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区别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0891755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区别(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定性分析与规范分析区别篇一:定性标准与定量标准的区别财务比率综合分析法包括沃尔比重评分法、杜邦分析法都是建立在定性基础上的定量分析方法。定性-用文字语言进行相关描述定量-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

2、断的一种方法。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所谓综合财务分析,就是将企业营运

3、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方面的分析纳入到一个有机的分析系统中,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做出较为准确的评价与判断。一般认为,财务综合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法和沃尔比重评分法(除开此两种主要的,另有公式分析法、因素分析连环替代法)。(一)杜邦分析法又成为杜邦系统(The Du Pont System),实际上是一种分解财务比率的方法,通过自上而下地分析和指标的层层分解来揭示出企业各项指标间的结构关系,查明各主要指标的影响因素。其从评价企业绩效最具综合性和代表性的指标权益净利率出发,层层分解至企业最基本生产要素的使用,成本费用的构成和企业风险,从

4、而满足经营者通过财务分析进行绩效评价的需要,在经营目标发生异动时能及时查明原因并加以修正。从结构上看,杜邦分析法是把有关财务比率和财务指标以系统分析图的形式连在一起。杜邦分析法之所以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为主要的分析指标,原因在于它是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关性最大的一个指标,是指标体系分析的核心(“相关性最大”、判定是“核心”为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础),它由企业的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和权益乘数所决定(牵涉到具体的指标和数值,为定量分析)。(二)沃尔比重评分法是指将选定的财务比率用线性关系结合起来,并分别给定各自的分数比重,然后通过与标准比率进行比较,确定各项指标的得分及总体指标的累计分数,从

5、而对企业的信用水平作出评价的方法。沃尔比重评分法的基本步骤包括:(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2)确定各财务指标的标准值与标准评分值;(3)计算综合分数;(4)做出综合评价。其中在选择代表性的指标中,要求注意的问题有:选择指标的类型要全面,不能只集中在一类指标上;最好选择以高值表示财务状况好的指标;剔除非财务方面的指标如职工平均年龄等。标准平分值也需根据重要性程度来确定,越重要的指标,分越多,反之越少,但左右指标分数合计应等于100(以上阐述中,选择指标应有“代表性”、“全面”、“状况好”、“非财务方面”都是定性的词汇,至于“代表性”、“全面”、“状况好”、“非财务方面”就应该根据实际状况和

6、需要来加以界定,这是属于定量的范畴,而指标的数值本身就是定量的一种表现)。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分析方法如上所述是具有明确步骤的,以上的四个步骤也是量,比如少了最后一步的综合评价(少了这个量),那么这种分析方法也是不完整的,无意义的。沃尔比重评分法因此也是建立在定性基础上的定量分析方法。最后应当明确是,我们并不能够说综合分析法下的任何一种方法是完全属于定量还是定性,因为这些方法都需要建立在定性的基础上,不能脱离定性,而这些方法最终也要通过量化来加以计算和证明。篇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一、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1、定义:定性分析 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来说,就是运用归纳和演绎、综合与

7、分析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揭示内在规律定性分析主要是研究事物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 定量分析对社会的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与数量变化的分析,其功能在于揭示和描述社会现象的相互作用和发展趋势定性-用数量语言进行描述定量-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1)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应该是统一的,相互补充的;; 定性分析是定量分析的基本前提,没有定性的定量是一种盲目的、毫无价值的定量;; 定量分析使之定性更加科学、准确,它可以促使定性分析得出广泛而深入的结论定量分析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

8、,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分析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的一种方法。定性分析则是主要凭分析者的直觉、经验,凭分析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的一种方法。相比而言,前一种方法更加科学,但需要较高深的数学知识,而后一种方法虽然较为粗糙,但在数据资料不够充分或分析者数学基础较为薄弱时比较适用,更适合于一般的投资者与经济工作者。但是必须指出,两种分析方法对数学知识的要求虽然有高有低,但并不能就此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截然划分开来。事实上,现代定性分析方法同样要采用数学工具进行计算,而定量分析则必须建立在定性预测基础上,二者相辅相成,定性是定量的依据,定量是

9、定性的具体化,二者结合起来灵活运用才能取得最佳效果。(2)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其不同的特点与性能,但是都具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它们一般都是通过比较对照来分析问题和说明问题的。正是通过对各种指标的比较或不同时期同一指标的对照才反映出数量的多少、质量的优劣、效率的高低、消耗的大小、发展速度的快慢等等,才能为作鉴别、下判断提供确凿有据的信息。(3)研究目的不同定量研究是通过对社会事实的测量,从中发现教育规律,旨在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解释变化的原因,以指导教育实践。定性研究比较注重参与者的观点,旨在理解社会的现象,关注不同的人如何理解各自生活的意义,以揭示各种教育情境的内部动力和定量研究所忽视或舍弃了的

10、人类经验中那些特性层面。(4)研究方法不同定量研究主要用观察、实验、调查、统计等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对研究的严密性、客观性、价值中立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以求得到客观事实。定量研究通常采用数据的形式,对教育现象进行说明,通过演绎的方法来预见理论,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和证据来评估或验证在研究之前预想的模型、假设或理论。定量研究是基于一种称为“先在理论”的基础研究,这种理论以研究者的先验想法为开端,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定性研究大多是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具体的方法主要有参与观察、行动研究、历史研究法、人种志方法。其中参与观察,是定性研究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参与观察的优势在于,不仅能

11、观察到被观察者采取行动的原因、态度、努力程序、行动决策依据。通过参与,研究者能获得一个特定社会情景中一员的感受,因而能更全面地理解行动。然后通过对观察和访谈法等所获得的资料,采用归纳法,使其逐步由具体向抽象转化,以至形成理论。与定量研究相反,定性研究是基于“有根据的理论”为基础的。这种方式形成的理论,是从收集到的许多不同的证据之间相互联系中产生的,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5)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关系不同在定量研究中,为了对教育现象进行客观公正的研究,强调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完全分开,以避免偏见。而事实上,在教育研究者对教育现象进行定量研究之前,他所提出的研究问题、建立假设的理论基础及其对教育事实的抽

12、取和分析,都隐含着他的价值倾向。所以,试图把研究者与研究分开是不可能的。研究者无法把教育现象与自然孤立起来,他是参与在教育情境之中的,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定性研究注重从研究者本人内在的观点去了解他们所看到的世界。它强调在自然情境中作自然式探究,在自然的情境中收集现场发生的事件的资料,最主要的研究工具是研究者本人。他们在自然的情况下通过和参加者交谈,和被研究者作长期的接触,观看他们的日常生活,自然地、直接地接触被研究对象的内心世界,以期获得被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中的第一手研究资料。(6)定性研究有两个不同的层次一是没有或缺乏数量分析的纯定性研究,结论往往具有概括性和较浓的思辨色彩二是建立在定

13、量分析的基础上的、更高层次的定性研究。在实际研究中,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常配合使用。在进行定量研究之前,研究者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所要研究的现象的性质;在进行定量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又须借助定性研究确定现象发生质变的数量界限和引起质变的原因。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有下列一些不同点:* 着眼点不同。定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 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研究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 依据不同。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 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

14、较等方法。 * 学科基础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 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基础,是它的指南,但只有同时运用定量研究,才能在精确定量的根据下准确定性。这是二者的辩证关系。二、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1.定义(1)实证研究方法,要求事先对现实提出一些前提或假定,然后通过经验及实际证据来证明,进而用数据去修订有关的具体原则、准则和程序。实证研究方法有两个特点,即科学性和务实性。实证研究过程对假定的验证可以被重复,是一种严格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实证研究方

15、法更注重在研究过程中联系实际运用,要求理论研究要面向具体实践进行现实问题研究。实证研究认为“存在的便是合理的”。不符合客观唯物主义的要求,会阻碍科学研究的发展。这种研究方法主要回答的是“是什么”的问题,这种工具性、科学性的分析活动一般是能够得出在经验上可检验、可确证结论的研究活动 “价值中立”是该方法的核心原则。主要包含这样的两个方面一是研究者在研究的过程中,不能持有某种价值判断,是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不受成见、偏见的影响二是在研究成果的表述中,价值陈述和事实陈述应当截然分开。研究者不可以因为自己的个人偏好而影响研究成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然而,实证研究方法具有缺少理论特征和对于深层规律的探索,以及缺少对于相关知识和理论的整合的重大缺陷。(2)规范研究方法规范性研究方法,主要是一种运用演绎和归纳方法,这一研究方法更注重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指明“应该怎样,应当怎样,或应该怎样解决”的方法。它涉及伦理标准和价值判断问题。主要特点是在进行分析以前,要先确定相应的准则,然后再依据这些准则来分析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处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不符合,那么其偏离的程度如何,应该如何调整等。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性。1.规范研究基本上都面向“元问题”而展开所谓元问题,就是一切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