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思想汇报.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5376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观思想汇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参观思想汇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参观思想汇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参观思想汇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参观思想汇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参观思想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观思想汇报.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观思想汇报篇一:参观关向应思想汇报今天工厂党支部组织党员参观了关向应纪念馆,学习他的英雄事迹。通过对我党优秀党员关向应同志事迹的学习,使我对革命前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关向应同志为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关向应不朽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矢志不渝,追求革命真理的坚定信念和精神长存。 参观后大家一致表示,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学习关向应同志的革命精神,就是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学习,努力工作。在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经过艰苦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统治,人民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在当代又是我党带领着13亿中国人摆脱贫困向着小康社会迈进,每一名中国人都体会

2、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关向应同志是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一生担任过党和军队许多重要领导职务,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关向应同志因积劳成疾,英年早逝,毛泽东主席痛惜题词:“忠心耿耿,为党为国,向应同志不死。关向应出生于1902年,在不久的日俄战争后,家乡就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从小就看到家乡父老饱受战祸滋扰和侵略者凌辱的情景, 心中十分愤懑。日本侵略者强行实施的奴化教育尤其使他痛恨。因此从小就激发起反帝情绪,做一个中国人,就要有骨气!非把日本帝国主义打走不可!1924年3

3、月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大连市的第一批共青团员。1925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员。他曾历任共青团济南,青岛和山东省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团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共青团中央组织部部长等职务,曾参与领导青年运动,组建各地团组织和团中央的各个工作部门,先后在上海出版列宁青年,少年先锋等青少年杂志,关向应为加强共青团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在白区工作, 领导工人罢工运动, 还曾经被捕入狱。1932年1月,关向应被调到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与贺龙一起率部队转战不息,先后完成了对红二军团与根据地建设,艰苦的长征历程,晋绥解放区的创建,战斗足迹遍及洪湖,湘鄂川黔苏区及华北各地,为革命的最后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4、由于长期繁重的秘密工作和异常险峻的战争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然而,即使在病榻上,关向应仍然十分关心政治,不停地思索着党和军队的大问题,直到临终仍想为党尽力。1946年7月溘然长逝,年仅 44 岁。关向应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他是革命的一生,也是光辉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坚守着一种信念,那就是对帝国主义的痛恨,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和对共产主义的执着,他坚信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用一生来坚守一个信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一个英雄的真实写照。我们后辈人该怎样去记住,怎样去学习,怎样去工作才能不辜负那些为我们今天和平,稳定的生活而牺牲的人们呢?关向应同志是我们学习的

5、榜样,我们也要将这种精神贯彻到我们的学习、工作中,在平凡的岗位上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篇二: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思想汇报尊敬的党组织:7月30,我们在辅导员武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参观学习。同行的有几位党员,预备党员和同学。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为一座石库门式楼房。1921年7月23日起,大会在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会议被一个法国巡捕房密探察觉,代表们立即撤离现场,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纲,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成立了

6、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共一大会址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1996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实施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新建筑的外貌与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相仿,占地面积715平方米。地上一层为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二层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1999年5月27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在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纪念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专门为扩建工程竣工开放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

7、国。汇报人:篇三:参观梅园新村思想汇报参观梅园新村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我们在梅园新村进行了党课教育活动,梅园新村纪念馆位于汉府街,解放前是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南京的办公原址。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由中共代表团办事处旧址、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周恩来铜像、周恩来图书馆等组成,梅园新村是当年国共两党和谈的中共代表团驻地, 这里留下了周恩来总理为革命事业日夜操劳的众多印记。走进梅园新村的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颇具特色的二层建筑墙面上密密麻麻的爬山虎,在这爬山虎的背景前是一尊周恩来总理的铜像,红色的大理石面上周总理的铜像抛弃了一般纪念建筑雕塑有底座的做法,让总理用一种亲民的方式走出来,

8、表现了总理当时身处龙潭虎穴却仍然坚定、沉着、机智、从容。之后我们走入纪念馆,展厅中间是一块大型汉白玉浮雕,上面刻着代表团成员和工作人员群像,浮雕前面的地面上镌刻着,这是当年国共谈判的时间,看着浮雕上每一个共产党员坚定地看着远方的眼神,抚摸着这些数字,时光似乎从身边飞泻而过,在那样的艰苦岁月里,是信仰将他们连结在一起,正是他们的前仆后继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展厅里还有一辆别尔克老爷车。这是周总理当年乘坐的车子。还用来护送过中共地下党员,经过后来人的翻新养护,车子焕然一新,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它那铮亮的车身,明亮的车窗,似乎在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诉那段光荣的岁月,似乎看见了它穿梭在炮火风雨中的

9、样子。展厅里还展出了各种在梅园新村生活的共产党员用过的物品,其中周总理用的皮箱和皮衣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着它们皮革上的纹理,我能看到周总理穿着它们向我走来,能看到他从容淡定的革命家风采。 之后,我们饶到后面去看了周总理的书房,然后来到了梅园新村30号,这里就是周恩来和邓颖超当年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小巧精致庭院中翠柏、石榴、腊梅、葡萄和蔷薇仍像当年那般生机勃勃,引导员特意介绍了小院旁边31号,当年国民党特务就是从31号的窗户上监视着党员的一举一动,如此的近距离可见当时的共产党员们身处在多少危险中,纵然如此,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们还是去了胜利,现在站在那扇特务们日夜蹲守的窗下我听到了巨大的嘲笑声

10、,无论如何正义终将取得胜利。进入30号的小样楼内,不算宽敞的房子里装修的简单大方整洁,房内陈设一如原貌,与这栋小楼相连的的是梅园新村35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廖承志等代表团成员居住和办公的地方,看到他们的床上还放着当年用过的被子,被子上有很多补丁。看到他们生活过的地方深深地感到他们过着怎样节俭清苦的生活,他们把对生活的全部要求付诸于追求全国人民幸福的目标中,无怨无悔的付出,驻足片刻,我看到了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代革命领导人的那繁忙的身影,想起他们当年战斗在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峥嵘岁月。走出纪念馆,我想无论我对这次参观有多么深的体会,也无法真正体会这些共产党员所经历过的困苦艰难,我只能以此鞭策我自己,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一定会铭记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对位一个当代大学生,坚守我的信仰,决不放弃追求光明和热。梅园,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辉煌的一页,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光辉过往。梅园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前进,正如江泽民总书记所言:梅园风范万古长青”。此致敬礼汇报人班级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思想汇报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