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2025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13.《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夜莺的歌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 夜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教学重点、了解被称为“夜莺”的孩子是怎样帮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了解开头三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之间的相互照应。教学难点“小夜莺”的机智来自思维敏捷,敏捷的思维来自热爱祖国的感情,这一点难于理解。教学用具幻灯片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要流程)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个性化补充课前三分钟齐读日积月累。复习旧知识。初闻歌声1、学习课文第一段,让学生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联系上下文读读,体会体会。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第三到第十九自然段,两生上台演

2、一演军官和小夜莺,从对话中去体会、去品味。“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小夜莺把问话故意岔开,避免了正面回答,看似一副糊涂的样子,却有着格外清醒的头脑。从字里行间流露出小夜莺的乖巧、机智。学生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中,做到了“口而诵,心而维”,边朗读边揣摩,从中体会到这是有意吸引敌人的歌声。自问自答理解歌声自问自答理解歌声1、学习课文第二段,让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2、教师出示:“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的,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3、教师充当“向导”的角色,引领学生比较:“

3、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他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两句话意思有什么不同?学生展开讨论。通过对文本的朗读和理解,使孩子们感受到小“夜莺”的机智。引导学生自问自答,同桌练习一个问一个答,扩大了训练面,学生各有所得。比较异同破译歌声1、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继续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2、四人小组讨论歌声的作用有何不同,破译歌声的含义。结合语境,让学生探究既然那歌声已经没有什么新鲜的意思了,为什么夜莺还是兴致勃勃地唱着?通过朗读,学生感悟出小夜莺为了不引起敌人怀疑,发出信号后仍继续唱歌,同时也表达了他临战前的兴奋。体会夜莺传递情报的巧妙。探究寻根深挖歌声1、齐读课文第五段中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2、教师出示:“从孩子的嘴里飞出宛转的夜莺的歌声。那歌声即使是听惯了鸟叫的人也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叫有什么两样。”3、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探究寻根,表面赞扬宛转的歌声,实则颂扬小夜莺勇敢、机智和热爱祖国的品质,悟出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深意,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拓展知识,体会桂林的美。布置作业1、抄写含义深刻的句子。板书设计13 夜莺的歌声诱敌上钩迷惑敌人机智勇敢热爱祖国报告敌情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