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149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卫生院中医药服务工作总结篇一:卫生院医院中医药工作总结中医药工作总结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我院在县卫生局的领导下,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积极开展了中医药工作,现将我院中医药工作总结如下:一、中医药工作基本情况(一)科室设置及人员配备、诊疗情况1、中医科:中医医师7人,中医药剂师2人。2、进一步完善了中医门诊工作。3、中医科门诊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行电话随访了解病情。(二)中药房建设加强了中药房工作,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把好药品质量关,提高中药调剂水平,设立并进一步规范了中药及成药库房。常用中药饮片品种达300种以上,并根据需求,不断中药品种。(三)人员培训1、西医医务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2、,培训工作纳入年度继续医学教育范围予以考核。2、派出多名中医药人员参加了学习中医的试点和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不断提高了中医药理论及临床技能。3开展了中医特色治疗和康复。二、我院主要的中医药特色优势领域有2 (一)中医内科从事中医内科及中医内儿科诊疗工作的医生具有10年的诊疗经验,擅长内科心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疾病的辩证施治、预防。(二)中医针灸理疗拥有全自动牵引床、TDP治疗仪、远红外线治疗仪、干扰电治疗仪、电针等器械共10余台件。能诊治腰椎间盘突出、脑血栓后遗症、急慢性腰肌劳损、肩周炎、颈椎病、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治愈显效率达80%以上。三、对中医药工作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我院对中医药工高度

3、重视,成立了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二)采取了派送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省内外进行短期中西医结合专业培训,进一步提了我院中西医结合科目水平。(三)在中药饮片的管理工作方面,科学拟定购药计划、严格从正规渠道购入中药饮片、在药品入库时严把质量关、加强库存中药饮片的管理,确保向患者销售合格的、 无霉变、质量上乘的中药饮片,保障用药安全。四、经验与体会我院的中医药工作的经验与体会是:在继承祖国传统医 3 学精髓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创新,使得我院中医药工作在不断探索中取得进步。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一)中医药工作硬件设施薄弱,财政投入力度不足,在规划项目中未把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纳

4、入长期规划。(二)中医药类人才匮乏、从事中医药工作人员不能及时补员。学历层次过低,未及时补充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类高学历专业技术人才。六、下一步工作设想及意见建议(一)不断加大中医药硬件设施建设力度。积极争取支持,增加资金投入,引进设备,选派业务骨干到省内外中医院进修。使中医科成为我院又一特色科室、新的业务收入增长点。(二)加强对高层次中医药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及时补充新鲜血液。积极争取县人民政府、县卫生局及县劳动人事部门的支持,补充中医专科人才。彻底扭转我院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学历层次过低的局面。卫生院20XX年5月5日篇二: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结XX镇20XX年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总

5、结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全面落实国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有关要求,为进一步促进项目完成规范化,我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将工作落实到位。以下是我镇20XX年工作总结:一、组强措施情况20XX年5月,我院制定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小组,组织全镇乡村医生召开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规范培训会,对“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65岁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医保健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培训人数17人。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全镇管理老年人2637人,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管理老年人2088人,占比%;0-36个月儿

6、童数1582,其中接受中医药服务儿童1224人次,共848人,占比%。已预期达到30%的任务指标,全年开展中医药管理专项培训1次、中医健康教育讲座2次、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次、健康宣传专栏2期、播放中医健康影音资料1种,发放中医健康宣传折页2种,累计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800余份。三、存在问题1、专业人才紧缺,师资培训不到位,大部份医务人员专业性不强,问诊经验欠缺,评价结果无法反应老年人身体状况,群众不易接受。2、工作压力大,基本公共卫生工作启动以来,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及乡村医生工作极端繁忙,而绩效工资未得到提高,缺乏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项目工作顺利开展。3、工作刚启动,加上广大人民文化水

7、平不高,群众对药健康服务的意义认识不够,不配合工作开展。四、下步工作打算在以后工作中要加强业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同时要加大工作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意识,使其能主动积极接受我们提供的服务;取当地政府经费投入和人才队伍建设,才能让我县全民得到更好更优质的服务。xx镇卫生院20XX年12月23日篇三:卫生院中医工作总结太仓卫生院20XX年度中医药工作总结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医药工作的决定,抓好中医工作的宏观管理,健全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分院、村卫生室二级卫生网络功能,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初级卫生保健中的作用,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要求,全面振兴我镇中医药事业,按

8、照湖南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建设标准,结合我镇的具体情况,为创建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市,几年来不懈努力,我镇中医药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在县委县政府、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卫生院成立了由院长牵头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中医药创建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多次召开会议,由分管领导亲自落实。我卫生院也相应成立了振兴中医药事业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刘竹英任组长, 冯连贵任副组长,董红亮、陈瑞芳、晋晶丽、冯登芳、刘艳林等为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中医管理科和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振兴中医药事业具体工作,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及时总结前

9、段工作及安排下阶段工作,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二、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加强中医专科专病建设我院在巩固原有中医科室(内儿科、外伤科)的基础上,增设了针灸理疗科、中医骨伤科、中医糖尿病专科三个科室,分别由冯连贵、董红亮、刘艳林医师负责。中医特色的专科专病建设使我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术、人有专长的中医特色优势。三、加强中药饮片质量管理,提高药品质量我院加强对中药房、中药仓库、中药炮制室的建设和管理,定期督查,保证中药饮片的质量。全年共抽查中药饮片和配方质量10次,未发现霉变虫蛀现象,中药处方调配未发生称重和药味错误。目前我院中药房有中药饮片369种,中成药

10、137种,全院中药(含中成药)销售额占药品销售总额的40%以上。四、加强中医医疗文书的规范和管理我院要求中医人员运用辨证论治诊疗疾病,按照中医病历规范书写门诊和住院病历,每季度抽查显示门诊病历合格率达到99%,住院病历甲级率达90%以上,中药处方合格率在99%以上。五、加强中医药知识培训,提高中医药技术水平我院按照县卫生局中医股的安排,组织全院中医药人员和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参加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定期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并结合当前甲型H1N1流感肆虐流行的形势,组织全镇医务人员学习中医药防治甲型H1N1流感方案,阻止甲型H1N1流感的爆发流行。全年共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4次,举行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

11、4次,召开甲型H1N1流感防治工作培训班5次。六、加强中医药知识预防保健宣传工作我院以黑板报及宣传栏的形式宣传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和农村多发病常见病,全年共出宣传刊4期,提高了当地群众对中医药防治疾病的认可。七、加强对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村卫生室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是乡镇卫生院的一项重要工作。分管副院长XXX同志亲自带队下村,定期督查村卫生室,要求村卫生室保持原有四室(药房、诊室、治疗室、留观室)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其中药饮片质量和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要求逐步改善村卫生室条件,完善各项规范制度,做到医疗文书书写合格,各项登记齐全。全年共下村督查5次,抽查村卫生室5个。目前我辖区卫生室已经增加至2

12、9个,覆盖面更加广泛,初步建成了网络健全的村级卫生保健体系。八、做好上级布置的其他中医药工作我院按照省中医药管理局的文件要求,发动全镇中医药人员自愿无偿捐献中医药单验方,由中医管理科负责本院中医药人员的中医药单验方和独特疗法收集登记工作,由公卫办负责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的中医药单验方和独特疗法收集登记工作,共收到3位中医师的10个中医药验方,汇编制作成电子文档,上报县卫生局中医股。通过一年来的不懈努力,我院中医专科的特色优势和中医药人员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医疗业务质量在稳步提升,中医门诊和中医住院人数稳步攀升,村卫生室得到发展,乡村医生熟练运用中医药的技术能力得到提高。今后的工作中,我院将把中医药工作做得更加扎实,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做出实际努力。合漳乡太仓门诊部中医管理科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