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0897418 上传时间:2019-06-2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62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复仇文学主题比较 王立 复仇记载 了人类悲苦凄壮 的历史实践和 心灵历程 , 更是超越体裁 、 家国疆域的文学主题 , 它 透露 出不同民族 的文化精神与价值取向 。 西方比较 文学学者梵 第根 注意到 。 “ 血腥 的复 仇 ”这类有价值 的主题 ,“ 对其进行比较研究 尽管目前尚属罕见 可以对理解和阐释不 同作家的天才和艺术以及读者大众情感 的变化提供新的角度 。, 本文试就此进行初步 的尝试 分析 。 一 、神话 发端 与史传肇初 初萌时期的轨迹及定势 柯斯文原始文化史纲 认为原始人 的复仇可分三个阶段 一是复仇不怕过火 , 世代不解仇 上加仇 , 直到一方被歼灭 , 二是 同态复仇

2、 , 不再漫无限度 , 三是以赎金代替杀人复仇 。 荷马史诗 写希腊英雄阿基琉斯 为好友复仇 , 悲愤近狂 , 而面对携珍宝前来赎赫克托尔尸体的其老父 , 仍 动了恻隐之心 , 显示了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的人性 至情古代 中国最早一则复仇故事称殷人先 祖王亥寄身有 易部落 , 被害后尸分为八 , 殷族强盛后即以雪耻为名灭了有易 。 左传中伯有 复仇杀数人的故事 , 也说明将复仇较早伦理化所带来的对复仇扩大化 的偏爱 。 古希腊神话传说也展示了血亲复仇由血族复仇演化而来的轨迹 , 象墨勒 阿革洛斯 的几个 舅 舅在 哄抢猎物 时被外甥杀死 , 其母阿尔泰亚为弟报仇 , 焚毁象征儿子性命的木

3、 片 , 墨勒 阿革 洛斯当即身亡 。 娘家亲族 的利益使部落成员履行义务时舍弃亲子之爱 , 而母爱又使阿尔泰亚产 生了难以平复 的心灵 冲突 , 终竟以自绕来超脱 自酿的苦痛 。 与这种展现复仇主体手段实施过程 中犹豫 , 焦虑及其后的心灵搏斗 、 成功索怨代价之大相比 ,左传 中表现的众鬼灵复仇 , 强调的 是精卫填海 、 刑天身死体残仍执着复仇的坚毅 , 以及象齐襄公那样雪 九世 国仇 、 弥庸见仇不舍 的超乎时限 、 成功期待的强烈使命感 。 而象美狄亚 那样给予复仇主体心灵矛盾 冲突以较多 关注的故事 , 也是先秦乃至宋代以前中国古人在强调复仇果决时很少注意的 。 以暴抗暴 、 敢于

4、向篡位国君或暴君复仇 , 是 中西方上古复仇文学共同的可贵之点 。 象波吕 丰武斯夺人王位 , 强娶前王寡妻 , 还悬赏捉拿合法王 嗣 , 终于被后者及其生母 、 仆人设计杀死 。 而孟子 离娄下虽有 “ 君之视臣如土芥 , 则臣视君如寇仇 ” 墨子 明鬼下有杜伯向冤杀 自 己的周宣 王复仇左传中亦有晋侯梦大厉 、 卫侯梦浑 良夫索命等事 , 但自史记写赵氏孤 儿 向奸凶屠岸贾报仇之后 , 中国文学偏爱 的却是 “ 反贪官奸臣不反 皇帝 ”。 王权强化与偏重伦理 使反抗暴君的传统被 向奸位雪怨 的不绝之笔所取代 。 与 中国史传文学较多地延展复仇正义性和 “ 礼 ”如何战胜 了“ 法 ”而使

5、复仇杀人者成功地被 宽纵相比 , 古希腊悲剧则有效地以理性改造了神话传说 , 偏重以法裁夺复仇 。 埃斯库罗斯奥瑞 斯式亚三部曲写奥瑞斯戒斯报父仇杀母 , 雅典娜决定将此案交雅典市民审判索福克勒斯埃 阿斯为荣誉受辱而泄愤 , 清醒后羞愧 自杀以谢罪 , 提 出了一个不应为复仇而滥杀的命题 。 中国 占人较少对复仇进行反省自责的 , 对正义 内核 的合 “ 礼 ”解 释带来对复仇副作 用的淡化甚 至抹 煞 , 早期儒家对复仇的极力褒许确立了复仇主题的 “ 好人向坏人复仇 ”一 而 倒式的价值品评 。 古代 中国的早期复仇文学以史传 为主要载体 , 史文化在接受心理 中的权威性亦建 构了复 仇仁题

6、 的诸多套路 。 且上古神话载录有个顾领刚先生早指出过的 “ 层累 ”现象 , 多后人假托润 饰 ,史 记写赵孤报仇就带有不少神秘主义 因素 。 至 于西方复仇文学 , 则有古 月希腊神话传说和 悲剧的严密体系 , 此源头带有永恒的召唤作用 。 因而西方复仇文学主题虽没有东方神秘主义 思维支配厂持久且未及繁盛 的鬼灵雪怨描写 , 却仍颇 重视复仇主体心灵开掘与形象刻画 , 不那 么受真人真事 “ 实录 ”的史 传传统所框范 也缘其文学因子较 为活泼 时常 注人神话传说的 活力 , 而不象古代 中国那样急于将人物展示为伦理道德使命的实施楷模 , 于是多维多重的矛盾 纠葛 与心灵冲突 , 也有了较

7、多 的刻画之笔 。 二 、 尊严维护与伦理实现 仇怨起因及 复仇者意志 作为主题表现 的首要问题 , 仇怨起因牵涉到主体的复仇动机及维持此动机的意志力 , 对此 中西方文学各有侧重 。 源自占希腊 的西方文化精神较为重视个体价值 、 崇 尚个人权利 、 荣誉 与尊严 , 象波塞冬 、 阿 波罗 , 以及赫拉 、 雅典娜 同特洛亚城结仇 , 均因尊严受到轻衷 。 经罗马角斗精神 中转为 中世纪的 “ 骑士精神 ”, 倡扬孤 注一掷的 冒险无畏 、 不惜代价 。 象史诗罗兰之歌写他面对强敌仍不愿求 援 , 耻于显示懦弱 。 这 与西方复仇每每因个体自身名誉 、 尊严受损而起 , 有 内在相通之处

8、。 莎士 比亚笔下的伊阿古阴谋得逞 , 正是利用了奥瑟罗自感尊严受损 的情绪冲动 , 而骑士精神正是将 女性 之爱 、 理想荣誉视 为生命麦尔维尔写 亚人船长 向白鲸复仇 , 也因莫比 狄克不仅直接致 残他 的肢体 , 更严重的是 造成了他精 神上 难于愈合 的创伤 “ 假如太阳侮辱了我 , 我也要戮穿 它 ”。 对人性威严的珍视 , 在基督山伯爵 、呼啸 山庄中展示 为主体报虐待 、 陷害和情敌夺爱 之恨 事实上这与西方 “ 决斗 ”之风长期盛行亦密切联系, 决斗即往往因一方或双方名誉利益受 侵害而起 。 究 其 中西之别的深层原因 , 即古巴比伦汉穆拉比法典 “ 同态复仇 ”规定所影响 下

9、的西方 复仇观 , 较 为讲究复仇的对等性 质 , 而 两汉后 的中原人扩大化复仇则受族诛酷刑熏染而长期持 续 。 弗雷泽 曾指 出以酬金赎罪以免遭复仇 , 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而精确计算人体哪怕 一个最小 拇指 、 小指 部位 所 受伤 害 的偿金 。 , 也 与西方复仇偏重摧折 人 的精神而非偏重肉体毁灭有 关 。 只有 在较强的法制观念支配下 , 赎金制体现 的讲究复仇分寸 , 才具有理性 的意义 。 古代 中国的复仇文学则偏爱传扬为他人报仇 , 即主体的恩 主 、 挚友与血亲故旧 。 体现侠之 自尊而为己雪恨的虽非绝无 , 毕竟较前者是为数甚少 。 尽孝尽忠 , 归结为格尽人伦义务和社会

10、 使命 , 社会对复仇者特定 的角色期待使其不得不然 。 较有 突破性 的是水浒传中的林 冲 、 宋江 、 杨志 、 石 秀等人行事 , 然而这种维护 自尊 的杀 人越轨 , 却多为江湖豪侠的禁育 。 传统文化所讲求 的忽道宽仁 , 往往在压抑个体为 自尊遭袭雪恨时体现出来至于其尽 义务为他人报怨时则鼓励 有 。 西方文学较多地描写复仇主体的情仇 , 此与西方文化肯定个人情欲有关 。 主体又往往将 自 身的夺爱之恨 同对社 会不平 的愤慈联 系起来 , 毕竟偏 重社会性中的个体性古代中国多血亲复 仇 、 士报 知己描写 , 主体 常将报亲仇雪友主恨 同个体价值实现于社会系于一 处 , 在偏重家

11、族 伦理 中突出复仇的群体性一一雪私怨 也恰恰 在正教化 、 敦人伦 、 美风俗 , 诸鬼 灵雪怨 也在个别 性 中宣示着惩恶扬善的普遍教化之 旨 。 西方文学在侧重表现复仇主体意志磨炼过程时 , 常热衷于写其精神苦痛折磨甚至困惑 , 象 哈姆莱特 的一再 “ 延宕 ” 而 邓蒂斯在度过年囚役生活 , 行将复仇时 , 作者也着意描绘了他在 漫长且艰辛的精神历炼后气质性情 的变化 , 从而绝好地揭示 了复仇者意志的愈挫愈奋 。 因此 , 西方复仇之作多采用悲剧 、 小说体裁 , 此为细致 曲折刻画人物性格提供了施展作者才情的较多 机缘 。 而惜墨如金的写作积习与重情节的史传传统 , 使中国的复仇

12、英雄们被突显于伦理实现动 机的果决 。 三 、 精神摧钱与肉体毁灭 复仇的方式 、 手段及 目的 与古代 中国较稳定 、 几乎一成不变的复仇手法 、 目的不同 , 西方复仇文学主题可分古希腊 、 文艺复兴后以及世纪后 三 阶段 , 而以后 两阶段尤其最后阶段为定型期 , 亦最能看出西方文 化特征及中西方复仇观念差异 , 尽管这三阶段互有联系 , 不能截然分开 。 虽则象奥德修还 乡后 的复仇也充满了血腥气 , 但对复仇手段的限制在西方萌芽较早 , 最终 发展到对复仇失 当乃至复仇本身的否定 。 塔西佗历史中即谴责过那些对罗马皇帝尸体 “ 加以 卑鄙的蹂埔 ”的民众, 而这位皇帝面对威胁敢于维护

13、 自尊 , 还引起了作者的钦赞 。并不 象古代 中 国将被复仇对象说得丝毫不值得悯惜 。 听说仇人波吕尼刻斯战死 , 克瑞翁下令不得收尸 , 死者 的妹妹冒死犯禁得到了公众的同情 , 年老的预言家也劝克瑞翁收回成命 “ 茶毒已死的人 , 这算 什么光荣呢 ”克瑞翁终受严惩 安提戈涅 自绕引得克瑞翁之子海蒙殉情 , 克瑞翁之妻也伤心自 刻 。 这一切惨重代价皆因复仇失当而来 。 伍子骨鞭尸楚平王雪父兄大怨 , 并未受到责难 。 史书写董卓 、侯景等被刑 尸满泄愤 , 反映了 “ 食肉寝皮 ”的民俗心 理 。 众多类似故事在主题系统 中被充分渲染 , 说明中国古人更重视复仇目 的的实现 。 对丧悼

14、礼俗的尊尚及相关禁忌 , 也每多对亡灵本身的敬畏 , 缺少有关向死者泄愤是 否符合正义的反思 。 这当然 与复仇伦理化 阐释 、 被复仇者必定是坏人的主题模式有关 。 因对 坏人人格 的蔑视 , 阴阳对举正邪不两立 的思维模式就判定 可以不择手段地加以损害侮辱 。 文艺复兴后平等 、 正义等观念被普遍接受 , 西方复仇方式 、 手段的表现随之更为复杂 。 哈姆 雷特即将个人复仇同拯救社 会责任一并考虑 , 审慎地思索更适合的时机 、 更准确的途径实现目 标 , 如黑格尔亥美学浓里说的 “ 他所犹豫的不是应该做什么 , 而是应该怎样去做 。”痛 苦地意识到 使命的艰巨性 , 又清醒地意识到恶势力

15、 强大 而自感孤立无援 , 便不得已采取 了远非上策的手 段 。 哈姆莱 特的复仇悲剧 , 至少从复仇使命的艰巨复杂性和复仇主体实现正义目标应具备的条 件这两个重要角度 , 为主题开拓了新 的视野 , 西方文学遂呼唤着更具备主体条件的复仇英雄 。 到了两个生卒年相仿佛 的法国作家 梅里美与大仲马 , 主题又有了新 的开拓 。 高龙 巴所写的科西嘉少 女之年龄似乎与她的复仇智慧不成比例 , 因为由家长复仇的习俗不容许她 下手 , 就千方百计鼓动前来探家的哥哥雪报父耻 , 竟至暗将自家的马耳朵 割碎以移祸仇凶 。 高 斯习俗认 为伤敌仇之 马表示挑战 、 恐 吓对方 , 是一种严重的侮辱 。 随后

16、高龙巴愤愤地嚷叫 “ 我 们还不回手吗你们还能算人吗 ”如果说 , 高龙巴洞察到习俗的力量而有效地借用 , 那么 , 邓蒂 斯 的复仇手段实施也是充分地利用了所处社会的文化模式 , 为了向三个仇人雪恨他运用 金钱 与法律的威力 。 巧遇拥有巨大 财富的狱友和 年中容貌的改变 , 使他有条件智取仇人 , 他要的 不是让其短时间内死去 , 而是饱受精神折磨 。 对富翁马瑟夫是将其卖主丑史公开 , 使其迫于舆 论而 自杀 对检查官维尔福是利用其夫人争夺遗产贪欲 , 透露制毒秘方使之在 阴谋败露后母子 双亡 , 仇主惊而发疯对银行 家邓格拉 司则诱以假信息 , 使其公债投机失 败 , 同时揭露其妻阴 私 , 妻女离去 , 仇主成了穷人 。 金钱使邓蒂斯博得仇人信任 , 介人仇人家族矛盾 中 , 法律地运用 更 能使他将仇人弄得声名狼藉 。 尤其是对贝 尼台多的 “ 指控和供认 ”, 完全是在合乎法律程序 下 , 利用法律效力进行 的 。 当年初闻狱友说起宝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