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课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905662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PT 页数:155 大小:10.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马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马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马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马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课件(15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CAI课件,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第二节 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第三节 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 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的含义:,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1).世界观,世界观,整个世界,客观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人的意识和思维),人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对人的影响,人与世界,哲 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

2、系,世界观,方法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的角度、途径、程序等。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2).方法论,一般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我们在学习理解每一个哲学概念、原理和理论时都既要将其看作世界观,又要将其看作方法论,学会化理论为方法的本领。这样我们在哲学中就既能得到境界的提升,又能掌握实用的工具。如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从哲学思维方式上看,这是把“是什么”和“怎么样”统一起来,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当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并不是绝对的,两者也有相

3、分离的时候。如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世界观辩证的方法论)、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形而上学方法论)。,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世界观方法论,理 论 化,系 统 化,哲学,(2)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第二,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2.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经历五种形态 远古萌芽形态肉体和灵魂 古代朴素形态原初物质和理念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形态一般和个别 近代的完全形态认识论问题 辩

4、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态。,“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它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 前提和基础。,(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物质和精神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第一性问题属于本体论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人的思维能否认识客观世界的问题。(同一性问题属于认识论问题),思 维 和 存 的 关 系 问 题,思维和存在的 同一性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唯心主义,可知论,不可知论,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

5、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主张社会 存在决定 社会意识,主张社会 意识决定 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坚持联系发 展矛盾的观点,坚持孤立的 静止的观点,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只有既坚持唯物主义,又坚持辩证法,才能全面地认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达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内在统一,才能有科学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和科学的彻底的辩证法。,(3)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第一, 划清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的界限,为我们识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供了科学标准。,第二,划清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界限,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

6、思想武器。,3.哲学的基本派别,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及其发展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朴素唯物论,泰勒斯:,“水”是万物的始基,只有站得高的人,才会有从高处掉进泥坑的权利与自由。,古希腊朴素唯物论,赫拉克利特:火是万物的本原,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中国的朴素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五行说,相生,相克,“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 水生木”,“水克火, 火克金,金克木, 木克土,土克水” 。,中国的朴素唯物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阴阳说、八卦说,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而来,万

7、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把物质理解为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且只是一 种可贵的猜测,在当时没有也不可能被科学所证实。,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7世纪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18世纪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 成就:在反对以宗教神学为精神支柱的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政治变革的先导。 缺陷:A.机械性;B.形而上学性;C.不彻底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由原子构成,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原子 把原子的

8、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洛克,爱尔维修,拉美特里,培根,物质就是原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唯物主义运用于考察人类社会发展,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感觉、意志、观念、心等。,客观唯心主义把脱离人而存在的所谓“客观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如理念、理、绝对观念、上帝、命运等。,(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存在就是被感知,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朱熹,

9、黑格尔,“绝对观念”是世界的主宰,理在事先,下列说法哪些属于主观(或客观)唯心主义: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万物皆备于我; 存在就是被感知;人为自然界立法; 理在事先(朱熹);意念移物; “万物有灵”、“元神不灭”;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陆九渊);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王守仁); 坛经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1)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哲学观点,就是可知论。,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

10、人之性也。,荀子,(2)不可知论: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没有同一性,主张世界不可以认识或不可以完全认识的哲学观点,就是不可知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休谟,康德,回答世界“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公孙龙

11、,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形而上学的两种形式,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17世纪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18世纪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法国“战斗的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天不变,道亦不变”,(1)辩证法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辩证法 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 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承认内部矛盾与否认内部矛盾的对立 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1)一元论: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 的哲学学说 (2)二元论: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 的哲学学说 (3)多元论:认为世界有多个本原 的哲学学说,4.一

12、元论、二元论、多元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物质或精神。,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一元论,二元论,笛卡尔,世界有两个互相平行、各自独立的本原:物质和精神。,物理世界,心理世界,知识世界,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原,世界,多元论,波普,木,水,土,世界有两个以上的本原,多元论,火,金,世界,(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物质观的发展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的始基。 赫拉克利特认为,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古代印度认为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

13、元素和合而成,“缘聚则生,缘尽则灭。”如,人之身体:“地”代表骨骼、肌肤等;“水”代表血液等;“风”代表呼吸等;“火”代表体温等。在因缘聚时才有人体的构造,当缘尽时(缺其中之一)则灭(空)。,中国古代的“五行说”: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水能灭火,火能熔金,金可伐木,木可耕地,土能挡水。,评价:这种物质观坚持从物质世界本身去探寻世界的本原,总的方向是正确的。 但它只是一种猜测,缺乏科学根据,无法解释物质的无限多样性及其内在差别性。,(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原子是当时科学认识已经达

14、到的关于物质结构的最深层次。人们由此认为,原子就是最小的物质单位,各种元素的原子既不能分割,也不能相互转化,原子的属性,如质量不变、广延性、不可分性,被看成是一切物质的共同的属性。,评价: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以自然科学为依据,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的直观性和猜测性,并以此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结构的某一层次,自然观是唯物主义的,但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成为半截子的唯物主义。 但它把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中关于物质结构的学说混为一谈,不懂得两者之间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它无法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经不起自然科学进一步发展的考验,不能彻底战胜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

15、物质观,“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恩格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的物质定义,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能被人的意识反映,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概念的立体审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意义,2、意 识 意识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科学研究证明,银河系大约有150亿年的历史,地球年龄大约有45亿年以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地球上只存在无生命的物质,没有生命,更没有人类,因而也没有

16、意识。大约在30亿年以前,地球上才出现了生命,经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发展,才产生了人,考古发现,人是在300万年以前才诞生的,有了人,才有了人的意识。,(1)、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的生物刺激感应性,岩石风化,葵花向阳,反应特性,刺激感应性,葵花向日,彩蝶逐花,从低等的生物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黑猿灭火,2)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现代原始人 -狼孩卡玛拉,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劳动产生了语言 在劳动和语言的推动下,猿脑变成了人脑,狼孩,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需要产生了自已的器官;猿类不发达的喉头,由于音调的抑扬顿挫的不断增多,缓慢地然而肯定地得到改造,而口部的器官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