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2019届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超**** 文档编号:90913351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3.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2019届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2019届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2019届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2019届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2019届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2019届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靖江市滨江学校2019届九年级一模考试语文试题(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滨江学校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我们走过乡野,你在田间辛勤耕yn( );我们走过城市,你在工地挥汗如雨;我们凝mu( )办公室,你双手如梭,代码在指间行云流水;我们tio( )望钻井平台,你向深远处勘探,黑色的液体汩汩作响我们看见一个个中国人在自己的位置上奋发,将旺盛的生命力hun( )发为光与热。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2分)A.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王铮亮与已过世的王之炀老人隔空对唱长恨歌,戳中网友泪点。B.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C.家庭教育的责任是: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

2、好人生第一个台阶,这也是良好家风传承的关键。D.“女儿回来没?”妈妈说:“回来一会儿了,你怎么还没接着?”3.下列说法有错误是 ( )(2分)A. 5月21日发射升空的中继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B.我国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C. 2019年3月22日在全国上映的老师好以富有真实感的细节打动无数观众。(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老师好打动观众”。)D. 社戏故乡都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1)一(4)每题1 分,第(5)题4 分)(1) 愚者暗于成事, 。 (2) ,多易必多难。(3) 夕日

3、欲颓, 。 (4) ,只把春来报。(5)诗人营造意境或抒发感受常常通过客观景物的描写来表现。李清照渔家傲中 , 写的是拂晓时分的海上辽阔、壮美之景,杜甫望岳中 , 描写的是泰山神奇秀美、雄伟高峻的景象。5.名著阅读。(6分)(1)阅读格列佛游记选段,回答问题。接着他断言道,就他本人来说,虽然没有什么比艺术或自然方面的新发现更让他高兴,他也宁肯失去半壁江山而不愿涉足这样的秘密。他还命令我说,如果我想保全自己的性命的话,就再也不要提及此事了。他对我所介绍的我国近百年来发生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惊诧不已,断言说那些事只不过是集合了阴谋、反叛、谋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之类的东西;是贪婪、内讧、背信弃义、残

4、暴、狂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怨恨和野心混合而成的怪胎。“他也宁肯失去半壁江山而不愿涉足这样的秘密”,“这样的秘密”是指 。该国国王是一个 (填写两个四字词语) 的人。(3分)(2)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多选不得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A. 小王子遇到一条金色的蛇,蛇让小王子驯养它,并且让小王子明白生活的本质是爱就是责任。B. 美猴王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道术精深,连观音菩萨也让他三分,美猴王拜他为师,得名孙悟空,还从他那里学得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事。C.保尔双目失明后,始终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在妻子丽达的帮助下,他写出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获得成功。

5、D.一百零八单好汉个个都有精彩故事,人人都有鲜明外号。如“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的花和尚鲁智深,“血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的行者武松,两人共性是嫉恶如仇、侠肝义胆。E.“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这句话刻画的是范爱农的形象。6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8分)4月10日起,大型专栏报道“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在各媒体推出,学校准备开展“中国力量,你我见证”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吧!【拟写标语】老师拟开展宣传语征集活动,请仿照上半句,并根据下列划线句的内容将下半句补充完整。(2分)共和国的奋斗史诗,激荡着中国人民百折不挠、砥砺前

6、行的奋斗精神。读懂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见证中国人民一往无前、高歌行进的强大力量。上半句:走进祖国奋斗史诗 下半句:_【设计活动】中国力量体现在我国的方方面面,请你根据示例为主题班会再设计两种表现方式。(4分)示例:科技进步我来赞 _ _【探究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和表格,写出探究结果。(2分)据我国文物学会计算,自1840年鸦片战争伊始,我国文物受损、流失严重。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国力日益强盛,追讨海外流失文物成为全民行动,丢失的文物逐渐从其他国家返还回国,如下图所示:(仅为部分数据)时间2011年3月2011年10月2015年4月2019年3月回归文物14件322件200件796件探究结果: 二

7、、阅读理解(60分)(一)阅读杜甫诗歌严郑公宅同咏竹,完成下题。(6分)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翦伐,会见拂云长。注释: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当时杜甫在严武的节度使府中任职,杜甫希望严武赏识自己。箨(tu):笋壳。帙(zh):包书的布套。书帙,书套。娟娟:美好。但:只翦(jin):同剪。7.(1)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写了新发之竹,“半含”“才出”抓住了春笋蓬勃生长的典型过程。竹生长是看不见的,作者化静为动,用“含”,“出”把竹的生长过程写活了。B.颔联记叙了诗人在竹下读书,品尝美酒。“色侵书帙晚”,欣赏新

8、竹,不知不觉天色暗了下来,“阴过酒樽凉”,天色阴暗,酒器也显得更加清凉了。来源:学&科&网C.“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尾联作者展开想像,仿佛看到了高高的竹已经伸入云端,轻轻的拂动着。D.这首诗清新雅致,风格与作者杜甫一贯的“沉郁顿挫”诗风有异。(2)请赏析颈联“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一句的妙处。(2分) (3) 这是一首咏物诗,分析整首诗的艺术手法并结合尾联说说你的理解。(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登扫叶楼记,完成811题。(14分)四望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相与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

9、黄叠青。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毕呈于几席。虽乡所谓奇胜,何以加此?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却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选自因寄轩文集,有删改)【注】 四望:山名。王中子:人名。挹:接连。加:超过。差远流俗:尚能远离流俗。可胜计哉:哪里能计算得尽啊。贵益友:把对自己有益的朋友看得很重。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去吾家不一里( ) 是楼起于岑山之巅( )虽乡所谓奇胜( ) 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

10、(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乃”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乃未始一至焉A.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B. 太祖乃悟(赵普)C.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D.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金 坛 王 中 子 访 予 于 家10.翻译下列句子。(4分)(1)语及,因相与以往。(2分)译文: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2分)译文: 11. 本文带给你怎样的启迪?(2分) 三、阅读自然界的“基因大盗”,完成12-14题。(10分)来源:Z+xx+k.Com在意大利、俄罗斯、冰岛以及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沸腾翻滚的硫磺温泉中,生活着一种温泉

11、红藻。这些来自地底的温泉,有的水温高达 56,而且含有大量的砷和重金属,腐蚀性极强。大多数植物和动物都无法忍耐如此高温,但是温泉红藻却能够忍耐如此的高温,实属难能可贵。这种红藻生命力强大不仅体现在不惧怕高温,还表现出超强的耐酸性,它甚至能在 pH 值为0的强酸环境中存活。生物体细胞内的蛋白质和酶会因酸性物质的干扰,使一些生命必需的化学反应发生混乱,而温泉红藻却毫发无损。温泉红藻耐盐性和抗毒性也极高,令人惊讶。在盐度极高的环境中,植物细胞会因太多的盐而汲取水分困难,造成脱水枯萎,可它却安然无恙。对于大多数生命形式来说,砷和汞等毒性物质往往是致命“杀手”,但它对这些有毒元素很不以为然。为了揭开温泉红藻顽强生命力之谜,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和德国海因里希 - 海涅大学的科学家对它的基因进行了解码分析。让研究人员深感震惊的是,这种红藻的生命秘密可归纳成一个字“偷”,从其他生命形式那里“偷”来生存的必要基因,而不是从父辈那里遗传。在温泉红藻身上,研究人员一共发现了 75 种来自其他细菌和古生菌的基因。虽然并非所有的基因都能给它带来明显的进化优势,但确实有许多可以帮助它在极端环境中生存。一种“偷”自细菌的基因能起到类似“泵”的作用,帮助温泉红藻有效地将砷等有毒物质从其细胞中抽走,使其拥有与汞和砷等有毒化学物质共存的能力。还有一种“偷”来的基因功能相当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