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1986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英语教学案例集锦篇一: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姚春艳人教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第六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这个单元重点语法项目之一是学习使用形容词的比较级, 通过预习学生们认为自己已经了解了形容词的变化规律,让他们把这个单元里所有的形容词都变成比较级形式,因此,一道预习性质的作业题就出炉了。但就是这次作业让我对初中英语教学又有了新的认识。“教给学生一杯水,你就要有一桶水。”坦言之,我在学习与教学中对形容词的比较级等一系列问题是有一定研究的,但对什么样的形容词没有比较级变化,我却从未深入思考过。这次事件给了我很大的

2、触动,让我有机会能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最终使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自身的课业知识的丰富与不断提高是英语教师基本文化素质之一。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关于学校教学大纲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只是他的知识视野中的起码常识。”这一点从成为英语教师的第一天开始,我就一直在践行着自己的这个想法,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英语教学法,尽可能多的阅读英语前沿的书报杂志等,在很大程度上现在我可以十分自豪地说教初中英语我已经完全胜任,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好手了,但今天的这件事让我重新找到了自己课业知识的新增长点,从这点上来说“教学相长”真的很不错!我们不要满足于有一桶水,而是要有常流常新的活水。在新课程的教学中,作为

3、一线教师,不管你的学历有多高,资历有多深,靠吃老本儿是不行的,一日不学习就会很快让你感觉到知识和能力的匮乏,就不能真地做到“与时俱进”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的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英语在我国一直以来就是作为外语来进行教学的,并没有真正把它作为“语文”一样的语言课来讲,再加之缺少语言环境,所以学生对英语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地位。首先是教师领着学习,权限在于教师,学生不能够获得思维的较深层次的发展,而进行主动有效的思考。其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自觉地回避了一些问题。例如针对讲解形容词比较级时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可比较的

4、,所练习的也只限于这个范围,无形中回避了那些不可变的形容词类别。这样授课简单了,学起来容易了,但却让学生的思维更加简单化,缺乏了深度和广度的延展。再次,这一点不仅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当我们发现了有些形容词不能有比较级时,在查找资料时也遇到了类似的事情:所查的十余本语法书中,仅在现代英语语法中有详细的列举(P103-104);在朗文英语语法中简单的说了一下有些形容词是可分级的,有些是不可分级的,但讲得也只是一带而过,不十分清楚;或者有的资料只简单的列举几个没有变化的单词而已;其他的根本没有提及,教材的附录部分竟也是如此。在我的教学中,以前也讲过形容词的比较级,却没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甚至我自己也

5、忽略了这个问题;今天学生通过,在完成预习的作业时发现了这个问题。这得益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的改变,在教学中,自觉地在很多方面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给予了他们许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其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了,能力也相应有所提高,这也给教师自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此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授人以渔”是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求发展,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谋未来,让学生学会享受学习,让学生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和终生学习的能力。这就是把开启智慧之门的一把最珍贵的钥匙学习方法给了学生。这不仅要求我们教师时刻要有

6、方法意识,更要用我们丰富的经验阅历给学生们以随时随地的指导。“亲其师,信其道”是对师生关系与教学效果的最精妙描述。现代的教育需要亲密的师生关系,可是再亲密的师徒之间也有距离感,然而伙伴则不然。因此,如果你童心未泯,就请和学生们融为一体吧,你的意志会在他们中得到很好地执行,你的希望会在他们中放飞,他们会成为你的一面面真实的镜子,他们会给你出谋划策并为此努力求真?。篇二: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根据以上的单元特点, 我认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应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能真正让学生动手制作smoothi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让两个班的每

7、个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而我自己也准备了榨汁机、酸奶、纸杯、刀等制作smoothie需要的东西。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第一节课在1班上,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一开始很顺利,学生很兴奋地看着我制作smoothie,听着我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一杯smoothie很快制作好了。是该给学生品尝的时候了,然而当学生看了看做好的smoothie的样子,闻了闻味道,说什么也不肯尝试。上课前一天我亲自在家做了一杯smoothie,说实话,的确没有“卖样”,而且闻起来味道也不怎么好,但喝起来味道还不错,据说还有美容、保健的功效。然而,不管我怎样劝说,还是没有人愿意尝一口。学生不愿喝,当然就没

8、兴趣用自己带来的新鲜水果来制作smoothie。可以说,我这堂课的教学失败了,我看着剩下的酸奶,灵机一动我决定把下节课制作水果沙拉提前来上。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觉得还是有缺憾。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这些学生真不懂配合。 这堂课不成功,本应马上进行总结,加以改正。但在2班紧接着就有第二节课,而且还有老师来听课。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教室,按照我的计划进行教学。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能很积极的响应,在我在制作时,很多学生在认真看,我在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在认真听,还小声地复述,有的还作笔记。当smoothie做好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品尝,

9、引得听课的老师也要求品尝一下。在轮到由学生自己边制作smoothie,边用英语介绍材料以及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都愿意上来试一试,而且做得也很好。可以说这堂课比较成功。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准备,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果?上完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发现我在备课时忽略了备人,忽略了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由于我是2班的班主任,因此很了解2班学生的特点:活波、积极、爱尝试,在备课时可能不自觉地以2班作为对象;而对1班的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这堂课失败。根据以上的单元特点, 我认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应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能真正让学生动手制作sm

10、oothi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让两个班的每个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而我自己也准备了榨汁机、酸奶、纸杯、刀等制作smoothie需要的东西。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第一节课在1班上,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一开始很顺利,学生很兴奋地看着我制作smoothie,听着我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一杯smoothie很快制作好了。是该给学生品尝的时候了,然而当学生看了看做好的smoothie的样子,闻了闻味道,说什么也不肯尝试。上课前一天我亲自在家做了一杯smoothie,说实话,的确没有“卖样”,而且闻起来味道也不怎么好,但喝起来味道还不错,据说还有美容

11、、保健的功效。然而,不管我怎样劝说,还是没有人愿意尝一口。学生不愿喝,当然就没兴趣用自己带来的新鲜水果来制作smoothie。可以说,我这堂课的教学失败了,我看着剩下的酸奶,灵机一动我决定把下节课制作水果沙拉提前来上。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设计,所以觉得还是有缺憾。说实话,当时我觉得这些学生真不懂配合。 这堂课不成功,本应马上进行总结,加以改正。但在2班紧接着就有第二节课,而且还有老师来听课。于是,我只好硬着头皮走进教室,按照我的计划进行教学。 然而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能很积极的响应,在我在制作时,很多学生在认真看,我在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在认真听,还小

12、声地复述,有的还作笔记。当smoothie做好时,许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品尝,引得听课的老师也要求品尝一下。在轮到由学生自己边制作smoothie,边用英语介绍材料以及制作步骤时,很多学生都愿意上来试一试,而且做得也很好。可以说这堂课比较成功。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准备,同样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教学结果?上完课后,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个问题。我发现我在备课时忽略了备人,忽略了不同的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由于我是2班的班主任,因此很了解2班学生的特点:活波、积极、爱尝试,在备课时可能不自觉地以2班作为对象;而对1班的学生了解不多,因此导致了这堂课失败。我还是有点不甘心,于是在总结经验以

13、及在和1班班主任交谈以后,我决定把第一课时未完成的内容补上。第二天上课,我准备了45杯smoothie(1班学生每人一杯),上课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并放了一段大多数学生喜欢的音乐,趁这个机会把smoothie放到了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要玩一种猜物游戏(猜猜面前这杯饮料是用什么做的),猜对有奖,但规则是不许看,也不许闻。我数1、2、3,大多数学生按照要求一饮而尽。当然大多数学生都猜不到这种味道还不错的饮料是他们昨天“死也不喝”的smoothie。有这样的开头这堂课也就变得顺利起来了。从这样的一堂课,我体会到什么是“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目的和意义。“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精华,所谓“夫子教

14、人,各因其材”,就是指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的这一重要教学方法和原则。要做到“因材施教”,这就要求全面深入研究学生,了解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其次,要面向大多数,教学深度和进度都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接受,同时注意集体教学条件下的个别对待。第三,要采取有力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加速学习(跳级),减速学习(延长学时),组织兴趣小组等,把因材施教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使学生都能从自身实际出发,更好地学习成材。换句话说,因材施教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符合其身心发展所需的教育,这是一种适应性教育。如果不顾学生个体差异,用一种模式、一种方法使学生被迫地被动地接受教育,实在太不平等。活生生的人的个性

15、之光将暗然失色,源源不绝的人的智慧之泉则面临冰冻甚至枯竭;充满幻想的人的创造灵感会消隐殆尽。这些道理大家都懂,但真正做得好又确实不易。所以,它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这个问题,并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使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更进一步。篇三: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建昌县药王庙中学邱学文20XX年5月初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根据以上的单元特点, 我认为本单元的第一课时,即导入课应一方面让学生掌握知识点,另一方面能真正让学生动手制作smoothie,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提前让两个班的每个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水果,而我自己也准备了榨汁机、酸

16、奶、纸杯、刀等制作smoothie需要的东西。我想这节课一定会生动、有趣,受学生欢迎。第一节课在1班上,我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一开始很顺利,学生很兴奋地看着我制作smoothie,听着我用英语讲解制作步骤,一杯smoothie很快制作好了。是该给学生品尝的时候了,然而当学生看了看做好的smoothie的样子,闻了闻味道,说什么也不肯尝试。上课前一天我亲自在家做了一杯smoothie,说实话,的确没有“卖样”,而且闻起来味道也不怎么好,但喝起来味道还不错,据说还有美容、保健的功效。然而,不管我怎样劝说,还是没有人愿意尝一口。学生不愿喝,当然就没兴趣用自己带来的新鲜水果来制作smoothie。可以说,我这堂课的教学失败了,我看着剩下的酸奶,灵机一动我决定把下节课制作水果沙拉提前来上。虽然也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标,但因为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