轴向牵引颈部; 另外三人在伤病人的同一侧,手掌向上平伸到伤员肩背部、腰臀部、膝踝部的对侧,单膝跪地,一起抬起伤员。,脊柱骨折搬运要点, 四人同时用力,保持脊柱为一轴线,平稳将伤病人抬起,放于脊柱板或担架上。,The end,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