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1607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篇一:初二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案一“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对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受浮力的探究,认识浮力。经历探究浮力大小以及“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知道阿基米德原理。在探究浮力的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容器、乒乓球、金属块、大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鸡蛋、食盐、溢水杯、小烧杯等。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播放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视频或展示巨轮远航、气球腾空的图片引入课题。四、阿基米德原理(二)新课教学(1)板书:1.认识浮力演示图1,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遇到的哪些物体受到了浮力的作用?你是怎样知道它受到

2、了浮力的作用?请举例说明。学生开始可能会以在水中上浮或漂浮的物体为主举例,逐步地会有学生意识到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浮力。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会受到浮力?怎样知道它是否受到了浮力浮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你认为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受到浮力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物体在浸入液体或气体时,会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在物理上就叫做浮力。在实验室里,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两次测量求出浮力的大小。在我们举过的事例中,物体都受到了浮力的作用。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是否相同?为什么学生一般会想到在各种不同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浮力不相同。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浮力的大小(2)板书:2.探究浮力请你对浮力的大

3、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提出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学生一般会从浮力的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液体入手进行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有关,也可能与液体有关。学生可能猜想出的因素一般有: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与周围物体有关的因素:液体的密度;液体的多少;被排开的液体体积。过分析,我们可以把上述猜想归结为以下4个:物体的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液体的密度;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样来设计这一实验呢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探究以上的一个或几个猜想,并注意这些因素是怎样影响浮力的大小的。巡视中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兼顾学生对猜想的选择情况,进行正

4、确引导,保证每个猜想都有多组学生来验证。 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典型展示。通过大家的合作探究,我们对提出的猜想进行了验证。大家得出的结论是: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的密度和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无关。请大家思考:物体在密度大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大时,物体受到的浮力是否一定大?在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同时,物体可否受到相同的浮力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不难回答;况且也有学生在实验中已发现在密度小的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的话浮力也可较大。既然在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都不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的大小可能相同。再说“浮力

5、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是否欠妥?那么,浮力大小到底跟什么因素有关?又是怎样的关系呢学生可能会猜想浮力与排开液体的质量、重力有关;浮力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或成正比为了验证浮力的大小是否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相等或成正比,又应当怎样来设计实验呢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用不同物体、不同液体定量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大小的关系。巡视中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指导,进行正确引导,保证每组学生都能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典型展示。篇二:八年级物理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 张瑞祥阿基米德原理教学设计张瑞祥武汉市江夏区庙山长城中学430200教材内容: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

6、二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材分析:阿基米德原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力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深入理解液体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又为进一步学习机械效率打好了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涉及到的计算公式比较多,内容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学起来总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因此,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推理等方法,努力激发使这一部分教学不枯燥,争取调动全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探究学习,理解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过程与方法通过几个连续的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浮力,学会探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实验法、推

7、导法,熟练应用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对比法、排除法解决不同的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教学重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探究方法设计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日常生活中所积累的浮力知识非常多,有些探究活动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以解决课时紧张的问题。方法运用:运用运用实验法对浮力的存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探究;运用排除法、推导法确立与浮力大小相关的因素。教具:(每组学生都有) 弹簧秤、木块、石块、水槽、矿泉水瓶多个、体积相等的铜块和铝块、溢水杯、小筒、牙膏皮、塑料袋多个、烧杯大小各一个、量筒、剪刀等,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问题驱动1教

8、师出示两个等大的小球:一个为白色乒乓球,一个为黑色铁球。设问11 把两个小球浸没在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实验一实验演示,验证学生的回答。设问12 为什么乒乓球会浮上来,铁球会沉下去?学生猜想11 乒乓球更轻,铁球更重。学生猜想12 轻的物体都会浮上来,重的物体都会沉下去!教师将学生的猜想稍作整理后写在黑板上。教师:刚才有的同学说了乒乓球会上浮的原因是乒乓球更轻,铁球更重则下沉;有的同学交流讨论后还总结出了“轻的物体都会浮上来,重的物体都会沉下去”这一“规律”。设问13 是不是“重的物体一定会沉下去,轻的物体一定会浮上来?”2学生实验教师:下面注意你们桌上的小铁块和木块,你们用弹簧秤

9、分别称一下它们的重量后都浸在水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实验二学生实验后笑着否定了猜想11和猜想12。教师:同学们通过实验否定了上述自己的猜想。物体“浮起来”还是“沉下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实际上,一个完全不会游泳的人跳到深水里会怎样(学生笑着回答)?但根据你们语文课本上的“死海不死”知识,他跳到“死海”里却是另一番情景了。(后记:学生对语文这一不同学科的知识迁移很有兴趣)。出示课件“死海不死”,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教师:为什么人在“死海”中“不死”及“为什么乒乓球会浮上来,铁球会沉下去?”这就是我们本章所要讨论的话题“阿基米德原理”。二、引导学生定性研究浮力指导学生做“称重法测浮力”实验。实验

10、三学生做“称重法测浮力”实验,教师指导。设问21 刚才同学们实验时有两种不同的测试步骤:先在空气中测铁球重量和先在水中测铁球重量。这两种做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后果?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错误。设问22 铁球在空气中和水中时,弹簧秤的示数变化说明了什么?你能试着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猜想21 在水中的铁球受到了一个向上的力。学生猜想22 在水中的铁球变轻了。引导学生由GmggV证明猜想22的不正确性;请出支持猜想21的同学来说明理由。用受力分析来引导归纳浮力的定义,再由此引导出F浮GF。用平衡力的知识,明确浮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教师由F浮GF引出的实验是用弹簧秤两次称重量法求浮力,给出“

11、称重法”求浮力的定义。三、对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探讨教师:我们现在来研究浮力的另一因素:浮力的大小,看看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四(溢水杯盛满水,水面上有一空金属盆,溢水口处下方置一烧杯)往空盆中逐渐加入小石块,可看到溢出的水越来越多。学生(看到石块越多,物体越重却未下沉,则说明浮力越大)交流、讨论。猜想31 物体的重量(质量)越大,浮力越大;猜想32 浮力的大小与浸没的体积有关;猜想33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有关。教师:这个实验是历史上“曹冲称象”的简单模型(讲述“曹冲称象的启示”)。刚才同学们的猜想31的浮力的大小与物重有关,是不是这样呢?不同猜想的支持者相互讨论一下,然后自

12、己动手做一下实验。实验五(学生实验)(1)逐渐用手向下按木块,观察溢水量,同时体会这只手的感觉(如图2所示)。(2)两个一样大小的小球(一个为铁球,一个为橡皮泥球),“称重法”比较两者浸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大小。引导学生归纳(否定学生猜想31)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无关,而与排开的水的多少有关。四、浮力大小定量分析教师:我们已经知道,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的多少有关,到底是什么关系呢?下一个实验要研究这一问题的,有两个小问题:(1)浮力的大小;(2)排开水的多少(如何衡量多少?)。设问41 请同学们看看,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如何设计?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提示:称重法测浮力实验的步骤可不可以颠倒

13、?如何测水的多少?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选定器材,制定实验方案。学生的选用不同的器材方案:选用了量筒;选用了天平;系好了绳子的小烧杯。两种略有不同的实验方案:一种为以m排水、G排水来衡量水的多少,另一种为V排水来衡量水的多少。 实验六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的多少的关系研究。学生实验,教师在旁指导。(后记:大部分学生是用排水来衡量水的多少,且他们是用量筒测体积,利用了公式G排水水gV水)实验结果:浮力F的大小与V排水成正比;浮力F的大小与m排水成正比;浮力FG排。引导学生从浮力的方向、大小对前面的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A浸在水(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B浮力的大小等于被物体排开的水(

14、液体)受到的重力的大小。(即阿基米德原理)五、气体的浮力(略)六、小结(逐一回顾学生的各猜想)1小结:在本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可以解释什么问题?2根据本节课探讨的内容,你对我们黑板上的哪些猜想能得到证实或明确排除?3本节课中老师的哪些问题用本节课的内容还无法解决?教师:对于“为什么乒乓球会浮上来,铁球会沉下去?”。我们现在无法解答,这将是我们后面所要讨论的话题物体的沉浮条件。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去交流、讨论、预习一下。七、作业(课件、实物同时出示)一个两端开口的矿泉水瓶倒立,置一乒乓球(如图3)。一手悬空拿住瓶子,一手往里面快速注入水,乒乓球会怎样?如果用手托住(堵住)瓶口,乒乓球又怎样?自己回去之后反复多做几次,把你的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同时再查资料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去解释一下,写一篇小论文。结束语 这次作业的内容将是我们下节课讨论的问题:“浮力产生的原因”。板书 设计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2表达式: F浮=G排3导出式: F浮= G排= m排g= 液 gV排4适用范围:液体和气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