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900330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教学设计.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篇一:初中历史教案初中历史教案八年级志和中学历史教研组王燕明第1课 鸦片战争【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了解鸦片输入的危害,记住虎门销烟的时间和意义;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性质;掌握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2、能力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认识鸦片的危害,从而自觉地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教学重、难点】重点: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探究。学法:阅读、讨

2、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对于清朝通过电视我们都非常的熟悉,。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且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它遭受了外国殖民者的侵略、经历了中国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变。让我们来了解中国近代史上那段不堪回首的过去。我们学习的目的是: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从历史中得到借鉴和经验。二、新课学习:(一) 虎门销烟1、背景:清朝统治的危机,西方的兴起以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2、想想英国为什么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引导学生从英国、中国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切入思考。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状况,解释“出超”概念。英国的鸦片走私,概况(指导学生阅读小字材料)。 议议:问:你知道

3、鸦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危害?向中国输入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3、林则徐虎门销烟:通过启发式引导学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从而让学生认识林则徐,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林则徐禁烟:介绍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读林则徐上道光帝奏折节选。问:什么看法?原因是什么?到广州后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和主张?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看出林则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虎门销烟:讲讲引导学生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进而指导学生正确评价 “虎门销烟”。 问:虎门销烟起到了一个什么作用?我们该如何评价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林则徐?通过提出一系列问题导入鸦片战争:虎门销烟损害了谁的利益?他们会善罢甘休吗?为什么?(二)鸦片

4、战争1、鸦片战争的起因:运用启发式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原因(直接、根本)。强调:交往中,英国人发现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及清朝官员的腐败、军队的废弛,因此不远万里发动战争。2、经过:指导识别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战争经过,正确认识战争的性质和中国战败的原因、结果。(三)中英南京条约1、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指导列表格识记内容和影响,并了解英国人侵略中国的实质。 强调:香港岛并非香港地区。1银元=两白银,(2100万银元=1512万两白银)2、中英南京条约的影响。议议: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据上述表格分析,归纳得出。鸦片战争的烽烟使中国蒙受了羞辱,中国历史发生了转折。对此,我们

5、要充分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问:你能说出有哪些危害吗?(领土完整被破坏、主权受损害、白银外流、市场被强占、资源被掠夺、人民负担日益加重。)当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鸦片战争在客观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积极变化。问:你能说一说有哪些积极变化吗?(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小结巩固:强调重点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与影响。【教学反思】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学目标】:识记和理解:了解战争期间,列强的罪行(圆明园+领土),农民起义军反抗斗争的历史史实。 能力和方法:自主学习(听、看、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即列强肆无忌惮的根源),从中

6、领会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斗争的首指目标为什么是清政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民族的强与弱,国家的先进与落后与它们的命运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大发愤学习,努力奋斗。【重点、难点】重点:火烧圆明园、沙俄侵占大片领土。难点: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教法与学法】教法:导学、探究。学法:阅读、讨论、探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南京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列强是否满足既得的利益?二、新课教学(一)火烧圆明园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阅读并讨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目的。得出结论:?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性质是一样。学生找一下两次鸦片战争的不同处:第二

7、次鸦片战争的发动者是英法联军。2、战争经过:指导学生通过辨析历史地图的方法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简单经过。3、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阅读史实,一方面认清:英法侵略者的强盗嘴脸;另一方面认清遭受列强欺辱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腐败无能。通过以下层层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问题:圆明园是一座什么样的园林?侵略者对它进行了怎样的抢掠?为什么说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面对侵略者的野兽行为,统治者又如何对待?通过这个事件,你认为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然后采用启发、引导,鼓励学生阐述看法,并正确评价。培养学生敢于阐述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能力。4、北京条约的签订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结束。(二)沙俄侵占大片领土1、指

8、导学生掌握“列表法”、“识别历史地图法”,来充分强调沙俄的趁火打劫。首先,借助俄国割占北方领土示意图,回忆中俄之间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及其简单内容。 指出:战争期间,清政府既要面对侵略,又要镇压太平天国,使沙俄在北方有可乘之机。 然后,读书找出:“沙俄通过什么办法蚕食中国的土地”?采取先武力强占,然后威胁恫吓。 最后,对照示意图和表来了解沙俄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面积有多大?2、谈一谈:针对沙俄割占领土的史实,谈一谈你的想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殖民者的侵略性,也进一步体会国家软弱的危害性。 过渡:面对着深重的劫难,中国人民也在进行着不断的抗争。(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及都城:

9、指导读图。面对日益壮大的太平天国,政府勾结洋人组成 “洋枪队”。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阅读了解:“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史实。总结:地点战果影响。三、巩固小结: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因南京条约的签订而停止侵略中国,清王朝也并没有因割地赔款而获得安宁,相反侵略者得寸进尺。问:侵略者又发动的一场战争叫什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沙俄也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哪些地区的多少领土?(东北、西北;共计150多万平方千米)太平军面对侵略采取了哪些抗争?(太平军痛击洋枪队)谈一谈:学习了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学习与探究:写历史小论文勿忘国耻【教学后记】第3课 左宗棠收复新疆和甲午中日

10、战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阿古柏侵略我国新疆和残酷剥削、压迫新疆人民;知道左宗棠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的史实。2、能力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如何评价左宗棠”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面、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都会得到人民的支持。【重点难点】左宗棠收复新疆是重点。讲清收复伊犁的重要性与付出代价的必要性是本课的难点。【学法指导】1指导学生学会借助其他学科知识进

11、行立体思维方法。2这一课牵涉到斗争策略,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懂得外交斗争必须有武力做后盾,才有可能取得胜利。3指导学生学会有所失才会有所得,懂得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解决问题。4指导学生懂得:在封建社会,所有的爱国大臣、爱国将领都有两面性,既反人民,又反侵略,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他们。【教学过程】1出示中国填充地图,让学生找出新疆的方位,并提问“新疆占我国领土的百分之几?”再利用“动脑筋”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一是进行学科渗透,二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让学生了解新疆的重要性。2引导学生回顾这时期我国边疆危机的

12、情况,从此直接导入新课。3讲述“阿古柏侵占新疆”一目,可结合地理知识,提问“苏联瓦解产生几个国家?”再提问“浩罕国是由什么民族建立的?”让学生了解浩罕国的由来,又明确地理位置。4结合新疆地图或电脑课件,教师边演示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或让学生自制课件,自己演示,自己讲解阿古柏侵略新疆的过程,并描述阿古柏如何残酷剥削和压迫新疆各族人民,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5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小字部分,指出沙俄、英国无视中国的主权,公然承认并支持阿古柏的伪政权,俄国还直接出兵占领新疆的伊犁地区。其罪恶目的,是企图分裂中国领土。6“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课的重点。可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

13、李鸿章和左宗棠的资料和主张,上课时让学生分成“李鸿章派”和“左宗棠派”就“海防”与“塞防”(指西北防务)孰重孰轻展开争论。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加深学生对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正确性的理解。7可设问:“如果你是左宗棠,如何打败阿古柏,收复新疆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8再设问“左宗棠在打败阿古柏后,为什么不乘胜收复伊犁,而主张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同时又设立抗俄司令部支持曾纪泽的外交斗争?”培养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的形势、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斗争策略。9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用一块土地,大量的赔款换取伊犁值不值得?”培养学生高瞻远瞩,用全局的眼光来分析问题。10讲完上述内容

14、后,可提问“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你怎样评价左宗棠?”即可巩固旧知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又可以培养学生全面评价重要历史人物的能力。问题探究:动脑筋:想一想,为什么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以后历代中央政府从没有放弃对新疆的管理。【教学反思】第二课时 甲午中日战争【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概况:日本发动战争的目的;为什么叫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旅顺陷落;威海卫溃败。中日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2、能力与方法:在教师帮助下,让学生讲一讲

15、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的英雄事迹,从而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具体分析、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在战斗中,以邓世昌等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侵略斗争,他们是甲午战争的民族英雄;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终。中日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是黄海大战和马关条约签定的情况和内容。本课的难点是甲午中日战争的性质、中国失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影响。【学法指导】指导查阅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