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制度的衰落的原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1575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封建制度的衰落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封建制度的衰落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封建制度的衰落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封建制度的衰落的原因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封建制度的衰落的原因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封建制度的衰落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封建制度的衰落的原因(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封建制度的衰落的原因篇一:封建制度衰落表现【思维拓展】怎样理解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一、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新的生产关系虽然没有像欧洲那样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的基础,但已经从经济基础方面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经过明初的休养生息,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了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在此基础上,江南较为发达的丝织业部门中,出现了一种新的生产关系,表现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本质的特征雇佣关系。由此可见,在明朝中后期,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

2、缓慢的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手工工场有所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关系。尽管它在产生时是脆弱稚嫩的,但由于它是新型的生产关系,这表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走向衰落,并日益瓦解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预示着历史发展的趋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二、政治上,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并发展到顶峰。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表明了依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以维持统治,只好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君主专制制度走向反动,证明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衰落。一方面,以皇权为核心

3、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如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君权相权合二为一;清朝雍正帝时设军机处,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统治,加强了对人民思想的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发展,排斥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政策。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封建制度已丧失了通过自我调节推动社会发展的机能,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用高压政策加以维护,从而成为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这正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反映。三、对外关系上,一方面,外国势力开始侵扰我国,出现了边疆危机,如明中期倭患严重、葡萄牙侵扰我东南沿

4、海、荷兰侵占台湾、沙俄侵略东北地区等,表明封建王朝面临民族危机;另一方面,统治者的政策也由积极进取转向海禁、闭关锁国、消极防守,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四、思想文化上,科技发展相对缓慢,逐渐落后于西方;理学走向极端,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了以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民主思想家,他们对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具有新思想、新内容的明传奇佳作的涌现;直接揭露封建社会走向腐朽和没落的明清小说;(尤其是红楼梦一书通过剖析贾府这个贵族家庭由盛转衰的过程,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达到了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西学东渐现象

5、的产生等。这些变化,正是封建社会衰落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客观反映。五、农民斗争上,明末农民起义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矛头直指土地兼并,标志着我国农民阶级反封建斗争已进入一个新阶段,并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综上所述,无论从经济基础,还是从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方面,都不难看出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向了衰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正逐步瓦解着封建经济基础。封建专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旧有制度,要求改变现状,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应运而生了。由此可见,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篇二: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20XX-20XX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6、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姓名: 学号: 成 绩:浅论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原因中国封建社会历经两千多年,直至辛亥革命才彻底推翻了君主专制的封建制度,过度到现代史。我认为封建社会衰落是必然的,每种社会制度在历史的考验下总会暴露出各种弊端,就如奴隶制度一样封建社会的弊端也在清末暴露无遗。追根究底,一个社会的制度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必将走向灭亡。在此,我把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原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在经济方面从经济基础上看,封建社会生产力始终是落后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封建统治阶级从皇帝、贵族、官僚到一般地主占绝大部分土地,而广大农民则拥有很少或没有土地。农民耕种地主的土地,交纳高额地租

7、。而地主又通过政治权力或暴力兼并土地。对农民剥削的加重,必然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的生产结构,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主要地位。小农经济曾有利于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封建政府还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落后于世界经济潮流。在中国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常常结合在一起,共同剥削压迫农民。而封建政府还要向农民征收各种苛捐杂税和摊派徭役。农民没有任何政治权力,生活及其贫苦和落后。在社会内部缺乏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

8、构发生深刻变化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社会发展迟滞。明朝中后期,农业、手工业空前发展,促使商品经济出现高度繁荣。雇佣关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明朝中后期,在封建社会内部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到清代,这种萌芽有了缓慢发展,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手工工场有了增加,其规模也比明朝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同于封建制度下的人身依附关系,更不同于奴隶制度下的人身占有关系。尽管它在产生时是脆弱稚嫩的,并从一开始就受到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但由于它是新型的生产关系,表明旧的封建生产关系正在走向衰落。预示历史发展的趋势,正日益瓦解着封建制度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正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反映。二、在

9、政治方面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的皇权专制政治制度的起源应该追溯到秦始皇。秦始皇时代,中国实现了统一,逐步建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制度。王亚南教授指出:“而由秦以后,直到现代化开始的清代,其间经历了两千余年的长期岁月,除了极少的场合外,中国的政治形态并没有了不起的变更,换言之,即一直是受着专制政体官僚政治的支配。”皇权专制的核心内容是:国家的一切权力,包括立法权、官吏任免权、行政权、司法权、军事权等都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出言为法,言出法随。由于权力的集中和世袭继承制,出现了大批幼君、昏君,并导致宦官专权,或外戚专权,或佞臣专权。源头浑浊,必无清溪,其结果自然

10、导致官僚阶层的整体腐败。中央官僚集权制度在长期看来存有许多后遗症。比如,中央官僚集权制度容易导致“官本位”,社会上有能力的人士都投入官场的角逐,从而不利于商业的繁荣。而且,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其权力中心是在下层,因此有利于形成“契约”的观念,萌发民主的思想;而在中央官僚集权制度下,社会的权力中心处于上层,高高在上的官僚体系看待下层的民众如同牧羊人看待羊群,因此有“牧民”之说,这样的社会里只会有“民本”思想,最理想的君主无非就是牢记“船可载舟,亦可覆舟”、 “得民心者得天下”古训的君主,而不会产生民主主义。封建专制制度在前期这一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发展,例如政府有能力组织水利工程建设,文化典籍

11、的搜集整理,保卫社会安定和国家统一,这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但后期,他日益走向反动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一方面,以皇权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空前加强。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废除了在中国沿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君权相权合而为一。清朝雍正帝时军机处的设立,标志中国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统治,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竭力压制新兴的民主思想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排斥西方国家的先进文化。如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及闭关锁国政策。不难看出,明清时期封建制度已丧失自我调节推动社会发展的机能,为挽救这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以高压政策加以维护,从而成为

12、历史发展的巨大障碍。这正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在政治上的反映。三、在思想文化方面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儒家思想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还与佛教和道教相结合,共同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统治者还吸收法家思想,严刑峻法,实行专制统治。统治者还通过种种方法笼络和控制知识分子,并采取镇压异端、兴文字狱等手段,实行文化专制主义。八股文作为功令文字对于广大xx而言,就是对其思想的一种无形的控制,影响是全面的。xx欲猎取功名,就很难绕过这一“龙门”。 这时代的xx攻读的是四书五经,研究的是诗词歌赋,喜好的是琴棋书画,再不就是琢磨一些神秘兮兮的佛道理论,普遍不关

13、心工农业生产,缺乏对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研究兴趣。所以他们的学问都是一些与社会生产、科学技术不沾边的学问,都是一些对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没有帮助的学问,从总体上讲,中国古代的xx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并没有做出多大贡献。在与此同时的选官制度也一样的腐朽。明清的八股文、文字狱无不禁锢了xx的思想,使他们不知创新,只知埋头死读。这使中国的人才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在近代表现为落后。“愚民”观就是不让百姓拥有才能以此来巩固其统治。“尊君卑臣”,就是“有功则君有其君,有过则臣任其罪”。就是领袖领袖都是正确的,只有被下臣蒙蔽或者被下臣歪曲了,因此不仅赋予皇上无上的权利,还赋予其无上神圣,这也就要

14、求百姓要严格遵守秩序,维护封建制度。统治者也制定了严酷的法律维护其统治、巩固其统治,这样一来,封建传统制度文化深深扎在中国土地中,使得中国人民对社会的变革漠不关心,使得封建力量在中国格外强大,也为近代中国的变革留下了巨大的隐患,因而是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在这样的时代里特权思想、男尊女卑、亲疏有别和专制主义等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君权、父权、夫权尤为突出。封建礼教规定了在不平等的关系中居于低位的弱势者,应履行单方面的义务,从而维护着居于高位的强势者的特权。在这里,没有人人平等的观念,强势者享用弱势者为其提供的服务, 弱势者单方面履行义务,其结果是,弱势者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反而助长强势者的特权恶性膨胀

15、。没有哪个民族,哪个国家的历史是被一股脑涌现的事件在瞬间扭转的。经过清朝的康乾盛世后,封建社会也走到了末世,封建专制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危机,而且清朝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拉开了距离。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实在的经验史,面对问题我们更多的是寻求新的出路,从根本上寻求解决方法,而不是夜郎自大。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了解历史,以历史为鉴。但不能拘泥于历史,要与时俱进,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1. 王亚南 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20XX-01-01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中国革命史略吴云立,1991年8月第一版3.中国近现代史刚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篇三:中国封建制度为何两千年前就已衰落中国封建制度为何两千年前就已衰落?20XX年06月03日 南方周末贺卫方核心提示:胡适提示我们注意,早在两千年前,中国政治与军事上的封建制度已经衰落,整个社会结构“几乎完全平民化了”。因此,缺少一个由于世袭而有效的领导阶层,所有的权贵之家至多维持数十年,又复归于平民。(图为:徐显卿宦迹图(部分),:南方周末)文章摘自:南方周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