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兰亭集序讲义苏教版必修5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895166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兰亭集序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兰亭集序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兰亭集序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兰亭集序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兰亭集序讲义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兰亭集序讲义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四专题第15课兰亭集序讲义苏教版必修5(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王羲之(321379),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世居会稽山阴(今属浙江绍兴),出身名门望族,东晋政治家王导之侄。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朝廷召他担任侍中、吏部尚书,他都辞谢不就。后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后归隐会稽,自适而终。作品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楷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评价东晋著

2、名书法家,散文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并称为“二王”“二圣”。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东晋文坛盛行骈文,他是少数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御骈的作家之一,文风清新,不尚辞藻,风格潇洒放脱。(二)人物轶事王羲之换鹅相传东晋书法家王羲之非常喜欢鹅,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山阴一个道士想求他写一幅字,但总不能如愿,于是道士就养了一群鹅,之后请王羲之去看,他看后非常喜欢,要求道士把鹅卖给他,但道士提出,只要他写一部道德经,这鹅就归他。王羲之欣然同意,给道士写了60行道德经,之后“笼鹅而归,甚以为乐”。这就是有名的“

3、羲之换鹅”的故事。(一)背景链接兰亭,是东晋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的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园田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就成为当时的社会名流们集会游玩的地方。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的王羲之,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41人在兰亭集会,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事后将诗汇编成集,题名“兰亭集”,由王羲之将各人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且为之作序,记述其事,抒写内心感触。因此兰亭集序即兰亭会诗集的序言。(二)常识整理.文学常识序“序” 是一种文体,也就

4、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序呐喊自序等。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勃的滕王阁序等。.文化常识1岁在癸丑。癸丑:古代干支纪年法中一个循环的第50年称“癸丑年”。干支纪年中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

5、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2修禊事也。禊,一种风俗祭祀。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巳日(魏以后改为农历三月三日),游于水滨,举行祭祀、沐浴、采兰等活动,以消除不祥。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3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4正确认识作者对人生悲欢无常、终归于尽的深沉感慨,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一、研读课文第1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聚会于:介词,在之:助词,的(2)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形容词作名词,有贤德的人毕、咸:副词,全,都少长:形容词

6、作名词,年轻的人和年长的人(3)茂林修竹修:形容词,高,长(4)映带左右带:名词作动词,环绕(5)引以为流觞曲水引:疏导,引来流:动词使动用法,使流(6)列坐其次其次:古今异义词,古义,曲水岸边。今义,次序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7)一觞一咏觞:名词作动词,饮酒(8)是日也是:这(9)仰观宇宙之大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0)俯察品类之盛品类:古今异义词,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11)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古今异义词,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因果关系。游:动词使动用法,使放纵骋:动词使动用法,使驰骋(12)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副词作动词,尽享(1

7、3)信可乐也信:副词,实在2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名士们”。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放在动词“会”的后面)译文:(名士们)在会稽山阴县的兰亭聚会。(2)引以为流觞曲水。(省略句,“以”后省略宾语“之”)译文: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清流中,让酒杯漂在水上(供人们取用)。(3)列坐其次。(省略句,“坐”后省略介词“于”)译文:人们在曲水岸边依次排列坐着。(4)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定语后置句,定语“盛”放在所修饰的名词“丝竹管弦”的后面)译文: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热闹。(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定语“大”“盛”分别

8、放在所修饰的名词“宇宙”“品类”的后面)译文:抬头纵观广阔的天地,低头看见繁盛的万物。环节二:分析文理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自然情趣”的一项是()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丝竹管弦之盛惠风和畅品类之盛ABC D解析:选C均为人的生活情趣,非自然情趣。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描述了兰亭宴集的盛况,表现了作者陶醉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中的快乐心情。B文章注重纪实性,开篇交代了聚会的时间、地点、人物、缘起和过程,接着以简净雅洁的文字点染了兰亭周围幽美的环境。C作者与贤者“一觞一咏”“畅叙幽情”以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充分感受

9、到了生命的情趣和审美的愉悦。D兰亭集会是赏心乐事,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并未过分表露,只以“信可乐也”四字表出,可见文字格调淡雅,这也是作者思想性格的体现。解析:选BB项,本段文字并未交代聚会的过程。二、研读课文第2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夫人之相与夫人:古今异义词,古义,一个发语词和名词的组合;今义,用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2)俯仰一世俯仰:古今异义词,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义,低头和抬头,泛指一举一动。(3)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副词,有时诸:兼词,之于怀抱:古今异义词,古义,襟怀抱负。今义,抱在怀

10、里;胸前;心里存有;心胸,打算。悟:通假字,同“晤”,见面。(4)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因:介词,依,随着放浪:任性不羁,放荡,放纵形骸:形体,身体(5)虽趣舍万殊趣:通假字,同“取”,取向殊:不同(6)不知老之将至老:形容词作名词,老年(7)当其欣于所遇欣:感到高兴于:介词,对于(8)及其所之既倦及:等到之:动词,往,达到,得到(9)感慨系之矣系:附着,随着(10)向之所欣向:过去(1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以:介词,因为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1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随:依附化:造化,自然期:注定(13)死生亦大矣大:形容词作名词,大事6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死生亦大矣。

11、(判断句,“亦矣”表示判断)译文:死和生也是人生一件大事啊。(2)悟言一室之内。(省略句,动词“悟言”后省略介词“于”)译文:在室内和朋友畅谈。(3)放浪形骸之外。(省略句,动词“放浪”后省略介词“于”)译文:不受约束,放纵无羁地生活。(4)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所遇”本应放在动词“欣”前面)译文:当他们对接触到的事物感到高兴时。环节二:分析文理7以下五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作者“伤感情绪”的一组是()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不知老之将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ABC D解析:选D说明生活乐趣,说明人们的性情有别。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12、容的理解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文字以描写、议论为主,引出“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的问题,抒发人生无常、情随事迁的伤痛之感。B作者先是感慨人生的短暂,接着列举或“静”或“躁”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C因为当前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所以作者以“死生亦大矣”抒发了对死生的感慨。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但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解析:选AA项,本段文字以抒情、议论为主。三、研读课文第3段,回答下面的问题。环节一:突破词句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原因(2)若合一契若:动词,像合:相合

13、一:一个,一块(3)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嗟悼:叹息,哀伤(4)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理解于:介词,在(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固:副词,本来,当然一: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6)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成平等(7)故列叙时人列叙:一一记下(8)其致一也致:情致一:相同(9)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今异义词,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指文化或文人。10翻译下列句子,并探究句式特点。(1)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省略句,句首省略主语“我”)译文:每当我看到前人(对死生)兴发感慨的原因。(2)不能喻之于怀。(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怀”本应放在动词“喻”的前面)译文:心里不能明白为什么

14、会这样。(3)亦将有感于斯文。(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斯文”本应放在动词“有”的前面)译文: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吧。环节二:分析文理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段文字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然后转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入抒写。B王羲之批判了当前士大夫“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现了他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努力。C“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的热爱与执着。D本段文字主要写作者对死生之事发出兴尽悲来的感慨,最后阐明兰亭宴集的原因。解析:选DD项,本段文字最后阐明的是作序的缘由。四、阅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