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实习后的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454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实习后的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地震实习后的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地震实习后的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地震实习后的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地震实习后的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实习后的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实习后的心得体会.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实习后的心得体会篇一:工程地震实习报告防灾科技学院实习报告书专 业 勘查技术与工程 系 别防灾工程系 报告题目 西昌市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 班 级 1050211 学 号 105021133报告人 王亚红指导教师刘必灯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北校实验楼205教务处监制目 录前言 . 4第一章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意义 . 5第二章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步骤 . 6第三章 基岩人造地震动和天然波的改造 . 6第四章 场地地震反应的一维土层模型分析方法 . 11一维土层模型计算方法简介 . 11 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11 线弹性土层的稳态地震反应 . 11非线性土层暂态地震反应的等效线性化

2、解法 . 12第五章 场地模型建立 . 13 新世纪MALLC03公共钻孔(粗分)场地模型 . 13 西昌市ZK33个人钻孔粗分)场地模型 . 14 西昌市ZK33个人钻孔(细分)场地模型 . 14土动力学参数 . 15第六章 计算结果及分析 . 16西昌市MALLC03公共钻孔地表地震动特征周期计算结果 . 16西昌市ZK33个人钻孔地表地震动特征周期计算结果 . 19西昌市ZK33个人细分钻孔地表地震动特征周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21西昌市钻孔地表地震动特征周期计算结果分析 . 23第七章 结论 . 25结束语 . 25参考文献 . 26前言工程地震学是从工程角度研究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关的地

3、震问题,预测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参数,对工程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进行评价,以便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工程地震学是介于地震学与土木工程学之间的一门学科。地震学研究地震本身的发生机制,对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作出预测。而工程地震学则是在地震预报的基础上,研究它的破坏作用,对地震的破坏影响作出预测,以便对土木工程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因此,该课程是地震和工程两方面知识的综合和发展。工程地震综合实习模块,我们将学习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意义,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计算程序的使用;程序输入数据文件DATA、DAT、DATA1、DATA2、DATA3的建立与数据修改;通过地震危险性分析人工

4、合成基岩地震动,建立场地的分析模型;根据西昌市新世纪MALLC03公共钻孔和ZK33的土层资料和13类土的土动力学参数,对西昌市MALLC03钻孔土层进行粗分,对西昌市ZK33个人钻孔进行粗分、细分,通过程序软件计算出场地模型输入人造地震动后的输出结果;对程序输出结果在Excel环境下绘制地震动加速度时程及反应谱图,最后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相应的解释与对比。实训时间为20XX年5月27日到6月1日,通过实训,使学生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深入地理解了地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掌握了用土层反应分析计算程序;熟练运用EXCEL对计算结果进行绘图;学会了编写实训报告。第一章 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意义地震发生

5、时,地震波从震源体发出经地壳介质传播至地球表,引起地球表面局部场地振动,即场地地震动。工程结构所在地,即支撑并对其地震反应有直接影响的地基称为场地。震害调查及强震记录表明,地表覆盖土层对地震地面运动的幅值、频谱及强震动持续时间等有重要影响。大多数情形下,认为地表土层对地震波有放大作用;发生地震时,基岩面的加速度可能并不大,但是由于场地条件不好可能引起地表加速度的剧烈放大,从而对结构产生严重的破坏,如软土场地的震害比基岩严重;震害与土层的厚度有关,厚土层的卓越周期相对较长,因此引起高层建筑物的共振破坏;盆地的震害(盆地效应导致地震波能量被吸收)比周边严重,但在特殊情况下,如地表有较强硬的持力层,

6、而下部含有软弱夹层,则软弱夹层可能会起某种减震作用。因此,对工程场地进行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是必要的。在地震危险性分析和确定设计地震动中,一般都是先确定基岩面的地震动,然后再考虑土层对地震动的影响。地基岩土结构和特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浅表断层、水文地质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工程要素对地震动和地面破坏有强烈的影响,对结构抗震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在抗震设计中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必须考虑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其分析方法总体有两类,一是近似估计的经验方法,通过经验方法利用强震记录资料及计算分析结果统计给出以场地特性指标为控制量的场地地震动的特征参数,给出平均值,适

7、合于一般房屋和工程结构的建设;的二是本次实习中的理论模型计算方法,建立场地土层计算力学模型,通过土层反应分析计算程序计算地震反应量。针对特定场地或重要工程对地震动输入与结构地震反应分析的精度要求较高,需利用理论分析方法来考虑工程场地条件对设计地震动的影响。篇二:实习心得土木工程专业实习报告班 级 土木11-1姓 名 熊国强学 号 20XX10606007实习心得经过了十几天的参观实习我体会到了在施工过程中规范施工的重要性和它独特的优点,现在全国都实行统一的施工规范。在工程实践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全国的统一规范,保证每一个构件的受力均在其承受范围之内,同时保证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全国统一的规范是结

8、构安全的保证。规范既是以往工程实践的总结,又是各个研究所高校老师研究成果的结晶,它是对各种基本结构在各种荷载作用下,能保证安全最起码的要求。只要我们设计师和建造师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结构最起码是可以保证一般情况下不会破坏与失稳的,当然特殊情况下除外,例如超过设防标准的大地震等自然灾害。再者,这些强制性规范具有一般法律的强制性,要求着设计施工单位必须要按照规范设计施工。即使有些单位和个人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和施工,也必须在满足了国家统一规范的基础上。如果说你不按照规范设计和施工,那么出了问题你就会承担法律责任,所以业主单位可以放心。 下面再来谈一下全国统一规范的弊端问题。标准规范是以往工

9、程实践的总结,不可能完全适用于所有遇到的或潜在的情况,也不可能把工程实践中可能会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提前在规范当中体现出来。同时,对于一些特别复杂的工程中特殊的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门的研究,并制定专门的设计、施工和质量评定等。 所以说,全国统一的规范只是在全国水平上综合考虑的结果。而真正具体到某一个地区或者某一工地上时,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并且与规范中规定的相差很大,这时如果我们仍然按照统一规范来做的话,可能会造成很大的浪费。再者考虑到每个地区的经济实力不一样,技术水平发展不一样,它的要求也会不一样,对工程的建设要求也不一样,体现在规范方面,对结构的安全度水准、耐久性要求也会不一致。所以技术发达经济

10、雄厚的地区完全可以在规范的标准上,大幅的提高技术标准和要求;反之,技术欠缺,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就可能达不到规范要求,这时就应该进行论证其可行性。比如抗震要求,有的地方属于地震多发区,抗震烈度设防必然很高,有的地区长年没发生过地震,地震设防等级就低,所以也没必要花那么多钱采取一些昂贵的抗震措施。如果都盲目的追随统一的国家规范,会大幅提高我们国家建设的费用,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总之,全国统一规范可以保证最起码的结构的安全,但又对特殊的条件没有明确的指导,如果盲目按照规范执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此次参观实习还让我认识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因人类聚居而产生。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是公元前3200年左

11、右,建于尼罗河下 游最南端的孟斐斯城。它是古代埃及历史上第一王朝时期美尼斯国王经过长期战争统一全国之后确定的首都。因城市的城墙是白色的故当时名为白城。自古至今,人们从未停止过对自己最重要的生存空间环境城市,作无比丰富的想像。20世纪之初,美国有人设想在城市屋顶上布置车辆交通系统。1910年,法国有人设想飞机在城市屋顶起降。近几十年,各国规划工作者有过海上城市、海底城市、空中城市、地下城市、山洞城市等设想,所谓“上天、入地、进山、下海”行动,均出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和不破坏自然生态的考虑。城市规划就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这是

12、规划术语第条的解释。 但是城市规划是一笼统的概念。具体可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部分。为了使总体规划编制得科学合理一些,有的重要城市会先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出几个方案,供论证时对比选择,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依据。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民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不小于150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尽量减少反向交通。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

13、大于500米。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尽可能少挖少填,减少土石方工程量,减少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以节约投资。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建筑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3米。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尽端处应能便于回车。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互让处。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应考虑为残疾人设计无障碍通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