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小学数学解题研究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98507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小学数学解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材-小学数学解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材-小学数学解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材-小学数学解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材-小学数学解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材-小学数学解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小学数学解题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小学数学解题研究篇一:小学数学解题研究 小学数学解题研究期末考试试卷 (本卷共 6 页,考试时间:90 分钟,考试对象:小学教育本科B0804 .B0805)一 简算题(每题3分,共30分) (1).6769?31(2).20XX20XX?1999(3). 126149?25(4).333111112?37?5681(5). (1+12?13?14)?(12?13?14+111115)(1+2?3?4+5)(1112?3?4)(6). 1/15+1/35+1/63+1/4832255.(9+7)?(+) 797920XX .20XX?20XX 20XX111.1+ 1?21?2?31?2

2、?3.?100. 我爱祖国+ 我爱祖国啊爱祖我国(请确定这些汉字代表哪些不同的数字)二应用题(每题5分,共50分). 某年5月有五个星期日,有四个星期一,问8月1日是星期几?. 六一班缺席人数是出席人数的五分之一,后来一位请假的学生又返回班级,于是缺席人数是出席人数的六分之一,求这个班有多少个学生?(只允许算术方法)某小学六年级选出男生的十一分之一和24名女生参加数学竞赛,剩下的男生是女生的2倍,已知六年共有312人,问男女生各多少人?(4)一块草地,每天生长的速度相同.现在这片牧草可供16头牛吃20天,或者供80只羊吃12天.如果一头牛一天的吃草量等于4只羊一天的吃草量,那么10头牛与60只

3、羊一起吃可以吃多少天?(5). 甲、乙两港相距360千米,一轮船往返两港需35小时,逆流航行比顺流航行多花了5小时.现在有一机帆船,静水中速度是每小时12千米,这机帆船往返两港要多少小时?(6). 蜘蛛有8条腿,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三种小虫共18只,有118条腿和20对翅膀。问:每种小虫各有几只?(7). 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到达乙地后,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返回甲地,求这辆汽车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8).一只钟时针分针均指在6和8之间,且钟面上的7恰好在时针、分针正中央,问这是什么时刻?(9).甲乙丙三人合作完成一项工程共得报

4、酬1800元,甲乙合作8天完成总任务的三分之一,接着乙丙又合作2天,完成余下任务的四分之一,以后的任务,三人合作五天完成了,按劳付酬各得多少钱?某商店购进了成本为元的练习本1200本,按百分之四十利润定价销售,当卖掉百分之八十之后,剩下的打折,结果获利是预定的百分之八十六,问剩下的练习本出售时是按定价打了多少折?三 思维拓展题 (第一题6分,第二题7分,第三题7分,共20分)篇二:中小学数学解题研究期末作业考核中小学数学解题研究满分100分一、回答下列各问题(每小题6分,共18分)1什么是配方法?配方法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

5、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配方的基本特征是:特征1:配方目标的确定性:就是说配方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思维指向出现平方式。这就使得具体配方时,能够排除干扰、瞄准目标、集中思想、一攻到底。特征2:配方途径的多向性:就是说,同一个式子可以有不同的配方结果,可以配一个平方式,也可以配多个平方式。特征3:配方对象的多样性:数、字母、具体的数学式、抽象的函数关系等都可以进行配方。 特征4:配方使用的多重性:配方可以并列地多次使用,也可以连续地重复使用。特征5:配方应用的广泛性:无论是初等数学还是高等数学,无论是代数还是几何,无论是相等关系还是不等关系,无论是求值还是证

6、明,无论是连续问题还是离散问题,无论是简单的整数还是抽象的解析式,都能用到配方,都已成为配方法知识链上的一环。2什么是“数学问题”?数学问题与习题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对于学生来说;数学问题是运用已有的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经过积极的探索、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应满足下述三个特性:(1)接受性:学生愿意解决并且具有解决它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2)障碍性:学生不能直接看出它的解法和答案,而必须经过思考才能解决。(3)探究性:学生不能按照现成的公式或常规的套路去解,需要进行探究和研究,寻找新的处理方法。数学“问题”与“习题”的区别与联系中学数学教材中的习题一般是条件充分、结论确定、解

7、法典型、供巩固知识的练习用。这些习题是为数学教学和日常训练等设计的,适合于学习知识、训练技能。而“问题”不仅包括教科书上的习题,也应包括那些来自实际的问题;不仅应包括“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也应包括“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不仅应包括条件充分、结论确定的问题,也应包括条件不充分、结论不确定的开放性问题和具有探索性的问题。“问题”适合于学习发现和探究的技巧,适合于进行数学的原始发现以及学习如何学。因此,“问题”比“习题”的外延宽、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多。虽然习题与“问题”有一定的区别,但并不否认习题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为了使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题的技能、技巧

8、,习题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3、简述对数学解题进行错误分析的重要意义。(1)它是教师检查教学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地调整教学方案的依据。(2)它是发展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的前导。二、用两种方法求解下面问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20%的食盐水与5%的食盐水混合,要配成15%的食盐水900克.问:20%与5%食盐水各需要多少克解法1 设需20%盐水克,则5%的盐水就需要900-克,列方程有:20%+5%=90015%,=600,900-600=300解法2 假设法.假设900克都是20%的盐水,盐的重量90020%比实际90015%多45克,1克20%的盐水比1克5%的盐水多=克,4=300,90

9、0-300=600(克)三、下面这道题,是某学生给出的解法,你认为对吗?认为正确说明理由;认为不对,请给出正确的解法。(共8分)1、已知y?zz?xx?y?k,求k的值。 xyzy?z?z?x?x?y(2x?y?z)?2 x?y?zx?y?z学生B的解法:根据等比定理有 k答:此题解法不对,正确的解法为:上面的解法忽略了应用等比定理时应有条件x?y?z?0。(3分)当x?y?z?0时,有等比定理k?y?z?z?x?x?y(2x?y?z)?2 x?y?zx?y?zy?z?x?1 xx当x?y?z?0时,k所以,k=2或k=-1(5分)四、试按波利亚的解题四步骤来分析求解下题(12分)1、在ABC

10、中,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且c=10,cosA/cosB=b/a=4/3,P为ABC内切圆上的动点。求点P到顶点A、B、C的距离的平方和的最小值与最大值。解:第一步 理解题意本题的条件是()c=10,()cosA/cosB=b/a=4/3;()P是三角形ABC内切圆上的动点,所求的结论是要求出P点到A、B、C三顶点的距离的平方和的最值。综观之,这是一道关于图形的最值问题。第二步 拟订计划设想以前未曾遇到过这个问题,但曾见过也解过与密切相关的两类问题:第一, 已知三角形某些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要求判断这三角形的形状或解出它。第二, 在一确定的三角形中的某曲线上有一动点,求这点到三角

11、形顶点或三边的距离和或平方和的最小值。于是原问题可分裂为两个较为简单的问题: a、b、c为ABC的三边,且c=10,cosA/cosB=b/a=4/3,试确定ABC的形状及其大小。 在确定的ABC的内切圆上有一动点P,试求PA2+PB2+PC2的最小值与最大值。对小题,ABC已具备了三个条件式,这类问题据以前的经验,只要对数式进行适当的推算,三角形不难解出来。对于小题,在确定了三角形的形状大小以后,因涉及内切圆上一个动点,拟引入直角坐标系,即能利用解析法列出目标函数,其最值也可用一般的代数三角方法顺利求出。至此,一个比较完整的解题计划可以说是拟定了。第三步 实现计划由cosA/cosB=b/a

12、,用正弦定理作代换,得cosA/cosB=sinB/sinA。即sinAcosA =sinBcosB或sin2B=sin2A因为cosA/cosB =4/3,知AB,且A、B是三角形内角。所以2A=-2B,即B+A=/2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再由c=10,b/a=4/3及a2+b2=c2,可解得a=6,b=8。如图12,建立直角坐标系,使直角ABC的三个顶点为A(8,0)、B(0,6)、C(0、0) y在直角ABC中,有a+b=c+2r ,r=2。所以,内切圆的圆心为O(2,2)。方程为(x-2)2+(y-2)2=4。设圆上的任一点为P(x,y),则有S=|PA|2+|PB|2+|PC|2=

13、(x-8)2+y2+x2+(y-6)2+x2+y2 图21=3(x-2)2+(y-2)2-4x+76=34-4x+76=88-4x因P是内切圆上的点,故0x4,于是当X=4时,有最小值72,当x=4时,有最大值88。第四步 回顾讨论对于上面解题过程的运算检验无误后可考虑:x=0时,P点运动到BC边上的M,此时的所求平方和最大值为88;当x=4时,P点运动到过M的直径的另一端点N,此时得所求平方和最小值为72。此外,能否用别的方法来导出结果呢?对第小题也可一开始用余弦定理作代换,对第小题除选择不同的位置建立坐标系外,圆上的动点P也可以利用参数式表示,于是有好几种解法(略)五、求解下列数学题(每题

14、10分,共30分)1、求下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图1解 将图形分成四个区域用、表示相应区域的面积于是,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12因为+=?6=9=27, 4+= 64=24。1+=?42=4=12 4S=27-(24-12)=15答:阴影部分面积为15.2、已知x2?xy?y2?19,求x2?y2的最大、最小值。解:对原式作配方,有 3232219=(x?y)?(x2?y2) 22211222 19=(x?y)+(x2?y2) 222分别得x?y?38191922时,最小值或?33322 x?y?或?时,最大值?383、如图2所示,公园要建造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处安装一个柱子OA,O恰好在水面中心,OA=。由柱子顶端A处的喷头向外喷水,水流在各个方向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落下,为使水流形状较为漂亮,要求设计成水流在离OA距离1m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1) 如果不计其他因素,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