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八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

上传人:【**** 文档编号:90891579 上传时间:2019-06-19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八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八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八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八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八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八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课时跟踪检测八咬文嚼字新人教版必修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咬文嚼字咬文嚼字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究竟哪一种意境是贾岛当时在心里玩索而要表现的,_他自己知道。_他想到 “推”而下“敲”字,或是想到“敲”而下“推”字,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_问题不 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_与全诗调和 的。 A只要 如果 所以 并且 B只有 因为 因为 而且 C只有 如果 所以 而且 D只要 因为 因为 并且 解析:选 C 先要仔细分析语句之间的关系,然后确定选用关联词语。根据前文的“究竟” 可知第一空应填“只有” ;第二句话为假设关系,故第二空填“如果” ;第一、二空确定,则可排

2、 除其他选项,确定正确答案为 C。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29 日正式公布。正式文本对征求意见 稿做了 400 多处的细致修改,真可谓咬文嚼字。 王祥同学学习上锱铢必较,一丝不苟,令人敬佩。 对那些搬弄是非、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我们深恶痛绝,恨不能把他们全部扫地出门。 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我们终于甩掉了后进的帽子,大家不禁自鸣得意起来。 雷厉风行,映照着互联网时代的速度,但也要避免一种错误倾向:面对新事物缺乏战略定 力,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速度情结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3、这将带动自驾游相关 产业,形成产业链条,创造发展机遇。 A B C D 解析:选 C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贬 义褒用,使用错误。应为“字斟句酌”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贬义 褒用,使用错误。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此处使用正确。自鸣得意: 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多含贬义)。贬义褒用,使用错误。雷厉风行:像雷一样猛烈,像 风一样快,形容执行政策法令等严格而迅速。也泛指做事情声势大而行动快。此处使用正确。 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此处使用正确。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4、的一句是( ) A具有自动化生产,智能识别和系统操控等功能的工业机器人,正成为国内不少装备制造提 高生产效率,解决人力成本上涨的利器。 B如何引导有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从而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 的兴趣,是北京冬奥申委正在关注的问题。 C对南极地区海冰融化现象在南极上空大气运动过程的认识,就必须扩大科学考察区域,加 强科研观测精度,改进实验设计方法。 D各级各类学校应高度重视校园网络平台建设,着力培养一批熟悉网络技术,业务精湛的教 师,以便扎实有效地开展网络教育教学工作。 解析:选 D A 项成分残缺, “解决”后面缺宾语,应改为“解决人力成本上涨问题的利器” ; B 项

5、语序不当,递进关系不恰当,应改为“如何培养这些青少年对滑雪运动的兴趣,从而引导有 运动天赋的青少年热爱并且投身于滑雪运动” ;C 项搭配不当, “加强科研观测精度”应改为“提 高科研观测精度” 。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朱光潜先生说过,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媒介。不懂得诗,人生便无趣味。 , , , , 。 譬如读小说只见到故事而不见到它的诗,就像看到了花架而忘了架子上的花 同样,不懂得诗,文学的趣味也必然低下 因为一切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文学的各种样式都可当成一首诗看 如果对诗没有兴趣,对于别的文学作品的佳妙处终不免有些隔膜 所以,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必

6、须从读诗入手 A B C D 解析:选 C 第句,承前文,把话题引到“文学趣味”上来。第句是对前文原因的表述。 第句假设论证,进一步阐明观点;第句举例论证,同时也是对前文假设论证的进一步说明。 第句,得出结论,收结全文。 5根据下面的句子的内容,给“套板反应”下一个定义。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 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 。 答: 参考答案:套板反应是指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在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人联想到一些 套语滥调,并毫不斟酌地加以使用的现象。(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在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 人

7、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并毫不斟酌地加以使用的现象叫作套板反应。)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汉字是一种蛮有意思的文字,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例如, “与日月合其明”中的 “明”字,_,那是连孩子也知道的。可是, 说文解字却道:“明,照也。 ”月光透过窗 户照进来的光线,这是“明”的本义。于是,人们纳闷了:_,而不是日光呢?日光难道不 比月光更明亮吗?原来,这跟中国人的诗意情怀有关。在古代,中国人习惯了日出而作,日暮而 息,中国文人又对月光情有独钟。所以,在艳阳高照的白天,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注光线, _,

8、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 答: 解析:第处,由前文“许多汉字都可以用拆字法来解释”可知,横线上应该填“由日 和月组成”等相关内容。第处,由前文“明”的本义和后面“而不是日光呢”可知,横线 上应填“为什么是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等相关内容。第处,由前文“他们并没有过多地去关 注光线”和后文“人们才格外地感到月光跟人的关系”的相对关系可知,横线上应填与“在艳阳 高照的白天”相对的内容。 参考答案:由“日”和“月”组成 为什么是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 而到了明月当空 的晚上 7下图是为了绿色出行而设计的图片,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 句子通顺,不超过 80 个字。 答: 解析

9、:图标分析类题目要从图案、文字、字母、寓意几方面分析。仔细观察图片,不难发现 本图标是一个建议人们绿色出行的图片,由树叶、车轮构成。呼吁人们低碳出行,实现绿色交通。 参考答案:图片以绿色为主,由树叶和车轮组成车的形状,用简洁、凝练的表现方式,呼吁 人们低碳出行,实现绿色交通。 二、阅读理解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1 题。 谈 静 朱光潜 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 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 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

10、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 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 的蓬头垢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也许立刻发下宏愿, 要打翻社会制度。 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 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 你就请伯牙向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 ,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 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

11、谓“领略” ,就是能在生活 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首诗说:“半亩方塘一 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 一思索,把这幅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拟人生苦乐 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 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 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

12、于同一空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 能感受趣味,大半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 ,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是指物界 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 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 禅,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的人,也不必定要闲。 在百忙中,在尘世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 妙悟便源源而来。这就是忙中静趣。 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

13、 人同” 。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 首俳句:“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得这一句诗就 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 戏莲叶北”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 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 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释迦牟尼在菩提树荫静 坐而证道的故事,

14、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人物常能在仓皇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 皇,就因为能镇静。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着旁人 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 不特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 是对着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的人,你并不必多谈 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略有删改) 注 本文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 20 世纪二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8

15、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具有比一般人更强的创造力与感受力的人,往往能感人所不能感,是快活的人。 B一个人能否最大程度地见到“美”与“和” ,境遇与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C感受是一种被动的过程,也就是领略,它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寻出别样的趣味。 D有修养的人具备在“静”中领略趣味的能力,而世间万物的沉寂更能让人心“静” 。 解析:选 A B 项,原文为“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 ,并不能说 “天赋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 。C 项,将“感受”与“领略”两概念对等,原文“感受也可以说是 领略 ,不过领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 。D 项,世间万物是永远不会沉寂的,是人的“心的空灵” 让世间万物沉寂。 9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 。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解析:解题时要注意从“含义极广”的不同角度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结合上下文的具体 语言环境回答。 参考答案:感知到对象。对象引起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